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展覽以16件(套)文物(8件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一級文物、5件文物復制品、1件文物仿制品)概覽式展示長江上游地區(qū)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頗具挑戰(zhàn)性。展覽開幕現(xiàn)場與“三星堆”考古現(xiàn)場的直播連線,更揭秘了考古一線的工作方式。
展覽現(xiàn)場
“三星堆”是一個充滿謎題的名字,提起這個名字,世人腦中馬上浮現(xiàn)出雙手環(huán)握中空的青銅立人像,縱目大耳的面具、青銅神樹等文物,青銅立人像手握之物為何?有何作用?都是未解之謎。
早在1920年代,“三星堆”就被發(fā)現(xiàn),1933年,華西大學博物館葛維漢、林名均等就對“三星堆”一帶展開科學的考古調查與發(fā)掘,新中國成立后也對這一地帶進行了多次考古工作,當時稱這一帶的古遺址為中興古遺址(因遺址位于廣漢縣中興公社范圍)。
直至1986年夏,三星堆遺址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繼被發(fā)現(xiàn)。這使沉睡數(shù)千年的地下蜀史,翻開了塵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xiàn)了輝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的缺環(huán)。
展覽開幕式現(xiàn)場連線正在四川廣漢“三星堆”考古現(xiàn)場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公眾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看到了考古大棚、發(fā)掘倉、實驗室,以及顯微鏡下1、2坑青銅器的研究。據(jù)他介紹,2019年在又三星堆一、二號坑周邊,又發(fā)現(xiàn)了6座祭祀坑,其中4號祭祀坑從10月9日開始考古,有一些新的文物出土,多學科、多平臺的發(fā)掘和研究也正在推進。
從“青銅縱目面具”到“太陽神鳥”
回到上海大學的現(xiàn)場,展覽以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開啟,從中依稀可以了解“三星堆”所處時代的世界文明的格局。展覽以公眾最為熟悉的青銅立人像文物圖片帶公眾走進“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與古埃及、西亞、印度同時期文明的時間表
展覽分為“人間神國”“以玉事神”“萬物有靈”以及“文明的延續(xù)”四個單元,從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以金沙遺址聯(lián)系的角度講述“三星堆”文明。
其中,“人間神國”以青銅人像講述了三星堆的信仰。以青銅鑄造神靈的偶像來進行供奉和祭祀,也是“三星堆”與中原文明的不同之處?!扒嚆~縱目面具”(復制品)為展覽首件展品。
展覽現(xiàn)場“青銅縱目面具”(復制品)
對于“縱目”,目前學界的解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夸張的眼球,其與伸長的大耳表示視聽上的超能力;第二種觀點認為它是古代蜀王蠶叢的形象;第三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人神合一的藝術再現(xiàn)。同時,三星堆遺址還出有數(shù)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圓泡形等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單獨懸掛,體現(xiàn)了對眼睛特有的尊崇。展覽中一件“菱形眼形器”也講述了“三星堆”文明對“縱目”的崇拜。
菱形眼形器
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銅人頭像”和“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復制品)出現(xiàn)在展覽中。其中平頭頂“銅人頭像”,面部方頤、粗眉、立眼、蒜頭鼻、闊口、大耳,繞到文物背后,還可看到其向后披的發(fā)辮垂于腦后。
“銅人頭像”
銅人頭像 后部可見發(fā)辮
據(jù)介紹,三星堆遺址兩個祭祀坑共出土銅人頭像50多件,它們代表著古蜀王國的群巫集團。群巫身份特殊,在祭祀儀式中往往扮演著溝通神靈的角色。另一件“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則極為珍貴,其面部貼金不僅僅說明古蜀人對黃金的崇尚,應與祭祀內容和對象有關,更顯出其身份的高貴與祀神活動的隆重。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
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看來,文物原件和復制品同樣具有研究價值,當文物無法外出借展時,文物復制品的展出也可以展現(xiàn)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作為大學博物館,除了面向公眾展出的外,其展覽更為重要的目的是教學研究,讓學生了解到博物館如何研究、博物館展覽如何策劃、展覽后續(xù)公教活動如何展開等實踐議題。
展覽中兩件青銅人像,作為原件展出,右為復制品
在“人間神國”部分,還展出了“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等文物,其中的人物造型都具有典型性。
展覽現(xiàn)場的“銅頂尊跪坐人像”“銅獸首冠人像”
“以玉事神”“萬物有靈”單元從玉器和仿生性器物的角度闡述遠古的三星堆文明。據(jù)悉,三星堆遺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數(shù)以千計,此次展出玉璋、玉璧、玉戈、玉鑿等玉石器,與青銅器一樣,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也幾乎都與祭祀活動有關。銅獸面、銅扇貝形掛飾等從自然崇拜的角度,表達了古蜀人認為,世間萬物,山川、土石及動植物等都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他們賦予自然萬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過自然萬物與神靈對話。
銅扇貝形掛飾
展覽最后一部分“文明的延續(xù)”以一件收藏于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太陽神鳥金飾”仿制品支撐,這件商周時期的金器于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目前被國家文物局定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
之所以以“文明的延續(xù)”為題,也揭示了三星堆與金沙的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金沙文化在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展覽以“太陽神鳥金飾”仿制品實物,并配以大量對比資料講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系。種種跡象表明,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后,遷徙到了以金沙為政治中心的廣闊地帶,并將原有的三星堆文明代代延續(xù),不斷發(fā)展與革新。因此金沙文明所呈現(xiàn)出與三星堆文明相比同中有異。
展覽以圖片方式,比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遺址文物的繼承關系
大學博物館如何辦
相比上海博物館等社會博物館,位于上海大學寶山校區(qū)的上海大學博物館相對位置較偏,疫情防控期間需要提前兩天預約,據(jù)上海大學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展覽信息一出,預約電話便被打爆。這也讓記者好奇,大學博物館近來年來的發(fā)展。
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開幕發(fā)言稱:“‘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這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薄吧虾4髮W歷來非常重視考古文博學科建設,學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設立了考古與文博專業(yè),近年來更是充分發(fā)揮綜合性大學的優(yōu)勢,聚焦中國古代文明、博物館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科技考古與陶瓷技術分析方向,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優(yōu)勢?!?/p>
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坦言,“三星堆”展覽是上海大學首次舉辦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文物精品展。緣何選擇“三星堆”,是因為“從長江文明的角度,四川在長江之頭,上海是長江之尾,在地理上兩者有線性的聯(lián)系。但在3000多年前,兩地的古代文明也有聯(lián)系。比如三星堆遺址前幾年出土了一件玉器,與浙江良渚玉器有相似之處,‘三星堆’之后,成都市區(qū)的金沙遺址也出土了一件玉琮,與良渚在形制上很接近。從某種角度講在三四千年前,兩地已有文化上的交流。目前,四川省‘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也正在推進。上海大學作為以城市命名的大學,溯江而上與成都平原的交流,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體現(xiàn)?!崩蠲鞅笳f。
展出的玉璧
就展覽而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是一場上海大學文博專碩實習同學全程深度參與的、致力于小體量、高品質的教學科研實習展,旨在通過辦類似精品文物專題展,來帶動文博專業(yè)的學生,讓他們知道展覽策劃、實現(xiàn)、管理運營的流程。除了文博專業(yè),美術學院、材料學院都將在展廳中安排教學課程,博物館展覽服務于教學科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同時,也盡量輻射到周邊社區(qū)。
針對近年來,大學博物館的展覽越來越奪人眼球,李明斌也認為,大學博物館向社會博物館靠攏的做法與大學本身建設并不矛盾?,F(xiàn)在不少國內大學博物館的場地都在擴建,大學博物館如果你有足夠的藏品、管理運營團隊和對應的預算,完全可以把展覽適當做大,讓大學更多融入城市的文化之中,打破學校和社會的墻。
“海上明月 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
上海大學博物館中,“海上明月 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也正在展出,兩個展覽都不大卻都帶著歷史的價值,尤其是海派旗袍,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也有收藏,但上大博物館的收藏來自榮氏家族后人的捐贈,背后有其歷史和個性化的故事。目前,上海大學博物館收藏有各類藏品1萬余件(套),展示面積5500平方米。
據(jù)悉,展覽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三星堆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xié)辦,展期至2021年1月15日,校外人士參觀,請?zhí)崆皟蓚€工作日預約(電話:6613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