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孫周興《人類世的哲學》: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人工智能是人類的延伸還是新的物種?具備完整意識的機器人是否可以被列入自然人的范疇?自然人被技術化(非自然化)的限度在哪里?誰來決定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些包含著對未來思考的問題,顯然無法單

人工智能是人類的延伸還是新的物種?具備完整意識的機器人是否可以被列入自然人的范疇?自然人被技術化(非自然化)的限度在哪里?誰來決定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這些包含著對未來思考的問題,顯然無法單純通過科學技術本身來解決,而是與觀念和價值相交織,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

“現(xiàn)代技術的進展呈現(xiàn)出不斷加速之態(tài),特別是通過基因工程和智能技術,自然人類文明正在過渡和轉(zhuǎn)變?yōu)榧夹g的文明新形態(tài),今天人們表現(xiàn)出史無前例的莫名期待與深度工具的交織。文明正處于巨大的斷裂中,哲學已經(jīng)不能靠回憶和美化過去時代度日了。哲學必須具有未來性?!蓖瑵髮W歐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長孫周興在2018年首屆“未來哲學論壇”上曾這樣說道。

孫周興是尼采和海德格爾哲學研究專家,近些年開始對當代藝術理論和技術哲學尤為關注,組織和主持了一系列學術活動,主編有《未來哲學叢書》,出版有《未來哲學序曲——尼采與后形而上學》。

日前,孫周興新書《人類世的哲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并于11月23日下午,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舉行了出版座談會,來自北京、上海、杭州、重慶等地的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就近來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討論。

孫周興

孫周興

“關于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

《人類世的哲學》的主題是“技術與未來”,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的世代,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

談到此書的初衷,孫周興認為,目前國內(nèi)有些領域復古性太強,但這不合哲學和藝術的當代性的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試圖通過此書強調(diào),藝術人文科學要重新定向,需要進行整體轉(zhuǎn)向。

“世界變了,你還沒變,這大概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基本的動機。世界變得零散、矛盾、碎片化了,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人還是用單一的尺度來衡量這個碎片化的世界,經(jīng)常自己‘打臉’。我們來理解今天變化多端、碎片化的世界,這時候你經(jīng)常會面臨崩潰,為什么精神病越來越多,就是世界變了你還沒變。所以用單一的尺度衡量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p>

“第二,關于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現(xiàn)在熱門的科學,包括人工智能、基因工程都是關于人的科學,當然必須還加上人文科學。今天的時代已經(jīng)進入到這三門科學的獲得當中,這是人類文明、知識體系的最后一張網(wǎng),兩個科學加上一門古老的人文科學,在這個意義上我會說人文科學的時代到了,我們要參與這其中?!?/p>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成素梅對此十分贊同。在她看來,隨著人工智能、基因編輯、量子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的發(fā)展,未來機器的人類化以及人類的機器化都有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所以她認為,“未來哲學”不僅僅是關乎當下的問題,更關乎人類文明的限度在哪里、怎么走的問題。

“現(xiàn)在我們的哲學其實是需要建構(gòu)一種關于人類未來的倫理學,不僅僅是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的倫理學,更重要的意義是討論人類文明走向和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存在的方式,以及未來人作為類本身如何發(fā)展的取向。”成素梅談道。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當代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敏敏由此聯(lián)想到紀錄片《怎樣不被看見》以及谷歌地圖的實時堵車功能,在她看來,孫周興提出對技術進行抵抗在這個層面上是有意義的。

不過在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龐學銓看來,書中關于當代技術已經(jīng)進入非自然化的判斷,有再討論的空間?!皩O周興認為,當代技術已經(jīng)進入非自然化的狀態(tài),是技術的人類,包括生活經(jīng)驗是技術人類的生活經(jīng)驗,這個判斷我個人感覺值得研究?!痹谒磥恚瑥娜斯ぶ悄馨l(fā)展水平來講,當代人處于現(xiàn)代技術的極致之中,這一點沒問題,但并未完全去自然化、技術化。

“而從人與技術的相關性來看,技術依然由人擁有和操控,所以人和技術的關系還是相輔相成,并不是人被動地支配?!饼媽W銓認為,未來哲學”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在自然人類和非自然人類,或人類和技術的矛盾當中,尋找到一種平衡。

技術逼問人類思考什么是人性

近些年,哲學界一直有關于“第一哲學”的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哲學部主任趙培杰十分不贊成把科技哲學稱為“第一哲學”,在他看來,“未來哲學”最為接近這一位置。

“未來哲學可能重新與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走到一起的哲學。如果兩者不走到一起,哲學人文社會科學沒有未來,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沒有未來,人類也就沒有未來?!壁w培杰認為,人類不應該再把科學、技術視為工具,覺得人可以控制一切,“人類應該放下自己的虛榮心、自大心,學會跟機器和平友好地相處?!?/p>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哲學系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認為,從哲學角度討論當代技術,那么就應該回應康德提出的“人類尊嚴”問題。“未來,人有沒有可能存在著制造者、設計者?如果一個人是由另外一個人有意制作的話,是不是就消除了人和非人之間最重要的界限?”他認為,孫周興已經(jīng)觸及到這個問題。

但在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郁振華看來,面對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力邏輯的擴張,恰恰需要一種雄健的人文學。

“我們討論人的存在,必然會和價值論連到一起,真理、自由、善、美、仁愛、慈悲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價值,在這些價值上樹立人的尊嚴、人的形象。當下的討論讓我們意識到人的尊嚴和形象不是靜態(tài)的,它是與時推移的,新技術的出現(xiàn)可能讓我們重新考慮什么叫人性,什么叫人的尊嚴。”

郁振華認為,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力邏輯對人文邏輯形成的阻力也可以視為好事,“只有在與它們的抵力競爭,甚至抗爭當中,人文學才能成長。在這個過程當中,人文邏輯對于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利邏輯應該努力形成一種范導?!?/p>

《人類世的哲學》

《人類世的哲學》

中國哲學界正在尋找原創(chuàng)性的自我表達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原來對孫周興印象最深的是對海德格爾和尼采的翻譯,“不僅學到了海德格爾、尼采的思想,而且為這位譯者敏銳的觀察和理解里折服?!?/p>

但看到《人類世的哲學》后,他感到非常驚訝,“這本著作已經(jīng)進入到哲學層面,而且屬于很純正的哲學。我相信他一定會進入,但沒想到來得這么快,在康德寫《純粹理性批判》那個年齡,孫周興改弦更張創(chuàng)造性地談論自己的哲學思想,讓我印象很深刻?!?/p>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張江感受到,不僅是哲學,中國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必須面向未來?!安幻嫦蛭磥恚覀兊难芯靠偸窃谥貜蛣e人的話,不是那么很有意義。”對孫周興關于未來哲學的提法,特別是從技術、科學與未來人類世界的關系的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gòu)一種個人性的哲學,并對以往的哲學做出批判,他表示十分贊賞。

復旦大學教授哲學學院鄧安慶從此書中看到了近些年中國哲學界的一個新的轉(zhuǎn)變,即都在尋求一種原創(chuàng)性思想的自我表達。

“中國學界要結(jié)束長期的學徒狀態(tài),要提出自我主張的時代,我把孫周興這本著作看作是一個提出自我主張的一部分。實際上在座的很多學者,我發(fā)現(xiàn)都在開始有這么一個轉(zhuǎn)變。”盡管還談不上成熟和系統(tǒng),但鄧安慶認為,各種討論、各種新提法不斷地涌現(xiàn),說明中國哲學界在消化吸收了西方哲學和一百多年來的成果以后,在開始根據(jù)自身的生存經(jīng)驗,提出我們?nèi)绾蚊嫦蛭磥淼恼軐W。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