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盛世之清尚,茶與宋代社會生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宋朝的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都發(fā)展到了相當?shù)母叨?,市民生活繁榮,文化藝術更是走向巔峰。11月28日,行知讀書會正式打開“宋人生活季”第一集,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博士、國家高級茶藝師張海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宋朝的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都發(fā)展到了相當?shù)母叨?,市民生活繁榮,文化藝術更是走向巔峰。11月28日,行知讀書會正式打開“宋人生活季”第一集,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博士、國家高級茶藝師張海嵐做客,與讀者分享宋代的茶文化,透過“茶”之道再現(xiàn)宋人的生活美學。

從上層貴族到市井百姓,無論是皇帝、士大夫,抑或是平民,有宋以來,茶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之中,在茶的流變中可見宋朝的時代精神,宋徽宗所謂“盛世之清尚”正是茶的文人屬性登峰造極的體現(xiàn)。茶飲如何成為審美?這樣的審美又對應著怎樣的社會生活?盛世如何“清尚”?器如何顯現(xiàn)“道”?要回答這些問題,張海嵐首先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的現(xiàn)場。

張海嵐介紹宋朝歷史

張海嵐介紹宋朝歷史

歷史長河里的宋朝,并非以疆域之大而為“中國”,而以其發(fā)達的政制、經(jīng)濟、文化、哲學成為時代的領袖。張海嵐介紹:“在我們整個兩千多年的封建大一統(tǒng)的王朝當中,宋的疆域可以說是最小的,在歷史研究當中,我們一般不太會稱宋為宋,會稱為宋金遼時期,顯然不是只有宋一個政權,還有遼和金,宋真宗唯一一次鼓起勇氣御駕親征,最終卻以簽訂《澶淵之盟》條約,賠款、納貢而告終。雖然從武力上是示弱了,但《澶淵之盟》的簽訂,為整個宋代贏得了100多年的和平發(fā)展時間。說宋富裕,首先是因為其政治氛圍非常好,在宋太祖開國之初,和其他朝代最不一樣的規(guī)矩就是無論文人、士大夫和諫官犯什么錯誤是不能賜死的?!?/p>

其次,宋朝科舉取士制度也逐漸地發(fā)展并且完善,伴隨著整個宋代社會教育水平的提高,于是就使全民素養(yǎng)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因此宋一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都有非常深厚的憂患意識,他們進入到統(tǒng)治階層之后,更加積極進取,懷揣著讓國家變得更好的愿望和意愿?!八未院?,整個階層的固化也被打破,可以說是開始了中國最早的城鎮(zhèn)化進程,所有人都可以進入到城市中生活,開始從事一些手工業(yè)、餐飲業(yè)等行業(yè),這極大地拓展了宋代的城市經(jīng)濟生活。最后,在這樣一個盛世背景下,漸漸地,中國哲學有了第一次大轉(zhuǎn)型,宋明理學誕生,宋代儒學開始復興,然后理學開始出現(xiàn),理學出現(xiàn)就導致格物的思想開始盛行,所以即使當時軍事落后,但在物質(zhì)文化、科技等方面絕對是領先的,比如四大發(fā)明中,宋代發(fā)明就占了三個?!睆埡拐f。

孤兒宋徽宗之所以寫了一本《大觀茶論》,回到當時所處環(huán)境、思想、哲學基礎大概去看,就不難理解了,《大觀茶論》中宋徽宗說自己“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縉紳之士”,指社會的上層;“韋布之流”,指社會的下層,就是布衣和貴族,大家都在這么好的社會環(huán)境里“熏陶德化”,意思是德行好,品位高?!把派小笔侵缸x書、點茶、畫畫、插花、焚香,這四件雅事。對于喝茶普及的程度,宋徽宗寫“雖下士于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币馑际钦f即使是一個平常的老百姓人家,他家如果沒有茶,不能用茶去接待你的話,他都會感到羞愧。故而中國的客來敬茶習俗可以算是從宋代開始。

“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逼渲?,為皇帝所供之茶是為宋茶的上品。宋朝的貢茶什么樣?“龍團鳳餅,名冠天下”。

宋朝貢茶的核心產(chǎn)區(qū)在福建武夷山北苑地區(qū);其前身則是唐以來的研膏茶與蠟面茶,宋代的制茶流程延續(xù)了這兩種茶的工藝,更利用模具使茶餅的形狀、餅身的圖案更多;而飲茶方式,則從唐代“烹茶法”發(fā)展而成“點茶法”,“點茶”是宋代主流的喝茶方式。

從太宗而至徽宗,制愈精、數(shù)愈多,皇家需求更大。丁謂、蔡襄為宋代茶文化的發(fā)展和走向奠基——前者制“龍鳳大團茶”;后者于五十年后為使貢茶與已經(jīng)普及民間的龍鳳大團茶相區(qū)別而發(fā)明“龍鳳小團”,原料更加精細。此后于神宗、哲宗年間出現(xiàn)精細更甚的密云龍與瑞云翔龍,至徽宗時期,制作工藝可謂登峰造極。

整個造茶的流程和工藝有采摘、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烘干、干燥等,在喝茶前,有一個烘干的過程,主要為了除潮,然后還要放在一個小爐子上再烤一烤,這樣有助于激發(fā)茶香,烤干后把它敲碎,放到茶碾或茶磨中,將茶磨得更細膩,沫茶由此而來。張海嵐介紹:“我們說的日本的抹茶,其實就是沫茶,宋代有大量日本遣唐史到中國,在各種各樣的領域?qū)W習,特別是僧人來了很多。所以特別在宋代,還形成了寺院喝茶的風尚?!?/p>

張海嵐還現(xiàn)場復原了宋朝喝茶的“七步點茶法”,第一步是斜盞,溫熱的意思,一方面是為了清潔器皿,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沫能更長時間的掛在茶盞的表面。第二步就是將沫茶分放在茶盞當中,用一點點熱水先把它調(diào)成糊狀。接下來是第一次注水,沿著整個膏的邊緣一圈;緊接著第二次注水,就是用更大的力度順時針同一個方向,直接在茶湯表面注水,然后用茶筅去擊打茶湯;然后調(diào)節(jié)手腕部力量開始第三次注水;基本注湯五次后,茶自身的沫波精華就已經(jīng)形成了,呈完全白色,第五、六次注水減少,主要是用茶筅讓泡沫更加的細膩和均勻。

張海嵐在現(xiàn)場復原了宋朝喝茶的“七步點茶法”

張海嵐在現(xiàn)場復原了宋朝喝茶的“七步點茶法”

隨著實際操作的過程,張海嵐也逐一介紹所涉及的茶具,如茶焙、茶鈐、砧椎、茶碾、茶羅、茶勺、湯瓶、茶盞,最后將末茶倒入茶盞,用湯提點七次注水的同時以茶筅擊打,則會產(chǎn)生厚厚的白色泡沫。而泡沫的細膩程度以及“咬”住盞璧時間的長短,則是宋時文人“斗茶”的評判標準。

蘇軾和蔡襄兩個人經(jīng)常斗茶,蔡襄的茶好,用的是小龍團茶。蘇軾茶肯定沒有他的好,但是蘇軾用的水好,蘇軾是一個非常講求喝茶用水的人,“活水還需用活火煎”體現(xiàn)了他對水的講究程度,他最喜歡用的,是無錫惠山的惠山泉。

通過點茶之“技”而達圣人之道,從茶之觀察、交游中完成心靈的升華,宋代文人以茶局會友,由此,宋茶的屬性不僅停留于物質(zhì),而達至與精神的合一,對茶的審美亦是對人、事、天下的觀照。上行而下效,宋朝民間亦遭茶文化滲透,遍布城市各處的茶肆,功能早已不限于交友、聚會,還兼具娛樂、信息交換、商貿(mào)、人才交易、調(diào)節(jié)糾紛、旅店、色情場所等。

可以說,宋代的宮廷之內(nèi)、廟堂之高、江湖之遠,處處皆有“茶”的身影;每個階層都有不同的喝茶方式,所喝之茶也各有差異,但“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至宋朝,終于成為國人的不可或缺,融入古人的文化生活,也最終成為今日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