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在文與史之間,《堙沒的帝都》如何做到專業(yè)又好看?

“在明清時代,徽州商人、紹興師爺、鳳陽乞丐、蘇州清客,這些重要的區(qū)域人群現(xiàn)象對全國特別是江南社會具有重要的影響,反過來又塑造了各地不同的區(qū)域社會。

“在明清時代,徽州商人、紹興師爺、鳳陽乞丐、蘇州清客,這些重要的區(qū)域人群現(xiàn)象對全國特別是江南社會具有重要的影響,反過來又塑造了各地不同的區(qū)域社會。正因如此,對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需要有多學科、多角度的深入剖析和研究?!?/p>

3月26日,在上海辭書出版社舉行的《堙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出版座談會上,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對該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以實地走訪的方式,采用深入淺出的散文化寫作,對淮河流域做了生動細致的考察,有細節(jié),又有對國家命運的思考”,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寫作”。

《堙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書封

《堙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書封

潘大明具有學者、作家、媒體人等多重身份,初至淮河流域考察,是為籌備一部以明中都城為題材的歷史文獻片。后來,這個計劃擱淺,但潘大明對淮河流域歷史文化的興趣一發(fā)不可收拾,“好題材難得,在行走和閱讀中所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歷史和現(xiàn)實,值得記錄下來。”

潘大明一共進行了17次的實地田野考察,深入鳳陽、定遠、明光、來安、蒙城、盱眙等地,在廣泛研讀史料和歷史文獻的基礎上深挖、比較、分析、思考,長篇非虛構文學作品《湮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由此誕生。

《堙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內頁

《堙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內頁

作為中國三條重要的由西向東流向的河流之一,淮河夾在長江、黃河之間,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流域覆蓋20萬平方公里。歷史上,淮河的沉浮與明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朵螞]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以朱元璋和建設在淮河邊的明中都城為支點,講述了淮河文化及其變遷。作者的行跡遍及南京、淮安、盱眙、鳳陽、定遠、蒙城、來安、明光、蚌埠、滁州、蘇州、常州、嘉興、諸暨、青田等市縣,串聯(lián)起淮河文化、江南文化的緣起、發(fā)展,探究兩者形成的不同特質。

新書座談會上,多位專家認為,作為一部面向大眾讀者的史話類作品,《湮沒的帝都》創(chuàng)作角度新穎,結構上不乏創(chuàng)新之處。作者以淮河為寫作主線索,拉開地理空間,先給予讀者清晰的空間定位,之后疊加時間線索,引入歷史、政治與社會演進過程,突出人文故事的講述,展開多元敘事,以事件建構敘事空間,重點關注和展現(xiàn)淮河流域的歷史、人文和生活形態(tài),在忠于史實、還原真相的同時,融入豐富的藝術想象。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何建華將《堙沒的帝都》視為“跨界融合的典范”,既有史家的功力,社會學田野考察的風格,也有記者的視角,此外還融合了很多藝術特征。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黃瑚則將這種跨界融合稱之為“藝文史話”:“盡管并非歷史專著,但作者做了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工作,并將文學、藝術元素融入歷史寫作,發(fā)掘出歷史之于今人的新的價值?!?/p>

“我們歷史學家寫明中都往往是從考古實證的角度來寫,比較枯燥的。但是潘大明的寫法,是帶給我一種時空交融的故事性寫法,叫人耳目一新。閱讀的過程,仿佛是跟著攝像機鏡頭一起緩行慢步,一點也沒有審美疲勞?!睆偷┐髮W歷史系教授張海英表示,更加讓她感到觸動的是書中對淮河文明的思考。

“以前我們對淮河流域的認識停留于氣候、風物、習俗,但是《湮沒的帝都》提到淮河文明既有楚文化的浪漫,又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從文明和歷史的角度給予讀者新的思考方向,這種提法對我個人來說,提供了非常新穎的視角。”張海英說道

出版人、同濟大學教授王國偉認為,《湮沒的帝都:淮河訪古行紀》以正史研究與實地考察為主,輔以民間傳說故事,筆記體的文學敘事,既有事件描述,又有地理文化的介紹,具有當代視野和本土文本價值,“關注和解析淮河流域文化生態(tài),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發(fā)掘和弘揚,也是文化自信的直接印證?!?/p>

在王振忠看來,《湮沒的帝都》很好地處理了歷史與文學的關系?!皻v史必須求真,文學表述擁有很多人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文學表述中如何處理史實的問題,是很難的?!蓖跽裰艺J為,現(xiàn)在市面上很多戲說歷史的書籍,“說實話,歷史學者是不大看得上的。但是這本書做得就相當好,既能忠于史實,又能以獨特的表達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作品風格?!贝送?,《堙沒的帝都》非常嫻熟地切換歷史與現(xiàn)實的場景,使其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有相當深入的現(xiàn)實關懷,讓讀者產生共鳴和思考。

《堙沒的帝都》內頁

《堙沒的帝都》內頁

“從地域角度來看,淮河文化是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之間的連接點,但關于淮河文化的研究一直以來相對邊緣化。《湮沒的帝都》提供了關于淮河歷史文化的重要補白與鉤沉,有助于豐富讀者與學界對長三角區(qū)域文化的認知。”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說。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