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科技讓文物“活”起來,故宮博物院修復符望閣最大山水貼落

昨天(3月31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對外發(fā)布,首次成功修復符望閣最大山水貼落《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

央視新聞4月1日消息,昨天(3月31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對外發(fā)布,首次成功修復符望閣最大山水貼落《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從最開始時“幾乎難以打開”,到經(jīng)過修復師精修后重獲新生,《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修復中都應用哪些新手段和新方法?

縱4.4米,橫2.8米,這么一幅巨大的《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現(xiàn)身的時候“幾乎難以打開”。

該文物是清代宮廷畫家為符望閣內(nèi)檐裝飾所繪的巨幅貼落,尺幅極為可觀,保存狀況極差:送修前,畫作曾長期繃鋪于古建筑的原狀環(huán)境中,絹質(zhì)糟朽、缺失嚴重,傷情復雜,對古書畫修復人員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zhàn)。

故宮博物院書畫修復組組長 楊澤華:最大的難度它主要是質(zhì)地絹本而且太殘破,尺寸超大,這個畫不怕長,特別怕幅寬,幅寬一增大以后,比如說在清洗、翻身等于這些工序會增加很多很大的難度,而且在那邊看到質(zhì)地特別破損,有很多卷的質(zhì)地已經(jīng)成了碎末的狀態(tài)了。

經(jīng)過仔細檢查,楊澤華和同事們推測該畫作于清末從墻壁上揭下并卷起存放多年,導致畫作出現(xiàn)斷裂等嚴重病害。經(jīng)過反復實驗,最終修復師們選用化纖紙加固絹絲,采用揭、搓、揉等方式,去除畫絹背后已經(jīng)失去承托作用的托心和背襯紙。由于畫幅巨大,整個過程如履薄冰。

不同以往的是,故宮博物院此次對尺幅如此巨大、病害情況如此嚴重的書畫類文物,通過“無損傷況勘察技術”“多光譜檢測分析”等手段,揭示礦物原料分布情況和薄厚差異。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 雷勇:我們就用多光譜不同的光譜范圍的濾鏡去攝取顏料的信息,就像剛才說的靛藍,靛藍在可見光它是有吸收的,但是在近紅外沒有吸收,所以通過這個方法,我們就可以獲得整個這一個區(qū)域的淺色描繪的區(qū)域都是靛藍。

故宮博物院書畫修復組組長 楊澤華:反過來給我們修復也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銅這些含量,包括朱砂,哪個部分使用朱砂了,朱砂有跟別的顏色調(diào)和的部分,肉眼可能是看不出來的,只有檢測的儀器是非常真實的反應這些數(shù)據(jù)。

有了科學的數(shù)據(jù)支持,對于畫絹破損缺失處,專家利用三維視頻顯微鏡仔細觀察絹絲顯微形貌,選取與之結構相似的補絹,從畫絹背面對畫心缺失的部分進行補綴。在充分參考顏料分析與紅外底稿墨線影像研究基礎上,最后由書畫臨摹組專業(yè)畫師接筆全色。

此次,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修復的《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將于5月和公眾見面,同時故宮博物院將利用數(shù)字技術搭建符望閣的虛擬三維場景,讓觀眾猶如身臨其境,在虛擬空間中完成貼落的還原和復位。

(原題為《科技讓文物“活”起來!故宮博物院修復符望閣山水貼落》)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