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大學語文”課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

大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文學作品中表達的世事洞察皆可引發(fā)他們的思考,近而可能影響他們的專業(yè)研究,或許影響他們的人生追求,作為人文通識課的大學語文所應做的便是親切、真誠的引導。

【編者按】

近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大學語文”之痛》一文引發(fā)熱議。不可否認,在如今的大學課堂里,“大學語文”課依然處于邊緣地帶。透視這門課程所面臨的尷尬,其實是為實現(xiàn)其所承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使命。“大學語文”課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邀請了相關高校老師進行討論。

“大學語文”課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

大學課堂

眾所周知,高校里大學語文課的地位遠不能和大學英語課相提并論。各高校、各專業(yè)都開設有大學英語課,還有一個全國范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學校重視,學生自然也不敢懈怠。相比而言,大學語文總是顯得身份尷尬,雖然教育部表示應重視大學語文課,但實際開設大學語文課的學校數(shù)量有限,即便有的高校開設了這門課,也并未覆蓋所有專業(yè)。

實際上,大學語文的邊緣化未必是壞事。學生們對于大學階段開設大學語文課是有心理準備的,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在課堂上,偶爾也會遇到因為本學院不開設大學語文課而感到遺憾,執(zhí)著地跑來旁聽的工科學生。大學語文課究竟什么樣是令人滿意的,學生們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但是,大學語文課不應該什么樣,他們卻有著非常一致的看法,就是千萬別跟中學語文一樣。他們中的不少人是喜愛文學的,但是他們不喜歡語文課。大學語文是一門人文通識課,是以文學為切入點而旨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課程,它不是單純的文學欣賞課,也不是專門的寫作訓練課,所以,邊緣化也許可以給它提供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如果成立一個大學語文課程組,編寫一套教學大綱,然后再組織統(tǒng)一命題的考試,這樣的大學語文課只怕也就失去了人文通識課程本應具有的獨立品性。

在我看來,作為人文通識課程之一的大學語文課也許確可以如學生們所希望的那樣,改稱大學文學課,重在發(fā)揮任課教師的研究專長,結合聽課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打通學科領域,將人文追求融入各自的專業(yè)研究中。就個人授課經歷而言,我曾多次給建筑學院的學生講授大學語文課。針對同濟大學的學科特點,曾嘗試從園林文化切入,以文學作品為媒介,涉及與之相關的隱逸文化、宴飲文化、書畫藝術、戲曲藝術等,和學生們一起討論古代文人的園林生活,分析古典文學與古代建筑文化的關聯(lián),鼓勵學生融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精神,從而激發(fā)其在自身學科領域審視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學生們遙思王禹偁的雨中竹樓,在婉轉的昆曲聲里體會園林樓閣的情韻,然后在古典文化與現(xiàn)代建筑的交錯中表達各自的思索。不少學生作了精彩的課堂演講,或比較中西建筑文化的差異,或從戲曲傳承談到古建筑保護,時常引發(fā)熱烈討論,甚至激烈爭論,引得插班聽課的其它專業(yè)同學大呼過癮,也會從自己專業(yè)的角度加入一些新鮮的觀點,和建筑文化進行一次最直接的學科碰撞。至于像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大學語文課,可以發(fā)揮的空間就更大了,學生們會給文學作品譜曲,會在課程結束后的某次學科活動中想起曾經談及的昆曲保護,然后去做一次專門的走訪與拍攝。正是因為大學語文課的邊緣化和非同質化,才有了這樣的可能性。

推而論之,如果給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講《貨殖列傳》,他們定是興味盎然的;跟外語學院的學生談論王爾德、艾略特、里爾克,他們應是難以抗拒的;如若有機會和醫(yī)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一起探討《詩經》中的生殖崇拜、鳥獸草木,也定然是件有趣的事。概而言之,作為人文通識課程之一的大學語文課解讀文學作品更多關注的是對其文化意蘊的開掘。大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文學作品中表達的生命關懷、世事洞察皆可引發(fā)他們的探究與思考,近而可能影響他們的專業(yè)研究,遠而或許影響他們的人生追求,作為人文通識課的大學語文所應做的大約便是親切、真誠的引導。(文/黃春燕 作者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師)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