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魯迅熱”再次興起,今天在大學校園里如何閱讀魯迅

現(xiàn)在,B站上,魯迅是當之無愧的“頂流”作家。根據B站發(fā)布的一項統(tǒng)計,在B站有共有13655條視頻與魯迅有關,總播放量達到1.7億人次,點贊和收藏量分別高達967.8萬和420.2萬。

現(xiàn)在,B站上,魯迅是當之無愧的“頂流”作家。根據B站發(fā)布的一項統(tǒng)計,在B站有共有13655條視頻與魯迅有關,總播放量達到1.7億人次,點贊和收藏量分別高達967.8萬和420.2萬。

“我們這個時代好像又興起了魯迅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羅崗說。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近一個半世紀過去,再讀魯迅,這位偉大作家筆底依舊犀利有情。他的作品,依舊不僅是文學史上繞不過去的名篇,亦是文學價值意義上的經典,是當下語境中值得咂摸的文字。在當今,在大學校園里,應該如何教魯迅、讀魯迅?

4月24日,“新世紀魯迅的教與學”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等十幾所高校的老師共聚一堂。探討了他們在魯迅教學方面的探索與思考。

4月24日,“新世紀魯迅的教與學“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

4月24日,“新世紀魯迅的教與學“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

探討高校魯迅教學很有必要

“現(xiàn)在大學里都在做通識課層面的經典閱讀,以前古代層面的經典閱讀做得比較多,比如孔子、老子、莊子這些人的作品,現(xiàn)代層面的經典閱讀做得并不多,但如果要做,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可以貢獻出的一個重要作家。”羅崗認為,由于魯迅毋庸置疑的經典性,探討大學中魯迅的教學十分有必要。

從中文系專業(yè)課的角度而言也是如此。魯迅一直是現(xiàn)當代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中文系教學的重點,但2000年以后,中文系對魯迅的教學也有變化的趨勢,“之前中文系講文學史這類概括性的東西比較多,現(xiàn)在也強調經典閱讀?,F(xiàn)代文學的經典中,魯迅非常重要?,F(xiàn)在核心的變化是,作為大學通識課的魯迅教學、作為大學專業(yè)課的魯迅教學都將魯迅的作品作為經典閱讀的內容,開設了專門的課程。”

華師大的《魯迅精讀》就是這樣一門大一下學期開設的大類平臺課,面向文史哲的學生通選。研討會上,華師大的孫堯天老師介紹了這門課的去年的開設情況。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大學都將課程放到線上舉行。華師大中文系也將《魯迅精讀》以網課的形式做了調整。

這門針對魯迅的精讀課不僅注重魯迅的“教”,同時強調魯迅的“學”,也就是學生的反饋。羅崗、孫曉忠、孫堯天三位老師開設16講8個主題,所選篇目主要來自《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將這些篇目與相關主題關聯(lián),教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閱讀、研究、理解魯迅。精讀課之后有導修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去討論。每兩周學生要根據課程給出的主題和參考文獻,提交一篇“導修報告”,嘗試用專業(yè)的方式去解讀魯迅。

一學期下來,雖然同學與老師之間現(xiàn)實中未打照面,對魯迅的理解,卻都上了一個臺階。201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智正元回憶,自己在課上“就是問問關于物質文明的事情”,“結果老師不僅推薦相關的書目,還找到了PDF并且發(fā)過來”。上過這門課,讓他窺探到了大學論文寫作的門徑,也通過老師的推薦,閱讀了許多學術文章,“幾乎找到了未來學習的方向?!?/p>

對許多大一學生而言,通過研究魯迅,擺脫中學閱讀文本的固化思維,開始掌握學術化的思考方式,是上這門課的最大收獲。

“辯證,是我在課程中的最大收獲?!?019級漢語言文學的吳思毓表示,在以往的文本解讀和課文教育中,不僅魯迅,很多作家的作品被標準答案蓋棺定論,受這樣思維的影響,自己在分析作品時沒有自己的想法,變得“套路化”, 用各種“主義”給作品們戴帽子,完全不品讀其中蘊意,“學習本門課程,我不僅打開了欣賞文學作品的一扇屬于自己的大門,并且在社會時事的分析中也懂得運用辯證的思維,受益匪淺?!?/p>

孫堯天則覺得自己在學生身上也學到了東西?!遏斞妇x》面向大一文史哲的學生通選,上課的學生來自不同學科,也展示出不同視野。有一位歷史系的學生解讀《阿Q正傳》,就用了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里“中等社會”的概念,讓孫堯天覺得“很受啟發(fā)”。

上海魯迅紀念館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上海魯迅紀念館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教學相長,從魯迅研究中建立“研究意識”

對于中文系的老師,魯迅依然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作家。在面向學生的授課中,許多老師提到了“教學相長”,在寫教學提綱和授課時,會融入自己正在研究的課題,在與學生的討論中,也會進一步深化自己的研究內容。

“開設這門課對我自己有很大幫助?!北本┐髮W中文系副教授張麗華開設《形式與歷史:魯迅小說研讀》這門課。在她看來,魯迅為現(xiàn)代小說開拓了許多形式,很多形式還處于沉睡狀態(tài)沒有充分打開。在給學生上課時,她試圖通過文本細讀,以魯迅小說為例,就文學的形式與歷史的關系,展開理論上的思考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張麗華從中找到了自己的魯迅研究方向。

福建師范大學的徐秀慧老師曾在臺灣彰化師范大學開設魯迅課程。身處中國臺灣,她將課程的關注點放在了魯迅對臺灣文學的影響上。講《吶喊》和《阿Q正傳》時,她會和學生一起探討其中體現(xiàn)出的“弱小民族的反抗”。在講《故事新編》時,她會結合當下社會,學生們都很興奮,覺得“魯迅和當下青年關注的某些議題是很相似的”。徐秀慧也會鼓勵學生去研究魯迅對臺灣文學的影響,“臺灣文學的搖籃《臺灣民報》,前身就是日本的《臺灣青年》,這一刊物上的很多作品都是模仿魯迅?!?/p>

同濟大學的張屏瑾老師開設了一門叫《魯迅研究》的課,“在這們課程里,我想突出的是‘研究’?!?張屏瑾這門課面向對魯迅有初步了解的大三學生,主要內容是講述對魯迅的研究,“包括魯迅同時代人對魯迅的看法、評論、形象呈現(xiàn),魯迅本人對這些看法的交流和溝通,魯迅去世后的魯迅研究等等”。她會在課程中介紹一些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學者,“把思想界的歷史摸索和當下比較前沿的成果與學生討論?!?張屏瑾希望高年級學生通過上這門課建立問題意識,“這門課不僅是講魯迅,也呈現(xiàn)了如何研究現(xiàn)代作家的方案,是一個方法論的東西。從歷年學生上課效果來看,還是能掌握基本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意識。”

通過魯迅教學,讓學生掌握“問題意識”、“研究意識”也是大學老師的共識。“重要的不在于學生在課上學到了什么,而在于他是否掌握了學習能力?!绷_崗表示,華師大的《魯迅精讀》課要求每兩周寫一篇千字的導修報告,但很多學生看了老師提供的材料之后,還會自己查閱相關論文資料,“有一個學生導修報告幾乎每次都是優(yōu)秀,他引用的研究文章有些是我們之前認為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太難的?!?/p>

上海魯迅公園魯迅雕像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上海魯迅公園魯迅雕像 視覺中國 資料圖

魯迅沒有過時,反而影響越來越大

“魯迅可以成為今天的一種思想資源。不完全是概念的、理論的思想資源。魯迅在變動的中國社會中是一個投入者。他對社會的批判不是置身事外的,而是身處其中,和他所處的社會、批判的東西有共情。”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x魯迅?在羅崗看來,曾經批判社會的知識分子大都帶有精英意識,在批判的時候是高高在上的,是把自己摘出來的,“但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進入了一個內卷的時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比如教育,很多家長雖然在社會上已經是精英,可是到了小孩的教育層面,還是一個普通人,只能被動陷入學區(qū)房和輔導班這樣的惡性競爭,這種焦慮和內卷的意識,是每個人都很難擺脫的。所以今天我們對魯迅的批判性,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講,魯迅沒有過時,反而影響越來越大?!?/p>

現(xiàn)在進入大學的已經是“00后”的年輕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魯迅,這些年輕人對于魯迅的理解,和前輩有很大的區(qū)別。這也為大學的魯迅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新世紀是中國崛起的時代,魯迅和這個時代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中學會教魯迅是批判國民性的,那么在今天這個時代,魯迅的國民性批判是否還有效?現(xiàn)在如何理解他的批判?“我覺得這些思考都很重要,學生們學了魯迅,一定會去想這個問題?!绷_崗認為,高校教師應該考慮到這些變化因素,面向學生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羅崗表示,“140年對于一個有幾千年文明的國家來說可能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比較長的時間了。140年間,魯迅的影響越來越大了,這也是我們今天紀念他的原因?!?/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