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紐約MoMA新展:呈現(xiàn)王澍朱锫等建筑師八大項目

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近日宣布,將于9月開始舉辦“再利用,更新,回收:中國近期建筑”

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近日宣布,將于9月開始舉辦“再利用,更新,回收:中國近期建筑”(Reuse, Renew, Recycle: Recent Architecture from China)展覽,聚焦于中國新一代建筑師和他們在社會和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方面的承諾。參展建筑師包括王澍、袁烽、柳亦春、陳屹峰、徐甜甜、朱锫、董功和張軻。這些建筑師對于將建筑景觀徹底推平重建的方式普遍抱有懷疑,更注重相對小規(guī)模的干預,尋求有意義地參與到已建成的環(huán)境和社會結構中。

2021年9月16日至2022年7月4日,MoMA將于街道層展廳展出中國新一代建筑師的八個項目。它們將展現(xiàn)建筑方法的多樣性——從前工業(yè)建筑的適應性再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對古代建筑技術的重新詮釋,到以非侵入式建筑的插入來振興鄉(xiāng)村或整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參展人包括:獲得普利茲克獎的業(yè)余建筑工作室(王澍、陸文宇)、創(chuàng)盟國際(袁烽)、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柳亦春、陳屹峰)、DnA建筑事務所(徐甜甜)、朱锫建筑事務所(朱锫)、直向建筑事務所(董功),與獲得阿卡汗建筑獎的標準營造建筑事務所(張軻)。

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設計:朱锫建筑事務所 +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地點:江西景德鎮(zhèn)? ?schranimage

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設計:朱锫建筑事務所 +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地點:江西景德鎮(zhèn)  ?schranimage

該展覽經(jīng)過了四年的研究,包含了與建筑師的廣泛對話,以及對所有展示項目的大量實地考察,將展出模型、圖紙、照片、視頻、以及近期購置的約160件中國當代建筑作品的實體模型。本次展覽由菲利普·約翰遜座席建筑設計總策展人Martino Stierli,與建筑設計部門策展助理Evangelos Kotsioris共同組織。上海同濟大學李翔寧教授提供策展建議。

龍美術館西岸館;設計: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地點:上海? 攝影:蘇圣亮

龍美術館西岸館;設計: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地點:上海  攝影:蘇圣亮

中國過去30年的經(jīng)濟和社會轉型與建筑熱潮相伴,使中國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建筑場。多年來,建筑師們一直關注城市大型項目和華麗的建筑物,其中很多都由西方建筑師設計?,F(xiàn)在,獨立于國營設計院的年輕一代建筑師開始了反思。

王澍是201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建筑師。他因批判性地反對“欠缺靈魂的所謂專業(yè)現(xiàn)代建筑”而在學術界聞名。普獎評委會曾對其評價:“他的建筑是永恒的,深深扎根于歷史背景與環(huán)境,但又具有世界性?!贝饲?,王澍在一次論壇上曾指出,正如上世紀60年代的法國結構主義學家Claude Lévi-Strauss所提出,人類所面對的各種沖突,最深刻的是人類和自然的沖突,建筑學同樣如此。根據(jù)他的觀察,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國建筑在現(xiàn)代主義和中國本土之間逐漸浮現(xiàn)出一個有張力的空間。“中國涌現(xiàn)出一批建筑師,他們圍繞自然材料的觀念,把現(xiàn)代主義語言與之進行交叉討論,最后落實到建造上?!?/p>

這些建筑師對城市建設的“白板法”(tabula rasa approach,即一種將原有建筑與景觀徹底推平重建的方式——編者注)普遍抱有懷疑,盡管這種方法已經(jīng)改變了中國的城市肌理,以及數(shù)百萬人的日常生活。他們更注重相對小規(guī)模的干預,尋求有意義地參與到已建成的環(huán)境和社會結構中。除了探索城市建筑新舊融合的可能性,這些項目中的大部分都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人口中心和特大城市之外,推動了中國二線城市和農村地區(qū)的復興。

參展建筑師柳亦春一直關注在建筑中“與廢墟共同工作”,他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道,“少拆就是最大的可持續(xù)。少拆就意味著一種保留,這種保留也是文化的一種可持續(xù)?!痹谒磥恚ㄖ残允呛徒ㄖ哪撤N“廢墟感”,或者是無意義、中性化相關的,這是公共性很有意思的一個方面。”

朱锫建筑事務所設計的御窯博物館位于江西景德鎮(zhèn)歷史街區(qū)的中心,毗鄰明清御窯遺址,地段周邊環(huán)繞著不同年代的建筑。御窯博物館的地域性實踐融入了對場地的閱讀,這種復雜的分析涉及到了城市學、考古學、人類學、氣候等相關知識領域。御窯博物館由八個大小不一、體量各異的線狀磚拱形結構組成,沿南北長向布置,它們若即若離,有實有虛,以謙遜的態(tài)度和恰當?shù)某叨戎踩胗趶碗s的地段之中。

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設計:直向建筑事務所;地點:廣西桂林? 攝影:蘇圣亮

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設計:直向建筑事務所;地點:廣西桂林  攝影:蘇圣亮

在參展建筑師的項目中,直向建筑事務所的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位于廣西省陽朔縣漓江邊一處山坳,有著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場地內自然景觀豐富,并保留有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老糖廠。為保護漓江生態(tài)環(huán)境,老糖廠在80年代被叫停,幸運的是其建筑被完整保留下來。建筑師董功及其團隊將老糖廠視為一代人的生活記憶和情感載體,景觀化的消防水池映射出老廠房的倒影,進一步強調出老糖廠的某種紀念性。新、老建筑在同一個秩序中演進、更迭。

DnA建筑事務所設計的竹劇場位于浙江松陽橫坑村,坐落在海拔1080米的尖山坡上,是典型的浙西南山地村落。當?shù)毓糯迓涠忌L著漫山遍野的毛竹林,但是竹林里卻無可停留空間 ,建筑師徐甜甜等結合毛竹的天然屬性,在竹林深處的較平坦的場地上,把四周的毛竹有秩序的下拉,圍合出類似穹頂?shù)臓顟B(tài),利用生長的竹子來圍合開放休憩空間,讓這個竹林劇場成為一個有生命的新陳代謝體。

竹劇場;設計:DnA建筑事務所;地點:浙江松陽? 攝影:王子凌

竹劇場;設計:DnA建筑事務所;地點:浙江松陽  攝影:王子凌

本展覽中,建筑師和項目將展示在今天的中國建造意味著什么,并探索現(xiàn)代建筑如何在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背景下穩(wěn)固地扎根。從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的拱頂,到橫坑村的露天竹劇場,再到桂林附近的由糖廠改造而成的酒店,展覽將研究這些謹慎而果斷的干預措施,它們?yōu)槲磥斫ㄖ嵺`勾畫了一幅更少開采挖掘、更有資源意識的藍圖。

微胡同;設計:標準營造建筑事務所;地點:北京? 攝影:吳清山

微胡同;設計:標準營造建筑事務所;地點:北京  攝影:吳清山

“微胡同”是張軻領導的標準營造在大柵欄楊梅竹斜街進行的一次建造實驗,目的是探索在傳統(tǒng)胡同局限的空間中創(chuàng)造可供多人居住的超小型社會住宅的可能性。微胡同承繼著傳統(tǒng)胡同所具有的親密空間,也復興了其社會性能,同時還增強了它的空間特性。它使用的輕鋼結構及膠合板面材,保證了其低造價施工,可發(fā)展成為北京胡同更新保護的可行性范本。

(本文據(jù)MoMA、ArchDaily及“有方”等相關資料)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