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第13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新聞發(fā)布會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舉行。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與科學事務公使銜參贊兼北京法國文化中心主任高明,傅雷獎組委會主席、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本屆評委會主席吳佳霖以及2020年傅雷獎獲獎譯者汪煒等出席。發(fā)布會上,正式公布了此次入圍終評的10部作品。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圖
2009年,傅雷翻譯出版獎成立,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自創(chuàng)立以來,傅雷獎得到了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莫言為代表的眾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持。在法中兩國文化交流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傅雷獎獎勵譯者們作為語言擺渡人所做出的重要工作。每年,傅雷獎評選出兩部譯自法語的最佳中文譯作,文學類和社科類各一部。特別的,2013年起設立了“新人獎”,以鼓勵年輕譯者。
本屆傅雷獎共收到參評作品47部,其中社科類35部,文學類12部。2021年9月9日,初評會議在北京舉行,評委會從中選出了10部入圍作品。今年傅雷獎的入圍作品包括社會學家兼哲學家迪迪?!ぐ@锱畹娜祟悓W著作《回歸故里》、埃里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的短篇小說集《奧斯坦德的夢想家》以及伊麗莎白·盧迪內(nèi)斯庫的《精神分析私人詞典》,再次證明了中國當代法語譯界的多樣活力。
發(fā)布會上,高明首先致辭。他介紹說,第13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將于11月20、21日在上海揭曉,“今年選在上海周浦鎮(zhèn),得緣于那里曾是傅雷先生的家鄉(xiāng)。” 他在發(fā)言最后還特地提到作家米蘭?昆德拉,“有一次,記者提問昆德拉寫作風格怎么變了?昆德拉回答說,‘不,我只是換了一名譯者?!@個故事充分顯示了譯者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多元的譯者,多元的風格,向譯者致敬!”
董強介紹說,傅雷翻譯獎獎項成立的宗旨就是一代又一代傳承譯者之光,“我們特別重視翻譯界的新人,從第六屆傅雷翻譯獎開始,就設立了新人獎。值得一提的是,在報名今年傅雷獎的譯者中,最年輕的譯者只有24歲?!卑l(fā)布會現(xiàn)場,董強同去年傅雷獎“社科類”獲獎譯者汪煒展開對談,后者也是今年傅雷獎的評委之一。“我比較關注社科類作品,《回歸故里》近來很紅,聽說還要改編成電影。”汪煒說。
董強還介紹了今次加盟的兩位特邀嘉賓評委,“上海市作協(xié)副主席孫甘露先生,此次我們請他來做文學類評委。熟悉他的讀者都知道,在早期文學創(chuàng)作中,孫甘露受法國現(xiàn)代文學的影響很明顯?!比A東師范大學政治學專家劉擎,此次獲邀作為社科類嘉賓評委,“劉擎是留美歸來的學者。近些年來他很紅,對很多社會問題都有著銳利的眼光和判斷。”
隨后,第13屆傅雷翻譯出版獎評委會主席吳佳霖用中、法雙語現(xiàn)場宣布了10部入圍作品。吳佳霖是一位旅居中國多年的作家和中國古典詩詞專家。在董強看來,“此次入圍的十本書內(nèi)容非常多樣,這也是傅雷翻譯獎設立的初衷。這個獎填補了一個空白,讓法國的文學、文化、思想有了一個固定的傳遞窗口,這在全世界來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評選的標準就是專業(yè)性上的一個‘好’字——原著本身要好,翻譯也要好的作品?!?/p>
傅雷翻譯出版獎常任評委余中先在發(fā)布會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總體而言,文學類的譯者比社科類的譯者年長些,我們的譯者隊伍是越來越年輕了,此次最年輕的入圍譯者起碼有一位是90后。而且他們敢于碰觸比較冷門的,前沿的,難度系數(shù)非常高的著作?!?/p>
最終獲獎作品將于11月20日在上海浦東新區(qū)周浦鎮(zhèn)傅雷圖書館舉辦的頒獎典禮上揭曉。11月21日在上海中心大廈的朵云書院·旗艦店也將舉辦文學講座以及入圍譯者見面會等多場精彩活動。
附:10部入圍終評作品
社科類
《漢代墓葬藝術——中華考古記(1914)》
謝閣蘭、奧古斯都·吉爾貝·德·瓦贊、讓·拉爾蒂格 著
秦臻、李海艷 譯
文物出版社
本書第一、二部分按時間和地域順序進行描述。涵蓋從秦始皇陵到西漢各帝陵的綜合考察,對霍去病墓前石雕藝術,四川地區(qū)的墓葬石闕、石碑及墓前石獸,以及漢代崖墓建筑和墓中各類陪葬器物等,運用考古學方式進行測繪、記錄與分析。第三部分則是對漢代墓葬藝術的整體研究以及喪葬觀念等內(nèi)容。
《異域的考驗: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與翻譯》
安托瓦納·貝爾曼 著
章文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有限公司
本書以施萊格爾兄弟等耶拿浪漫派代表人物的譯著為素材,針對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翻譯實踐進行了“考古式的發(fā)掘”。在同時代的法國譯者仍熱衷出產(chǎn)“不忠的美人”之時,聚集于《雅典娜神殿》周圍的德國浪漫主義者卻選擇了一種忠于原文、符合當代倫理且對此時正處于形成階段的日耳曼文化極有補益的翻譯策略,而此種忠于他者的翻譯傾向也在他們的前后輩(路德、赫爾德、歌德、荷爾德林等)的身上數(shù)次閃現(xiàn)。簡言之,貝爾曼借助對他們理論概念及范例的解讀,成功將翻譯從之前“仆從化”的境地中解救了出來:翻譯行為可以借助他者來豐富自身,值得建立一門以翻譯為唯一認知對象的科學。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
伊麗莎白·盧迪內(nèi)斯庫 著
羅琛岑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是“私人詞典”系列中一種,由普隆出版社出版。作者運用歸納的風格分類、思考、辨析和命名,向讀者闡述精神分析如何從文學、電影、戲劇、旅行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最終成為一種普遍傳播的文化。圍繞89個關鍵詞,剖解與精神分析相關的人物、城市、文學、電影、文化現(xiàn)象、政治風潮,帶領讀者在意識鏡像的彼岸遨游?!毒穹治鏊饺嗽~典》文風輕快,筆法活潑不失嚴謹,兼具知識性、批判性與趣味性。
《回歸故里》
迪迪?!ぐ@锱?著
王獻 譯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后浪出版公司
父親去世后,作者迪迪?!ぐ@锱顩Q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蘭斯,回到他最初誕生的社會階層,那群他已經(jīng)告別三十年的人。他重返過去,回顧家族的歷史,回憶童年時身處的工人階層,回溯他如何從工人家庭的窮孩子成為法國著名的知識分子……在這場極為內(nèi)在又顛覆的心靈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會階層、學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題,通過梳理集體決定論中不同個體的命運軌跡,剖析了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下,人的“個人選擇”是如何被影響和被決定的。
《作為一種法律淵源的學說——法國法學的歷程》
菲利普·熱斯塔茨、克里斯托弗·雅曼 著
朱明哲 譯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直到1850年左右,法國法學才開始使用“學說”一詞。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最早是直覺的產(chǎn)物,隨后則由科學學派構建,后者把學說推崇至教義學之巔。從20世紀20年代起,學說某種程度上等同于一種法國方式。法國學說構成了一個重要共同體,這一共同體大部分成員都是具有批判性的大學教師,卻往往以整理實在法為己任。這種任務賦予法律秩序和學說自身以正當性。
文學類
《問題之書》 (上下冊)
埃德蒙·雅貝斯 著
劉楠祺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問題之書》是一部回憶之書、漂泊之書和聆聽之書。這部多卷本的作品圍繞著薩拉和于凱爾那質(zhì)樸而悲傷的田園牧歌而展開,向生命、自由、死亡等發(fā)出執(zhí)著的追問,而這些追問又激發(fā)出虛構的智者們的問題與思索,激發(fā)出對書的權威性解讀。這曲愛與哀之歌,首先是一部字里行間充溢著希望的書。它企圖讓我們?nèi)ヒ娮C一個已被預先判決的諾言,見證它的誕生和它的最后時刻,亦讓我們旁觀苦痛在遭受迫害的群體中是如何層層加碼的,他們當中的受害者一代接著一代地抗訴。這是一則關于不朽之書的故事,時間在此打下了它的烙印。
《朝著海的方向》
讓-克勞德·穆勒瓦 著
王秀慧 譯
湖南文藝出版社
小說講述了一戶窮苦人家的第七個也是最后一個孩子,侏儒小子揚帶著哥哥們逃離家暴的冒險之旅。一天晚上,揚意外聽到父母要把他們七個統(tǒng)統(tǒng)殺掉的對話。揚立即說服六個哥哥連夜朝著海的方向逃跑。社工、長途車司機、面包師乃至食人魔……每個與七名孩子有過交集的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各自所目睹的一切。
《男孩》
馬庫斯·馬爾特 著
黃雅琴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男孩》是法國作家馬庫斯?馬爾特的長篇小說,榮獲2016年費米娜文學獎。男孩沒有名字,在法國南部的森林里長大。母親死后,男孩在天性驅使下踏上旅途。他遇到了很多人:喪失愛人后心灰意冷的約瑟夫、行走江湖的藝人布拉貝茨、文采飛揚的斷臂俠士,還有愛瑪——男孩如姐如母的愛人。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男孩經(jīng)歷了人類的極度瘋狂、大屠殺和所謂的文明。這是年輕靈魂的一段旅程;在懵懂間,男孩經(jīng)歷了鑄就歷史的大小事件,并開始覺醒……
《奧斯坦德的夢想家》
埃里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 著
徐曉雁 譯
中信出版集團
為了療愈情傷,一個男人逃遁到比利時北海之濱沉悶的城市奧斯坦德。他在那里遇到女房東愛瑪女士,后者向他講述了不可思議的熾熱的愛情故事。是故弄玄虛的哄騙還是她真的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女性?本書收錄的五個短篇 ——《奧斯坦德的夢想家》《完美謀殺》《痊愈》《誤讀》和《手捧花束的女人》—— 正是由“秘密”貫穿,每個角色都在秘密的漩渦中掙扎。他們是我們的鏡像,講述我們被秘密包裹的人生。
《溫柔的存儲》
保羅·莫朗 著
段慧敏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溫柔的存儲》以一戰(zhàn)時期的倫敦為背景,塑造了三位個性獨特的女性形象,她們的故事如三折美人圖,使我們看到了至今仍未徹底改變的女性命運:克拉麗斯有著藝術家的品味和居于核心的主導力量,卻無法擁有完美的愛情;德爾菲娜在寡居后一步步走向毀滅,拒絕了回歸的可能;奧蘿爾最終在世俗生活與自然天性的沖突中孤獨地逃離。此書向我們展現(xiàn)了女性內(nèi)心深處對于快樂、智慧與愛情的永恒渴望。此外,普魯斯特為本書所撰的長篇序言亦成為有關“文學風格”的經(jīng)典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