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新聞

魯惟一、周錫瑞、葉嘉瑩分獲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10月18日,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開幕。英國漢學家、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院士魯惟一(Michael Arthur Nathan Loewe),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獲得2021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

10月18日,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開幕。英國漢學家、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院士魯惟一(Michael Arthur Nathan Loewe),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獲得2021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獲2021年第三屆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獲獎者。

三位獲獎者德高望重、著述等身,他們長期致力于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在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加深中外學術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魯惟一在答獎中表示,在與中國學者合作的過程中,他充分領略了他們對中國文明史研究的貢獻,正是他們的貢獻大大擴展了這一主題的研究。東西方學者均從這些貢獻中獲益匪淺。

周錫瑞將自己對中國歷史研究的貢獻歸功于1979年后中美兩國恢復學術交流,“開放的大門使我得以利用中國豐富的檔案資源,開展實地調查,最重要的是能夠與中國同行進行交流、并得到他們的指教。”

作為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教授,周錫瑞培養(yǎng)了一批杰出的、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研究生,他們以不同的視角來探索和辯論中國歷史的真相。

“現(xiàn)代交通、媒體、教育、城市化、國際交流和政治文化的快速變化,使今天的中國與歷史上的中國完全不同。由于這些變化,在今日中國長大的學生或許對理解中國的過去并非具有絕對的內(nèi)在的優(yōu)勢。來自中國以外的學者,即使他們來自非常不同的傳統(tǒng),也有可能對理解中國歷史能做出貢獻。”周錫瑞說道。

葉嘉瑩則回顧了自己學術道路上的重要時刻,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績,得益于自己擁有的東方根柢,并在恰當?shù)臅r間前往西方,汲取了西方的理論。

“我們的時代正面臨著種種變化,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也需要尋求一個新的拓展,才能夠千古長新。”在葉嘉瑩看來,中國的語言源遠流長,我們自不應該完全用西方的文論,但是如果把西方的新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文論相結合起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中國的小詞有非常豐富而微妙的作用和內(nèi)容。

據(jù)悉,此次評獎經(jīng)過世界中國學貢獻獎評選委員會78位專家的推薦和投票。世界中國學貢獻獎創(chuàng)設于2010年,旨在推動海外中國學的發(fā)展,致敬為中國研究作出杰出貢獻的學者,弘揚世界中國學優(yōu)異成果,促進海內(nèi)外中國研究的交流,是當下國際中國研究的最高獎項。傅高義、饒宗頤、譚中等多位知名學者曾獲此殊榮。

2021年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獲獎者

魯惟一(Michael Arthur Nathan Loewe),英國漢學家、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院士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

2021年第三屆海外華人中國學貢獻獎獲獎者

葉嘉瑩,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魯惟一

魯惟一

魯惟一(Michael Arthur Nathan Loewe)

英國漢學家、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院士

魯惟一生于1922年11月2日,英國漢學家、歷史學家、作家,在古漢語和中國古代史領域發(fā)表了數(shù)十部專著、論文,及其他出版物。魯惟一于1922年11月2日出生在英國牛津的一個卓越的盎格魯-猶太裔家族。魯惟一的曾祖父路易·羅意威(1809-1888年)是來自普魯士王國西里西亞地區(qū)的一位東方學和神學教授,后移居英國,并成為英國著名猶太裔商人、金融家、慈善家摩西·蒙蒂菲奧里的私人秘書。魯惟一的父親赫爾伯特·羅意威是一位閃米特語教授,曾任教于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他的母親艾瑟爾·維多利亞·海姆森是英國官員、歷史學家阿爾伯特·海姆森的妹妹。他的哥哥拉斐爾·羅意威(1919-2011年)與其父志業(yè)相同,也研習閃米特語,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希伯來語和猶太學教授。魯惟一的妻子卡門·布萊克是一位日本語學者。魯惟一中學時就讀于劍橋的德佩斯學校,后進入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魯惟一被分配到在奧斯瓦爾德·塔克海軍上尉開辦的貝德福德日本語密訓學校學習日語。他于1942年2月起成為第一期學員,課程為期五個月,結束后又接受了一系列密碼學培訓。魯惟一在學成后被派往布萊切利公園,在海軍部工作至戰(zhàn)爭結束。他在業(yè)余時間還學習了中文。1947年,魯惟一曾在北京生活了六個月,在此期間他對古漢語和中國歷史發(fā)生了興趣?;貒?,他進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習,并于1951年獲漢語一級榮譽學士學位。1956年,他離開政府機構,在倫敦大學擔任遠東歷史講師。1963年,魯惟一獲得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授予的博士學位,隨后他開始在劍橋大學任教直至1990年退休,任職期間他一直專注于在學術和研究。他是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院士。

周錫瑞

周錫瑞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

周錫瑞教授生于1942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學習中國歷史,于1964年獲文科學士學位;后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師從列文森和魏斐德,于1971年獲博士學位。他畢生從事中國近代社會史的研究,尤其關注社會運動史,出版了有關辛亥革命、義和團運動和葉氏家族等多部廣受好評的著作,且都已被譯成中文。其中中文版的《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和《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由已故的章開沅教授慨然作序?!读x和團運動的起源》一書曾獲得美國歷史學會的費正清獎和亞洲研究協(xié)會的列文森獎。30年來,周錫瑞教授致力于研究中國革命在陜甘寧地區(qū)的起源。相關研究著作《意外的圣地:西北地區(qū)的中國革命》已于香港付梓,英文版Accidental Holy L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Northwest China,將于明年出版。他另有關于中國本土精英、中國城市轉型、二戰(zhàn)時期美國對華政策、“文化大革命”、比較視角下從帝國到國家轉型的比較研究,以及1943年的中國等多本編著。周錫瑞教授先后在美國俄勒岡大學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任教長達40年后,于2012年退休,現(xiàn)居加州伯克利。退休后,他曾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等中國高校教授現(xiàn)代中國課程。

葉嘉瑩

葉嘉瑩

葉嘉瑩

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葉嘉瑩,女,1924年生,中國古典詩詞專家、詩人。1945年畢業(yè)于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曾任臺灣大學專任教授,淡江大學與輔仁大學兼任教授。1969年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0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2012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F(xiàn)擔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自1966年開始,葉嘉瑩先后曾被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西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等校邀聘為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自1979年始,葉嘉瑩每年回中國教書,曾先后應邀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40余所國內(nèi)大專院校義務教授中國古典詩詞,至今已有40年之久。2016年,葉嘉瑩在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設“迦陵基金”,已完成前期捐款近3600萬元人民幣,志在全球推廣中華詩教。李克強、溫家寶、李嵐清、孫春蘭、馬凱、劉延東等多位國家領導人曾先后接見或致信、批示,充分肯定其多年來在弘揚中華詩教、承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被譽為“白發(fā)的先生、詩詞的女兒”。曾獲香港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榮譽博士,中華詩詞學會終身成就獎、“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外國專家”、2018年度“最美教師”、2019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等榮譽稱號。中英文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靈谿詞說》《中國詞學的現(xiàn)代觀》《葉嘉瑩作品集》等數(shù)十種。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