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子藏》第六批成果發(fā)布會暨“子藏學”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正式發(fā)布《子藏·儒家部》之《論語卷》《孟子卷》,這標志著《子藏》這一工程浩大的古籍整理項目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圍繞價值訴求、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利用等核心話題,會議對“子藏學”這一理念進行了深入討論。會議由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思禾主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黨委書記呂志峰、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主任方勇、上海財經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成吒等致辭講話,同時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揚州大學、黃岡師范學院等四十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發(fā)布會。
發(fā)布會現(xiàn)場
呂志峰書記首先代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對各位專家、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子藏》是華東師范大學于2010年正式啟動的超大型學術項目,從2011年12月首批成果《莊子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發(fā)布,到現(xiàn)在第六批成果順利出版,在方勇教授的帶領下,《子藏》編纂工作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方教授培養(yǎng)的學生遍及天下,“子藏學”的影響越來越大,“新子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引人矚目,華東師大先秦諸子研究中心已經發(fā)展成為諸子學研究的重鎮(zhèn),引領著諸子學發(fā)展的新風氣和新方向,這是華東師大中文系的幸事,也是諸子學研究和發(fā)展的幸事。
魏崇社長首先對《子藏》工程的編纂與推進過程進行了回顧和梳理。他說,十余年來,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協(xié)力,聯(lián)合海內外眾多高等院校與學術機構,編輯團隊與學術團隊密切合作,擬定體例、精選底本、嚴格編校、高質量印制,傾力打造《子藏》這樣一部子學經典,得到了學界的充分肯定??梢哉f,《子藏》高水平和高頻率的連續(xù)出版,在嘉惠學林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乃至整個古籍出版界的發(fā)展,這是參與編纂的各個單位的共贏,也是學界和出版界共同的盛事。
圍繞“子藏學”之建構,方勇教授提出,“子藏學”是以《子藏》為研究對象的一個學術范疇,而“新子學”“子藏學”的發(fā)展要以努力擺脫經學思維的影響為前提,其研究目的是通過發(fā)掘《子藏》編纂理念來建構子學文獻整理范式,為今后的文獻整理和子學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論自覺。他認為,具體來講,“藏”指經典秘寶,“寶”則不單單指文獻集成,更在于有新的精神氣韻與學術文化生長在其中。恰如有《四庫全書》而有“四庫學”,有敦煌寶庫于是有“敦煌學”,因為有《子藏》,于是有了“子藏學”,而有了“子藏學”之后,將使《子藏》的價值獲得生命性提升,助力《子藏》實現(xiàn)紹古開新的文化使命。
研討會上,各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子藏學”進行了解讀與思考。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陳志平教授充分肯定了《子藏》的文獻與理論價值,并對“子藏學”的發(fā)展充滿期待。陳教授說,“子藏學”是在《子藏》編纂、使用和研究過程中形成的概念,目前其內涵與品格更多的是來自《子藏》的編纂實踐。一方面,《子藏》影印部分收子書近4000種,收書的“全”和“精”,為諸子學學科建設奠定了文獻基礎。另一方面,《子藏》的編纂,在體例上寓含著編撰者倡導的“新子學”理念。二者相輔相成,是促進“子藏學”形成的基礎?!蹲硬亍啡缤蛔鶎毶剑刈屓藵M載而歸,而在后續(xù)的使用、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提要撰寫、文獻整理、學術史研究甚至《子藏》的數據庫等數字化建設等等,必將形成疊加效應,此正是“子藏學”未來可期的重要原因。
古籍整理項目《子藏》第六批成果展示
陳成吒主任則強調在聯(lián)系與差異的場域中關照《子藏》與“子藏學”。他認為,《子藏》、“子藏學”“中國諸子學通史”“新子學”四者應該是一個有機體,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蹲硬亍饭こ淌且粋€重要基礎,正是在它的基礎上孕生出了“子藏學” “中國諸子學通史”“新子學”;后三者則從不同方面與層面提升了《子藏》的形而上厚度。《子藏》作為子學源頭“諸子百家”文本的大集成,并非一次簡單的文獻整理,而是對子學的全面發(fā)現(xiàn),使其徹底而完全地呈現(xiàn)在今后的文化進程里,它把握了子學的核心——子學文本。不同于傳統(tǒng)的“四庫學”“敦煌學”以及新興的“數字人文”研究方法體系,“子藏學”的優(yōu)勢就在于新的研究理念,它本身的獨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新子學”理念下所帶來的修編原則、思路,以及后續(xù)的獨特研究。
河南師范大學歷史系李小白副教授建議持一種整體史觀來對待《子藏》。他認為,“子藏學”應視《子藏》為一整體,以區(qū)別子學史性質的孤立研究。從中華文明整體史觀的角度入手來認識《子藏》,那么《子藏》內部文獻的生成,無論是作為元典的先秦諸子,還是后世以先秦諸子元典為依據衍生而來的詮釋作品,都存在或縱或橫的時空經緯圖標。這種諸子文獻縱橫交錯的時空性質與從整體認識事物的歷史觀念合轍,可以推導出整體史觀視野下“子藏學”研究的合理性。當然,整體史觀下認識“子藏學”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僅要將整體化了的《子藏》從中華文明體系當中剝離出來以做具體研究,還要將其納入中華文明體系之中作融合式的觀照,考察其在分合之際的具體表現(xiàn),在此分合交互情形下確立關于“《子藏》學”文化價值的合理判斷。
《子藏》工程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重大課題之一,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方勇教授任總編纂,由中心其他學者和工作人員共同協(xié)助組織實施完成,完成后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印刷出版。截至目前,已經先后出版六批《子藏》成果,精裝16開1016冊,收錄文獻2981種。第一批成果《莊子卷》,共162冊,收書302種。第二批成果包括《鬻子卷》《關尹子卷》《文子卷》《鹖冠子卷》《子華子卷》《列子卷》(附《楊朱》)《亢倉子卷》《商君書卷》《慎子卷》(附《申子》)《韓非子卷》,共116冊,收書673種。第三批成果包括《管子卷》《公孫龍子卷》(附《惠子》)《鄧析子卷》《尹文子卷》《人物志卷》《論衡卷》《抱樸子卷》,共141冊,收書414種。第四批成果包括《呂氏春秋卷》《淮南子卷》《老子卷》,共216冊,收書664種。第五批成果包括《六韜卷(附司馬法、尉繚子)》《黃石公卷(附武侯書、李衛(wèi)公問對)》《孫子卷(附吳子)》,共55冊,收書388種。第六批成果為《論語卷》《孟子卷》,共326冊,收書540種??梢哉f《子藏》對中國古代子學文獻做了系統(tǒng)整理,為子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了扎實文獻基礎。它既繼承兩千多年以來的文獻整理與學術文化傳統(tǒng),也必將強力介入中國文化當下以及未來的發(fā)展進程。強烈的天下情懷和家國責任,一直是諸子學的價值訴求和歷史使命,以《子藏》為基礎的子藏學也始終是在接續(xù)傳統(tǒng)、面向未來的使命中“紹古開新”,努力實現(xiàn)古今匯通,進行中西對話,積極參與和推動中華文化的重構與發(fā)展,這也是《子藏》與“子藏學”的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