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5日下午召開的江西樟樹國字山墓葬考古發(fā)掘成果專家論證會上獲悉,最新考古成果顯示,國字山墓葬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葬,對于研究越國歷史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國字山墓葬位于東周時期的大型城址——筑衛(wèi)城城址西側約300米處的小山頂部,自2017年起開始發(fā)掘工作。
墓葬目前出土2600余件(套)器物,其中包括:一件總長度達到2.3米的箏(先秦時期墓葬中出土的最長的箏),兩件帶有“越王”銘文的銅戈(戟),以及一件青銅鳩杖的跽坐人形鐓(此類器物以往只見于長江下游的吳越文化區(qū))。專家依據(jù)出土文物推斷,國字山墓葬年代為戰(zhàn)國中期,墓葬體現(xiàn)出越文化、楚文化、群舒文化等多種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征;有銘銅戈(戟)的主人分別是越王勾踐的玄孫翳和翳的一個兒子,墓主或為越國王室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