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新興木刻運動”90周年,澎湃新聞獲悉,“一年又一年·檔案2021——首屆上海當代新興版畫推介”正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是“一年又一年”版畫十年計劃的第一年,以“再讀中國新興版畫”“上海當代版畫藝術家推介”兩大板塊,系統(tǒng)回顧了“新興版畫”的成長歷史,并展出了9位上海版畫家61件版畫作品。展覽舉行期間,一系列線上線下體驗活動,讓公眾了解版畫的誕生。
展覽現場
據悉,“一年又一年·檔案 2021——首屆上海當代新興版畫推介”是一個計劃連續(xù)運作十年的展覽項目,從2021年起步以2031年作為階段性的節(jié)點,屆時正是中國新興木刻百年之際。主辦方希望通過創(chuàng)立一個有影響的展覽品牌、集聚一支優(yōu)秀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團隊、創(chuàng)建一個包容上海當代優(yōu)秀版畫作品的藏品庫,乃至書寫一部較為詳細的上海當代新興版畫藝術發(fā)展史。
展覽現場
回溯中再讀當代版畫
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以木刻為載體的古代版畫,以其獨特性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留下具有獨立藝術價值的作品。魯迅先生曾論述道:“鏤像于木,印之素紙,以行遠而及眾,蓋實始于中國。”1931年魯迅先生在上海舉辦“木刻講習會”,通過以黑白木刻這種鮮明強烈的藝術形式、抒寫人生的悲歡、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
新興木刻運動之后,“全國版畫展”在八十年里用24次展示驗證版畫現當代發(fā)展的全過程,以版畫作品作為實踐載體闡述文化和精神,表現從視覺的直觀,到心理的辯識,到思考的成熟,以其全過程和多維度形成了審美獨特的意韻和藝術內在的邏輯。
王西林 《圣迦爾措的女人們》 90x71cm 2013年 套色木刻
如今,再次談論90年前這一新興木刻運動時,版畫已在中國大地上深深扎根,成為一種能夠讓藝術家參與社會變革、近距離觸摸社會脈搏的特殊藝術媒介與表現方式。
鑒于此,“劉海粟美術館啟動了版畫創(chuàng)作推廣的10年計劃,以年度檔案記錄的方式,持續(xù)關注當代版畫創(chuàng)作群體,激發(fā)版畫創(chuàng)作者們的藝術責任感,推動藝術家們以更高的精神追求、更扎實的創(chuàng)作技巧和更多元的藝術表達去開展創(chuàng)作實踐,為社會和歷史留下更優(yōu)秀的作品?!眲⒑K诿佬g館館長鮑薇華說。
方小龍 《中國式晾曬·NO.1》60×90cm 2013年 絕版套色木刻
展覽將王西林、方小龍、寧帥、孫靈、金祥龍、趙永泉、徐增英、廖揚、熊友飛9位上海版畫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聚集在一起,探索版畫的特征與當代視覺文化的聯系。他們不同的年紀、不同的閱歷背景,表達對城市發(fā)展的個體反應,共同構建出當下上海版畫創(chuàng)作一隅。其中金祥龍在不久前剛捐贈了一批作品給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內容涉及了這位出生于1950年代的版畫家早年軍旅初學時期的黑白木刻、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江南水鄉(xiāng)的風物、浦東開發(fā)開放建設、上海都市新貌歷程等。
金祥龍 《潮起大江》120x200cm 2018年 套色木刻
但“一年又一年”項目不僅僅限于展覽和收藏,而是通過版畫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梳理、優(yōu)秀作品展示、創(chuàng)作過程記錄、藝術作品收藏等,不斷發(fā)掘當代版畫創(chuàng)作人才、反映版畫藝術生存狀態(tài)。比如參展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更是與他們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相接,引發(fā)諸多共鳴。尤其展覽較為系統(tǒng)的展出藝術家某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筆記、草圖、記錄創(chuàng)作現場的照片、影像以便觀眾了解他們的創(chuàng)作理念、創(chuàng)作過程和方法。展覽中的優(yōu)秀作品和相關資料也將被系統(tǒng)地記錄整理存檔,作為美術館的收藏。
廖揚 《老房子4號》100×70cm 2005年 絲網版畫
公眾參與,了解版畫制作流程
版畫既是一門擁有悠久歷史、又年輕的大眾藝術,它的制畫過程(剜、刻、切、劃、鉆)是一種銘記,也是不朽的烙印。隨著印刷技術層出不窮的變革,也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版種與特殊版畫技法。其中,木刻,銅版,石版和絲網印刷四個版種成為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版畫的四大基礎版種。
除了展覽外,美術館也設置了眾多體驗式的版畫創(chuàng)作活動,邀請公眾在欣賞藝術作品之余,自己動手完成版畫的制作,普及版畫知識與技能——選擇喜歡的顏色,在木刻母版上盡情涂鴉,蓋上宣紙,輕輕一刷,一張獨一無二的版畫作品就此誕生。不少第一次接觸版畫的觀眾,對此更是不亦樂乎。
版畫制作體驗現場
在中國,木版版畫是一種古老的印刷形式,木刻藝術初創(chuàng)于唐代,宋元時代木刻藝術進入興盛發(fā)展時期,明代邁入鼎盛時期,清代的木刻進入普遍發(fā)展的時期。書籍插圖印刷、民間年畫等都是木刻版畫的產物,并影響了日本浮世繪的創(chuàng)作。
木版版畫制作
除了木版版畫外,銅版畫發(fā)源于歐洲;石版畫是用油性墨在石板或者鋅、鉛、鋁等金屬皮上作畫,畫好后用阿拉伯的一種酸性樹皮提煉出來的樹膠對石板表面進行處理,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形成印刷面;絲網版畫有如工業(yè)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在商業(yè)上得到大量的運用。它以制作快捷、經濟,大小靈活,便于制作和印刷而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其實,版畫在歷史上經歷了由復制到創(chuàng)作兩個階段。早期版畫的畫、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畫稿刻版,稱復制版畫;后來畫刻印都由版畫家一人來完成,版畫家得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這種版畫稱創(chuàng)作版畫。
徐增英 《上海-地鐵初駛》93x183cm 2018年 套色木刻
在虎年春節(jié)期間,劉海粟美術館將推出一系列多版種體驗活動,其中包括了大年初五(2月5日)由參展藝術家徐增英帶來的一場“迎財神木版體驗”,2月13日和2月19日將分別舉行“鬧元宵—絲網體驗課”和“凹版體驗課”,屆時公眾可以自己動手印制版畫為自己和家人帶去新年的祝福(注:線下活動需要提前在美術館微信公號上報名預約)。
虎年大吉年畫
與此同時,劉海粟美術館還將推出4場線上課程,其中包括“萌虎上黃山”“絕版版畫印刷”等主題,公眾在家也可以參與其中。
線上課程“萌虎上黃山”
注:展覽由劉海粟美術館主辦,上海虹橋半島版畫藝術中心承辦,新虹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協辦,展覽將持續(xù)至202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