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把王爾德的De Profundis戰(zhàn)戰(zhàn)兢兢斷斷續(xù)續(xù)地看完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是因為我覺得在偷窺別人的絕情書,斷斷續(xù)續(xù)是因為他無休無止的糾結(jié),我經(jīng)常要為他停下來嘆一口氣。De Profundis意為From the Depths, 有人將它譯為《自深深處》。
王爾德:《自深深處》
王爾德是個大個子,但他心思敏感,文字唯美,是我最愛的作家之一。小時候在語文書第一次接觸到他的童話《快樂王子》,那么凄美,不見得適合小孩子看,除非被選入的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資本主義社會的凄慘。快樂王子看到滿世界痛苦的時候,已成了塑像,來不及像釋迦牟尼那樣在王子階段出家,所以他只能叫小燕子把自己身上的珠寶分給窮人。冬天到了,小燕子無力遷徙,凍死了,王子的心也碎了?!蹲运降木奕恕防?,孤獨自私的巨人的心被來他花園玩的小孩子融化了,巨人看到小孩子手腳上的傷痕,小孩子回答說,這是愛的傷痕啊。最后,巨人在樹下死了,滿身蓋著白花。有愛又有超自然的暗示,令人惆悵。
王爾德作為成功的劇作家和詩人,總是妙語連珠、語驚四座。他個性張狂,主張藝術(shù)唯美,超越討論道德的范疇,生活在時代之前。如果是現(xiàn)在,法律進步了,他有多少個男朋友,也只是他的私生活而已,何至于搞出官司。
王爾德和比他小十六歲的波西(Bosie) 交往三四年,基本算是包養(yǎng)了后者。這位牛津大學輟學生,相貌清秀,品性惡劣。他熱衷奢侈生活,喜歡高級餐館和昂貴禮物,當然一切都是王爾德買單。他生病時,王爾德全心照顧,而王爾德生病時,他卻不理不睬,還冷酷地說,你沒了偶像的底座就很無趣了,下次你要病了,我就會離開。 王爾德數(shù)次想要分手,他又回來裝可憐,于是王爾德心軟了。我突然想起電影《春光乍泄》里的張國榮。他老是回來說,“我們不如重新開始”。而這句話,對梁朝偉“很有殺傷力”。于是分分合合許多次,讓心有戚戚的觀眾也看得很吃力。
《春光乍泄》
波西與父親關(guān)系很糟糕,將王爾德也扯了進來。他慫恿王爾德告他父親誹謗,結(jié)果王爾德吃不了兜著走。同性戀在當時的英國是非法的,況且又涉及到多名男子。法庭的公開審理有相當多的細節(jié),令人尷尬,想來克林頓曾略有同感。王爾德一開始在法庭上還口若懸河,把這場官司當作一場嘲諷社會的戲來演,但很快發(fā)現(xiàn)風向變了。他從風光藝術(shù)家的云端跌落,身敗名裂,破產(chǎn)不說,還進了監(jiān)獄。而波西卻作為被老男人勾引的無辜男青年,全身而退,暫時人間蒸發(fā)。
王爾德在監(jiān)獄漫長的煎熬中等待這沒良心的家伙,快兩年了,還是杳無音訊,終于提筆寫了這封巨長無比五萬字的信給他。
王爾德一開篇就尖銳地指出,這封信將深深打擊波西的虛榮心。他詳細描述了他們交往的奢侈生活和官司的前前后后,以及波西之沒心沒肺給他帶來的困擾與痛苦。雖說都在怪自己不夠堅決未能拒絕波西和這段“友誼”,然而就實質(zhì)而言,他就是直接地指責波西淺薄、沒文化、揮霍無度,霸占了他本可用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時間、剝奪了他的靈感,將他卷入其家庭紛爭,害得他窮困潦倒,鋃鐺入獄。當讀到王爾德列舉種種費用,我想,藝術(shù)家到底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世間的分手都挺難看的。王爾德還怪波西令他喪失了所有的意志力,完全向他的任性低頭。好吧,波西確實表現(xiàn)得就是那個A打頭的字眼,但是,這種關(guān)系么,都是你情我愿的,王爾德既然無法抗拒,只能說愛情壓倒了常理。歷數(shù)舊事,加以豐富的細節(jié),一口一個“你”,好像在聽一個怨婦的控訴,只是王爾德字字珠璣又一針見血,美而令人心痛,讓人覺得讀這樣的信,非要有點自虐的傾向不可。
漸漸地,王爾德改變話題和語調(diào),也許心情平復一點了。他說他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擊波西,而是為了將怨恨從自己的心中去除。當他說真正將自己毀了的人還是自己,我為他的領(lǐng)悟感到欣慰。但很快地,他又相當自負地說,自己就象征了當代的藝術(shù)文化。之前,他的靈感都來自享樂的生活,如今從監(jiān)獄中他深刻體會了悲傷,心中充滿了謙卑。所以,監(jiān)獄的苦難經(jīng)歷對他來說還是有意義的,從此他將內(nèi)心強大。這一部分的內(nèi)心歷程有點置之死地而后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但勵志積極的另一面讓人覺得有點自欺欺人。我又感嘆,人并不怕吃苦,人只是需要理由和解釋才能解脫 。更夸張的是,王爾德還在耶穌的生活中看到了藝術(shù)家的生活,耶穌將悲傷和美完全結(jié)合在一起,本身就是個詩人。而且耶穌是個最厲害的個人主義者,因為他注重的只是靈魂,猶如他自己,只注重藝術(shù)和自我的實現(xiàn)。
我擔心一封令人心痛但又充滿八卦興味的信就此結(jié)束,轉(zhuǎn)而成為對宗教的詮釋和對耶穌的贊美。人總在痛苦不確定的時候?qū)で蟀参?,宗教和星相常常趁虛而入,但那樣的信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幸好,若干頁后,王爾德再度心潮澎湃,之前的內(nèi)容回歸,我可以繼續(xù)看出,波西真是個混蛋,而他家人的參與,也令事情更加復雜。雖然王爾德那些頭腦清晰的朋友也勸過他,他卻每每都做出了最不利的選擇。
信到結(jié)尾,王爾德還提了他們再次見面的條件、環(huán)境與地點。出獄后,他打算先和朋友去海邊洗滌心靈一個月,再去一安靜的外國小鎮(zhèn)與波西見面,波西還得改個名字才好。以前波西跟他有藝術(shù)上的鴻溝(又直指波西沒文化),現(xiàn)在他們之間的鴻溝更大,那鴻溝叫做悲傷。但是只要心懷謙卑,沒什么不可能,只要心中有愛,沒什么很困難。王爾德還很強迫癥地繼續(xù)寫,給他的回信可長可短,怎樣裝信封,該寫給哪個地址等等。
我覺得,憑波西的人品,他收到此信,洋洋灑灑這么多頁將他批得體無完膚,看了幾句大概就會惱羞成怒地將它丟在一邊。王爾德卻還充滿幻想,指望著波西認真讀信,與他一同走過這段心路歷程,醍醐灌頂,意識到自己的少不更事,重新做人,這樣他們還有復合的機會,甚至“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可憐的王爾德,兩年了,在你最痛苦最需要他的時候,人家都懶得理你,甚至要把你給他的信賣給報社,你怎么還不醒悟?
王爾德和波西
監(jiān)獄每次只給王爾德一張紙,他寫完一張,得再向監(jiān)獄要。寫完了整封信后,監(jiān)獄并不準他寄給波西。1897年出獄時,他把信交給忠心的朋友羅比(Robbie Ross),讓他復制兩份后,將原件給波西。但羅比留下了原件,把復寫件給了波西。1900年王爾德去世。1905年羅比將信刪節(jié)出版,隱去了一切關(guān)于波西的指稱與細節(jié)。王爾德的遺愿里也有此意,從他的角度解釋此事,或有助于恢復其家族的名聲,有利于他兩個兒子的成長。波西據(jù)說也讀了這份出版物,但后稱根本不知道信是寫給自己的,且從未從羅比處收到或讀過完整的版本 (有旁證說他是根本讀不下去,這完全不出所料,可以理解)。1909年,羅比將信的原稿捐給大英博物館,條件是先要封存五十年。1962年這封信才得以完整發(fā)表,恢復其本來面目。
看來波西確實沒讀過那信,不然1897年8月(也就是王爾德出獄三四個月后),他們怎么會又在法國重逢? 兩人的家庭與朋友都很反對這次見面,王爾德的妻子都不讓兒子見他了,可他都不聽,進而同居于那不勒斯。(我很好奇王爾德難道沒問過波西對那封信的讀后感嗎?)但幾個月后,他們又因經(jīng)濟原因,分道揚鑣。三年后,王爾德在巴黎窮困潦倒地逝世,身邊似乎只有羅比。
羅比據(jù)說是王爾德的第一個戀人,始終對他不離不棄。作為他的遺稿管理人,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追蹤回購王爾德破產(chǎn)時賣掉的版權(quán),并打擊盜版和冒用王爾德名字的山寨黃書,最后將一切版權(quán)和版稅給了王爾德的兒子。1950年,王爾德逝世五十周年的時候,人們將羅比的骨灰也放到了王爾德的墓中。
羅比真是個好人,我想他才是最愛王爾德的人。原來最愛你的人就在你身邊,你卻不知道,你還讓他目睹和那無德無才的負心漢沒完沒了的糾結(jié)。愛情真是讓人瞎了眼。羅比不過只是不如人家好看。
想來王爾德也是打算通過寫這樣一封信,將這段傷痛做一個了斷。表面上是列明誰對誰錯,并確認宣布自己的新世界觀,為出獄后的新生活做準備;潛意識里也許是希望波西能夠幡然醒悟,甚至回到他的身邊,還要乖乖的。最后證明這一切,于表于里,都是徒然。
王爾德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從來不曾離開。讀這封充滿激烈的愛與恨的信,也算是給大多數(shù)人的平凡生活里加一點戲劇性的料吧。(文/高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