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瑪戈特·禮夫西:作家們的老師

過了而立之年之后,我愈加覺得,生命中有很多彌足珍貴的遇見,會徹底改變我的人生軌跡?,敻晏囟Y夫西,我在艾奧瓦作家工作坊的導(dǎo)師,教會了我一切與寫作有關(guān)的事。

過了而立之年之后,我愈加覺得,生命中有很多彌足珍貴的遇見,會徹底改變我的人生軌跡?,敻晏亍ざY夫西,我在艾奧瓦作家工作坊的導(dǎo)師,教會了我一切與寫作有關(guān)的事。

瑪戈特·禮夫西(Margot Livesey)出生于蘇格蘭,作品常發(fā)表于《紐約客》、《大西洋月刊》等(圖片來自作家的官網(wǎng))

瑪戈特·禮夫西(Margot Livesey)出生于蘇格蘭,作品常發(fā)表于《紐約客》、《大西洋月刊》等(圖片來自作家的官網(wǎng))

最好的寫作老師教的首先不是寫作,而是閱讀。直到今天,我仍無法忘卻瑪戈特講起《包法利夫人》時帶給我的震動。我在國內(nèi)念的是中文系,習(xí)慣了從文學(xué)批評的角度來看作品,瑪戈特在第一節(jié)研討課時就開了玩笑:“我們都是不愿意去圖書館翻文學(xué)理論的人,所以才聚到了這里?!苯又?,她問出一些我從沒想過的問題,比如:所謂的包法利夫人其實有兩位,在艾瑪之前,有一位離世的包法利夫人,但是當(dāng)我們讀完書,這個第一任太太面目模糊,我們連她的名字都不記得。

“為什么福樓拜要寫她?”瑪戈特問我們。

她還舉到另一個例子,《呼嘯山莊》里,敘事者洛克伍德先生剛來到山莊做了兩個夢,第二個夢才夢見了無法得到安息的女主角凱瑟琳,第一個夢我們讀完都不記得夢的內(nèi)容,所以,艾米莉·勃朗特為什么不直接寫第二個夢呢?

這是批評家不會在乎的問題,但卻是寫作者最需要關(guān)心的問題,這關(guān)乎小說的合理性。舉個通俗的例子,倘若我在小說里要寫一位買彩票中了大獎的普通人,我不會寫他第一次買彩票就中了頭彩(雖然生活中這樣的事情確實存在),我會寫:他數(shù)十年來都過著不如意的生活,唯一帶給他希望的時刻就是每周四晚吃完飯去街角買一張福利彩票券,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做了許多模糊而幸福的夢。然而,他除了中過兩次二十塊錢,顆粒無收,最后我再引到這個頭彩。這樣寫,更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也不會讓讀者從一開始就質(zhì)疑小說的設(shè)定。

作家工作坊里另一位老師曾對我們說:我不在乎你們寫的故事是不是基于真實的故事,但是你們要寫到讓我相信。

正是這樣,通過瑪戈特的點播,我重讀大師的作品時就宛如佩戴上一副新的眼鏡——世界一下子變得清晰無比。就連重訪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都能收獲驚喜。我后來自己教課的時候問學(xué)生:為什么小姑娘擦亮火柴后看到的第一個幻想是烤鴨?學(xué)生都會說,因為她饑寒交迫,是的,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讓小說邏輯真正順暢的是童話開頭的這句鋪墊: “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鴨的香味,因為這是平安夜?!笨此埔还P帶過,卻已經(jīng)為之后超越現(xiàn)實的那一幕做好了充足的準(zhǔn)備。

所謂大師,都是筆下的每一處細節(jié)經(jīng)得起檢驗和推敲的人。好的寫作者,要學(xué)會檢驗和推敲這些細節(jié)。

說來別人或許不相信,我在艾奧瓦度過的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和瑪戈特一起改小說。她不厭其煩地幫我一稿一稿看,任何細枝末節(jié)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發(fā)表在《格爾尼卡》雜志(Guernica)上的短篇《一個好人》(A Very Good Man)里,本來我寫道,“在電視機壞掉的時候,父親們就掰著兩根天線,指向東,指向南,指向西,指向北,試試哪一個方向更吉利”。Margot把“東,南,西,北”一圈,建議改成“學(xué)校,醫(yī)院,工廠,河流”。這個改動太漂亮了。本來該小說的一大問題,就是這個九十年代的中國場景在英語讀者眼中太陌生,并因此顯得模糊,瑪戈特教會我尋找一切機會在語言層面營造切實的地域感。

這樣的“魔法”手筆每次和瑪戈特見面都會發(fā)生。再拿我的一篇刊發(fā)于《灣岸》(Gulf Coast)的小說《媒人》(The Matchmaker)舉例,因為結(jié)局非常激烈,所以我必須給這個主人公搭好下到地獄的臺階。我改了好幾次都覺得差了一口氣,在我的倒數(shù)第二稿,瑪戈特在我最后添加的一件主人公的往事上劃了個圈,在小說的前半部做了個記號:

“你把這件事插到前面來,故事就通了!”瑪戈特在紙面上點了一點。

我一看,是真的!我原先結(jié)尾部分的插敘顯得目的性太強,很不自然,但是,把它往前挪,不僅掩蓋了目的性,還讓中段一部分主人公妻子的神秘性格得到了某種隱晦的解釋。

瑪戈特每次的修改建議最終還是會引我回到閱讀,記得那周我們共讀的一則短篇講三位十多歲的少年在其中一人受了重傷之后,沒有去到醫(yī)院,而是去了一家快餐廳,導(dǎo)致這孩子傷重不治?,敻晏貑l(fā)我說:作者肯定想引到這個“意外”結(jié)局,但是要怎么才能讓這個意外顯得真實可信呢?小說中設(shè)計了這輛車的車窗玻璃被山上的落石砸碎,又是寒冬,所以他們越開越冷,最后是那個受傷的少年說,他要找個地方暖暖身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小說需要的就是打破這面車窗玻璃?!爆敻晏馗嬖V我。

在這樣的點點滴滴之中,她教給了我太東西。作家能夠進步,憑借的也就是這些點點滴滴。我很希望自己能把這一切都分享出來,但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她這本談寫作的名作《小說運轉(zhuǎn)的秘密》(The Hidden Machinery)由后浪推出了,這是一本美國亞馬遜上既叫好又叫座的寫作寶典,也是讓紐約文學(xué)圈的朋友在讀了之后對我嫉妒不已的杰作。而今,我很高興,國內(nèi)的讀者也可以跟隨瑪戈特上這一堂堂精彩紛呈的大師課。

本文為《小說運轉(zhuǎn)的秘密》推薦序。

《小說運轉(zhuǎn)的秘密》,【英】瑪戈特·利夫西/著 李岱維/譯,九州出版社·后浪,2022年2月版

《小說運轉(zhuǎn)的秘密》,【英】瑪戈特·利夫西/著 李岱維/譯,九州出版社·后浪,2022年2月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