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文學雜志《收獲》創(chuàng)刊65周年。65年潮起潮落,這本雜志始終與中國文學相隨相伴,堅守文學的立場,引領中國文學走向。
7月5日,《收獲》創(chuàng)刊65周年特展在位于“上海之巔”的朵云書院·旗艦店開幕,為讀者呈現(xiàn)一幅生動的中國當代文學畫卷。作為朵云書院·旗艦店今年的重磅展覽之一,《收獲》65周年特展分為四大板塊,以豐富的展品、別致的布置和有趣的互動,引發(fā)幾代作家與讀者的共同回憶。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8日。
1957年,巴金、靳以主編的大型文學刊物《收獲》在上海誕生,一代代收獲人延續(xù)五四新文化血脈,堅守文學獨立品格,“把心交給讀者”。本次展覽的首個板塊——“《收獲》與巴金”中,讀者將看到《收獲》雜志的創(chuàng)刊號和復刊號,巴金為《收獲》寫下的文字,《收獲》編輯部的老照片以及生動感人的視頻資料。
《收獲》創(chuàng)刊號與復刊號
巴金手跡
《收獲》編輯部老照片
在“《收獲》與文學大家”板塊中,讀者通過一張張作家名片,可以看到五十多位在中國當代文壇有著重要影響的作家在《收獲》雜志留下的文學印記,還有冰心、馮驥才、余光中、莫言、賈平凹、王朔、余華、馬原、王安憶、金宇澄、孫甘露等文學大家的珍貴手跡、書信、手稿。
《收獲》與文學大家
文學大家們的作品手稿與來信
《收獲》創(chuàng)刊30周年,冰心賀信手跡
展覽的第三個別具特色的板塊是——“《收獲》與中國電影”,一張巨幅海報和一張原著索引圖,拼起了《收獲》對中國電影的貢獻 ,《茶館》《日出》《野火春風斗古城》《大紅燈籠高高掛》《美食家》《人到中年》《陽光燦爛的日子》《繁花》……中國無數(shù)經(jīng)典電影的原著小說都首發(fā)在《收獲》,著名導演張藝謀曾在《文學馱著電影走》中深深致敬《收獲》雜志:“無數(shù)出色的影片和電視劇莫不是從小說改編而來。文學馱著電影,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p>
《收獲》與中國電影
作家李銳曾經(jīng)感慨“一家兩代三口人同時為一本雜志寫稿子,這件事情恐怕在中國也少有?!边@樣的情況在《收獲》雜志卻并不少見,展覽為此設置了一個有趣的讀者互動板塊,讀者可以在“《收獲》與文學世家”中,先通過作品,猜一猜作家們的名字;然后再猜猜他們和她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他們是父女、是兄弟、是母女、是夫婦,甚至是祖孫三代人,他們不斷相遇在一本雜志的文學空間,這就是《收獲》的魅力。
讀者可以在“《收獲》與文學世家”板塊中猜猜作家之間的關系
此外,展覽現(xiàn)場還有一面巨大的作家簽名墻,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見證了《收獲》對中國文學的貢獻;還有一張張風格各異的作品插圖和雜志封面組成的明信片風鈴串,感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在這兩處“打卡點”合影留念。
《收獲》作者簽名墻
《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說:“《收獲》雜志65周年了,我們在上海中心52樓策劃這個展覽,是想表達一種敬意,致敬中國文學,也致敬中國的作家和讀者。文學應該永遠保持時代高度和思想高度?!?/p>
“我們一直牢記巴金先生的叮囑‘要出人才出作品’。時代在快速變化,思潮涌動,越是如此,《收獲》更要維護住文學成果,為讀者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維護住文學的思想性、時代性,去展現(xiàn)人性,展現(xiàn)百姓的生活。雜志也在積極策劃一些有趣的活動,來吸引更多讀者親近文學?!背逃佬抡f。
《收獲》中的插畫也是一大特色
據(jù)悉,為慶祝創(chuàng)刊65周年,《收獲》文學雜志社還將連續(xù)舉辦一系列的活動:除了特展,之后將推出限量版以“《收獲》創(chuàng)刊號”為主的系列數(shù)字藏品、十余種《收獲》主題優(yōu)享套裝及紀念贈品,還將舉辦中國著名作家系列閱讀和講座活動,慶典將從盛夏一直持續(xù)到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