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王朔四卷本長篇小說《起初》中的第一卷《起初·紀年》即將推出。
《起初·紀年》取材自漢武帝故事,王朔以我們熟知的歷史為出發(fā)點,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安放其中,憑借豐富的想象力,講述了從漢武帝親政到去世為止五十多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時代的眾多立體飽滿的人物,李廣、李陵、司馬遷、蘇武、張騫、司馬相如、陳阿嬌、衛(wèi)青、霍去病、衛(wèi)子夫等各自跌宕起伏又彼此交織的經(jīng)歷,構(gòu)成了本書群星閃耀的故事之網(wǎng)。
《起初·紀年》
王朔曾說:“我不想再寫那些與我無關(guān)的東西了,不想再為錢、信仰、讀者、社會需求寫東西了。如再寫我將只為我心目中的唯一讀者——我自己寫作。”而對于這部新作,王朔則稱:“我以往的作品多少都在寫自己,可算作‘非虛構(gòu)’,只有這部作品,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虛構(gòu)小說?!?/p>
王朔。人民視覺 資料圖
在《起初·紀年》的自序中,王朔寫:“本書取材于《資治通鑒》《漢書》《史記》所載漢武舊事。歷史就是故事。歷史景觀自有其深遠和無垠,一旦進入有特別大的身不由己,有些視角不容遮蔽,走著走著就在故事之外上千年。當我起大妄想準備上探、覬覦一下我國文明源頭,就把自個擱這兒了?!?/p>
《起初·紀年》的出版方介紹,這本720頁的長篇小說采用現(xiàn)代西方小說的敘事結(jié)構(gòu),但承續(xù)著中國古典小說的氣韻,因為涉及眾多歷史人物,王朔在寫作時,沉潛于正史、方志、傳說、文學、諸子百家、天文、地理等各種古典文獻,但為了讓故事不蹈空,王朔也在宏達的構(gòu)架中增添了他一貫擅長的柴米油鹽的日常細節(jié),并佐以天馬行空的想象。
關(guān)于故事結(jié)構(gòu),王朔稱:“我找到現(xiàn)在這個故事,我的全部思想感情都能安放進去,這個結(jié)構(gòu)特別合適,我把它投射到古代和遠古以后反倒自由了?!?/p>
對于讀者關(guān)注的語言風格,出版方介紹,書中北京話、上海話、陜西話、英語、土耳其語、網(wǎng)絡(luò)梗、自創(chuàng)方言、仿寫先秦古歌紛沓出現(xiàn),亦莊亦諧,閱讀時,是一場奇妙文字之旅,王朔自己介紹:
“那什么”,北京方語讀如“內(nèi)”,亦從音改為“內(nèi)什么”,諸如此類。還一些并無標準寫法舊詞兒,如隔壁寫做“接壁兒”而讀如“界別兒”,則兩者并用。還把一些熟詞如老實巴交、爛七八糟則改為“老實芭蕉”“爛漆疤糟”什么的,變文以使其陌生化,兼收減少同詞組過頻出現(xiàn)之效。
《我的千歲寒》
繼2007年出版《我的千歲寒》之后,王朔已經(jīng)十五年沒有推出新作,這沉寂的十五年,以王朔的自陳來看,皆是為此系列作品做準備:“多年來,我一直盼著哪天把這本小說寫出來,我就踏實了??梢苑判娜ミ^自己的日子,到處轉(zhuǎn)轉(zhuǎn),到異國他鄉(xiāng)看看風景,像電影里那樣一個人開車長途旅行去看望朋友,或素未謀面的親人,吃一點沒吃過的東西,每天躺著曬太陽,或開個酒吧。唉內(nèi)喂,這一猛子扎出去,再抬頭就是十年之后,恍范兒蒼孫已然耳順,電腦字從五號變成小三號,原計劃四十萬字變成小一百四十萬。本書變成多卷本系列小說其中一卷。”
“令傳說顯影,神話還原,夸耀歸于樸訥……太費勁了?!蓖跛贩Q。
王朔的上一部小說是出版于2007年的《我的千歲寒》,這是一本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歲寒》、北京話版《金剛經(jīng)》、《唯物論史綱》、《宮里的日子》以及劇本《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小說版、評論《與孫甘露對話》。其中《我的千歲寒》這篇取材于《六祖壇經(jīng)》,寫的是主人公慧能悟道的傳奇故事,慧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成為享譽青史的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作“東方耶穌”,這個獨特的歷史現(xiàn)象,王朔在小說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學思考和人生觀,并以獨具個人風格的語言寫作。
《我的千歲寒》中的語言讓讀者覺得晦澀和不明就里,充斥在整篇文章的是如下文這樣有些思辨色彩的絮語:
臘八凌晨4點,我起來喝水,忽然嗶地一聲,手機進來一條短信:身安則道隆。北京東山寺鄧隱峰丙戊臘八。我想這是誰呀?想了半天不得要領(lǐng),回了條:哪位大德?謝了。對方回:阿彌佗佛。不會吧?我回:再謝。對方:善哉。莫非是被金庸誤了的那位老兄?我只認得這么一位遁入空門的人。我回:還在行神通么?半天,對方:要看因緣。果然是了。我回:棄了吧。對方:臘八乃佛陀成道日。我回:以宇宙之大,一切偶然都是必然。對方不語。我又饒舌:宇宙法則之二:你所知道的不是一切……
不同于《我的千歲寒》這種悟道性的、向內(nèi)的寫作,《起初》錨定漢武帝這一不容忽視的歷史人物和他的輝煌時代,鋪展開極為宏闊的敘事格局。止庵評價這部小說:“我讀《起初》,非常佩服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完美的表現(xiàn)力,驚人的運用語言的能力,高超的結(jié)構(gòu)與塑造人物的能力。過去我們常說,王朔難以被同代及后輩的作家所超越,現(xiàn)在王朔超越了他自己。這似乎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卻也在情理之中——只有他肯下這么大功夫,只有他能有如此收獲?!?/p>
史航評價《起初》:“王朔這本書真是又快樂又寂寞,他就像說了一場漫長的脫口秀,從頭到尾卻沒有現(xiàn)場觀眾;但他又像立起了密密麻麻的無數(shù)面哈哈鏡,每個人都可以梳頭照鏡子,找到和自己有關(guān)的印證,作者和讀者之間有一種掰手腕的樂趣?!?/p>
王朔
當代著名作家,編劇。生于1958年,1976年中學畢業(yè)后,曾先后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在北京醫(yī)藥公司工作。1978年開始創(chuàng)作,先后發(fā)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頑主》《千萬別把我當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長篇小說。后進入影視業(yè),在《渴望》《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等人們耳熟能詳?shù)挠耙晞≈袚尉巹 ?/p>
1984年:《空中小姐》,獲《當代》文學新人獎
1988年:《頑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輪回》,《大喘氣》,四部王朔小說同時改編為電影
1990年:策劃電視劇《渴望》,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永恒經(jīng)典
1991年: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編劇,這是國內(nèi)最早的情景喜劇之一
1992年:電視劇《過把癮》編劇,改編自王朔原著《過把癮就死》,至今仍是大量劇迷追捧的對象
1995年:根據(jù)《動物兇猛》改編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上映
1997年:根據(jù)《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的《甲方乙方》上映,成為中國最早的賀歲片
2000年:同名小說改編電影《我是你爸爸》,獲第5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豹獎、青年評審團獎二等獎。
2006年: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看上去很美》,獲第43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