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為切入點,展現中國考古百年足跡和豐碩成果的“繁星盈天——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展”9月1日在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開幕,展出來自全國的889件/組精品文物。該展匯聚了全國知名博物館的一眾“明星展品”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觥、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等。
其中一級文物多達115件/組,部分文物為考古發(fā)現后首次面向公眾展出。該展是第九屆“博博會”期間推出的重磅展覽之一。
2021年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中國考古學會與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了“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遴選推介活動,評選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年來,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意義、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中國考古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100個考古發(fā)現。
為讓考古成果深入人心,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中國文物報社與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策劃主辦了“繁星盈天——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展”。
展覽前言
展廳一角
觀眾參觀
彩繪陶人面魚紋盆、紅山文化玉豬龍、馬家窯彩陶、良渚神人紋玉琮、二里頭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這些出現在教科書上、活躍在網絡熱搜里的“國寶”集中亮相,讓人們大飽眼福、大長見識。
展覽以“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為主線,分為四個單元,帶領觀眾走進考古發(fā)現的中國歷史,探索東亞人類起源、中華文明探源、夏商周青銅文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等歷史問題。通過100處遺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展示中國考古學百年發(fā)展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物質精神文化。100處遺址中有舊石器時代遺址5處,新石器時代遺址33處,夏商周遺址25處,秦漢及以后遺址37處。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同時推出的還有“文明的淵藪——河南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展”,展示河南地區(qū)百年考古一系列重大發(fā)現,實證河南是人類起源的中心區(qū)域之一,是華夏文明之源,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地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承載地。
“用一個展覽講述中華文明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講述中國考古百年足跡和豐碩成果,這本身就是對歷史和文明的致敬,也是我們邁向未來的信心和底氣?!焙幽鲜∥奈锞志珠L田凱說。
據介紹,兩個展覽匯集全國文博力量,21省79家考古文博單位共同參展,展出來自全國的889件/組精品文物,其中一級文物多達115件/組,部分文物為考古發(fā)現后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重點展品
彩陶罐,仰韶文化中晚期,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錯金博山爐,漢代,河北滿城漢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司母辛觥,商代晚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夏代,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藏
高級鎧甲軍吏俑,秦代,1977年陜西臨潼秦兵馬俑一號坑出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商代,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館藏
虎耳虎形扁足青銅鼎,商代,1989年江西吉安新干大洋洲遺址出土,江西省博物館藏
三彩人面鎮(zhèn)墓獸,唐代,河南洛陽龍門安菩夫婦墓出土,洛陽博物館藏
玉鹿,西周,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三門峽虢國博物館藏
本次展覽從動議到最終呈現,歷時一年有余。100個考古發(fā)現串聯起中華文明的根脈,繁星盈天講述的是中華大地上輝煌的歷史與綿延不絕,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與不懈奮斗精神。展覽以清晰的脈絡見證了中華100多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多年的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更揭示了考古對中華文明探源的作用,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展覽于9月2日面向公眾開放,展期3個月。
(本文綜合自文博中國、河南日報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