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古猗園,至今已有500年歷史,是上海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9月30日傍晚,古猗園沐浴在秋日晚霞中,江南古典園林華燈初上。古猗園與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共建的上海首個“非遺主題公園”正式揭牌。
據悉,此項活動是第33屆上海旅游節(jié)期間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南翔鎮(zhèn)舉辦的“國潮游園?探金篇”活動的組成部分,千年古鎮(zhèn)南翔與500歲的古猗園相向而行,打造傳統(tǒng)文化品牌。
“非遺主題公園”在古猗園揭牌
古典園林聯(lián)手特色高校
古猗園自1959年修繕開園以來,曾有200余位非遺傳承人深度參與古猗園竹文化藝術節(jié)、上海民間收藏博覽會、上海市荷花睡蓮展、牡丹花友會、新春燈謎會、歡樂民俗節(jié)、端午文化周等,與市民游客互動。在江南園林里這種獨特的、多樣的非遺體驗,也使得古猗園成為本市為數不多的園林非遺文化聚集展示地。
在“非遺主題公園”揭牌活動中,發(fā)布了古猗園建園五百年宣傳片“古園猗夢”,回溯園林人文歷史。古猗園與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共同成立“猗園小貢生”美育課堂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基地,今后將定期推出非遺美育體驗活動。
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上海市將在“十四五”期間新建改建的公園中,增加體育、文化、音樂、藝術、戲曲、紅色資源等元素,進一步突出“公園+特色”。為深化滬上第一批公園功能主題拓展合作項目,加快推進“十四五”千座公園尤其是五大新城大型公園綠地中的功能主題拓展工作,提升新形勢下公園為民服務品質。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牽手古猗園,希望為這個古典園林增添更多文化屬性?!鄙虾9に嚸佬g職業(yè)學院校長倉平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古猗園和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此前一直有合作關系,此番成立“非遺主題公園”,雙方會進行進一步的深度合作。
“一方面我們會利用上工美的非遺傳承人、教師資源,在古猗園內定期開設非遺展覽和非遺體驗活動?!?倉平介紹,上工美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非遺傳承人資源,每項體驗課程一般都會請一個市級非遺傳承人領銜。目前,古猗園逸野堂正在展出上海市級非遺安亭藥斑布,觀眾可以看到這個古老的非遺技藝激發(fā)出的新創(chuàng)意,一塊藍白老布“變身”成服飾、茶席、玩偶、花朵、包包等等,寓意吉祥的“福壽長春”紋樣和象征愛情的“鴛鴦戲水”圖案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的背包上,呈現(xiàn)出新的魅力。配合展覽,10月3日,古猗園清磐山房內,上工美的非遺傳人將開設一場非遺藥斑布體驗,帶領體驗者制作藥斑布老虎香囊。
逸野堂化身非遺元素服飾秀場
“另一方面,我們也想與古猗園合作,去做一些創(chuàng)新設計。古猗園歷史悠久,有很多IP值得開發(fā)。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文創(chuàng)設計,包括數字古猗園的建設,還協(xié)助古猗園做了一些展覽策劃?!眰}平說,希望通過“古典園林+特色高校”的聯(lián)手模式,能夠使古猗園的內涵進一步增加,“讓古猗園不僅僅成為老年人的一個鍛煉休閑場所,更成為廣大市民生活、休閑的場所,成為大家了解園林、非遺魅力的場所,成為上海城市魅力的一個來源。”
白墻黛瓦變成非遺服飾秀場
活動中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產品藝術設計專業(yè)群推出“古猗新韻”中國傳統(tǒng)服飾創(chuàng)新設計沉浸式秀演,匯聚學院師生30余件非遺服飾作品。模特從古猗園的白墻黛瓦中走來,身上現(xiàn)代的服飾中融合了古老的非遺技藝,仿佛從古老園林的前世走到今生。
“我們一直在研究中國傳統(tǒng)的非遺技藝和現(xiàn)代的服裝款式如何進行一些有機的融合?!鄙虾9に嚸佬g職業(yè)學院產品設計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yè)負責人郭麗瑩說。
一套白色的禮服線條簡潔現(xiàn)代,但上面白色的裝飾線條和銀飾帶來少數民族的元素,令現(xiàn)場觀眾印象深刻?!斑@是我們學生學習了彝族編結的手法,將其運用到禮服設計上?!惫惉摻榻B,最初這種編結手法是彝族用來編馬鞭的。上工美的學生將其進行了改良,用了細軟的紗線,根據紗線粗細的變化,調整了紋樣的松緊,又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了一些新的編織手法,設計出了目前禮服上呈現(xiàn)的錯落有致的編結組合。另一套由深深淺淺的綠色組成的禮服裙,則是自學生去云南調查采風之后,從哈尼族梯田得到的設計靈感。
采用彝族編結技藝制作的白色禮服十分亮眼
以哈尼梯田為靈感的服飾
采用彝族編結技藝制作的禮服
上工美有不少非遺大師工作室,其中主持者不乏省大師和國大師。學生在校內有很多機會和非遺大師們學習非遺基本技法,每年暑假還有機會去云南調研采風。同時,上工美是文旅部非遺研培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傳承人來到這里學習,這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非遺的機會。
“一邊是傳統(tǒng)技藝,一邊是創(chuàng)新思維,他們之間的相互結合總能碰撞出一些火花。”郭麗瑩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非遺技藝的挖掘,探索其在現(xiàn)代生活當中的運用,這樣既能讓非遺技藝進行一些活化傳承,也能激發(fā)我們的學生從傳統(tǒng)的文化當中去尋找他們的靈感源泉。這樣,他們的設計思維就會從我們古老的東方的審美當中得到滋養(yǎng)?!?/p>
這樣的大秀放在古猗園的環(huán)境中展示,有著先天的契合。不論是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還是非遺技藝的傳承,500年歷史的古猗園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我們也希望通過今天的合作掀起一個新的合作形式,以后也許可以把我們學校整個的畢業(yè)設計聯(lián)展都放到古猗園舉行。” 郭麗瑩提及,除了服裝之外,上工美還有皮具藝術、數字媒體、產品藝術設計等諸多專業(yè),且都與“非遺主題公園”相關,“也許未來我們能在古猗園打造一個南翔階段性嘉年華?!?/p>
據悉,未來“非遺主題公園”還將推出古猗園江南文化講壇、非遺美育體驗課程、國風創(chuàng)意市集、園林文創(chuàng)研發(fā)等服務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動,助力古猗園成為上海市民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空間,幫助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回歸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