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西川
在互聯(lián)網文化的時代,詩歌又開始流行起來。憑借不斷攀升的閱讀量,人們最直觀的感受是,詩歌正在從圈子里的創(chuàng)作走進人們的日常。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人人自認為明白一點詩歌是怎么回事的環(huán)境里,網絡上又有無數(shù)的關于詩歌的論戰(zhàn)、爭吵。那么,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尷尬的境況?為何我們的詩歌知識如此匱乏,卻毫無知覺?詩歌對于我們生活到底有什么用?
2021年阿那亞戲劇節(jié)上,演員朗讀西川長詩《鷹的話語》
說起詩歌,國內讀者大多會想到中國古代詩詞,較少刻意關注國外詩人的作品。或是對于詩歌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經典與近現(xiàn)代時期,很難有渠道了解當代國際詩壇鮮活繁榮的詩歌景象。
在愈加封閉與區(qū)隔的世界,如果有一雙眼睛能替我們將視線往前一步,你是否會想知道:
詩歌作為當代藝術,已經先鋒、新銳到什么地步?
詩歌在世界各地正在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呈現(xiàn)怎樣的現(xiàn)場?
詩歌與其他藝術形式如何融通、互補?
西川在國內國外的詩歌朗誦現(xiàn)場
帶著這樣尖銳與迫切問題,西川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詩歌之門,與青年一代一起進入詩歌,分享千山萬水之外,世界上都有什么樣的詩。
西川在課程中展示的部分書籍資料
西川,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詩人之一。198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英文系,曾與海子、駱一禾同被譽為“北大三詩人”。八十年代投身于全國性的青年詩歌運動,其創(chuàng)作和詩歌理念對當代中國詩歌界產生廣泛影響。
西川 攝影:翟永明
西川的作品具備廣闊自覺的世界詩歌意識,出版有詩集、專論、譯著三十余部。2018年,西川在瑞典駐華大使館同時獲頒瑞典“玄蟬詩歌獎”和日本“東京詩歌獎”,“東京詩歌獎”的頒獎詞寫道:
“在中國詩壇,他不僅是一位少見的,在詩歌、評論、隨筆、翻譯領域均有建樹,而且也是一位全面的語言突擊手。同時他也是現(xiàn)代詩人中熟知中國古典文學和精通一門外語的詩人。”
2005年,西川在成都老白夜朗誦 攝影:王寅
多年以來西川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和強烈的自我革新意識,其思考與創(chuàng)作始終走在中國當代詩歌前沿。兼具詩人、翻譯家、評論家、知識分子多重身份的他拒絕被塑造與定型,自由游走于詩歌與其他藝術、中西與古今文化之中。
“通過這門課,我希望把大家真正地帶到一個詩歌現(xiàn)場。而不是一板一眼地把話題談成詩歌概論。讓詩歌真正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p>
詩歌是可以把你帶到比你已知的世界多出一毫米的空間當中的存在。
如果你也熱愛閱讀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熱愛表達新思想。不妨與西川一起,走進世界詩歌的現(xiàn)場,開啟一段涉險的旅程。
它可能帶來喜悅,也可能帶來傷感。但不管怎樣,它都會把你帶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希望經由詩歌,我們能解放自己,重新理解文化與藝術,重新理解我們當下。以下是西川談關于這門課程的構想和實踐的文字版。
01
關于這門課:
一次前所未有的整理與思考
這門課,是我關于詩歌知識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整理與思考。在講課的過程中,我自己對于詩歌的一些認識也變得更清晰了,讓原來沒有聯(lián)系的因素有了邏輯關系。課程中,我引用了很多詩人的例子,所以這門課實際上不是我一個人在講,而是一堆人在這兒給大家呈現(xiàn)詩歌。古代的人、現(xiàn)代的人、中國人、外國人,我們一起給大家開設這門詩歌課。
你在這世界上走得地方多了,你可能對詩歌,對詩歌的閱讀,都會有新的認識。我每天會打開電腦花點時間瀏覽網絡新聞。另外,我每年都會有一些機會做國際旅行,參與國際上的文學活動,包括詩歌節(jié)、文學節(jié)、重要的文學會議,并在會議上發(fā)言等等。
詩人西川參與的國際文學活動的宣傳頁面
我會了解到其他國家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知識分子,他們在思考什么問題,有什么樣的爭論,又有何種新的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講,我還算是一個跟國際通氣兒的詩人。認識一些在其他國家的同行,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畢竟中國當代詩歌很難孤立于全世界。
通過這門課,我愿意把大家真正地帶到一個詩歌現(xiàn)場。了解世界文學、詩歌、思想、學術等領域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我們的詩歌跟這些都是有關系的。
當我在討論詩歌這件事的時候,會連帶很多內容。雖然是寫一點詩,但是你仍舊需要關心哲學問題,關心歷史問題,關心信仰的問題。關心信仰在古代是什么樣,在今天是什么樣,在國外是什么樣,在我們當下的生活當中是什么樣,這些問題都是寫詩繞不開的。所以在我的課程里,對于這些知識多多少少會有一個進入。有點像我們打開一扇門,打開一個小小的門縫,只要你嵌開門縫,就會有光進來。而在屋子里面的人,應該準備好去接受這種光。
我并不是光,但是我努力地要把這扇門打開,讓光進來,哪怕只進來一點。
02
關于西川:
成為一個詩人,我想這是命運
八十年代,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我們甚至覺得那是中國的一個啟蒙的時代。年輕人都在胡思亂想,都在面向未來。有的人看重賺錢的可能性,希望建立起自己的生活,但與此同時,有些人會要求一種思想的可能性,一種精神的可能性。
在那種全民寫詩的氛圍下,我自然地將畫畫的興趣轉移到了詩歌上。
西川在國內出版的部分圖書
八十年代的的確確給這種思想和精神的可能性提供了出口。但是從我個人來講,我并沒有“死”在八十年代。我一直在推進我的工作,保持精神的“長個兒”的狀態(tài)。所以,近幾年我越來越明白創(chuàng)造力是什么。
西川在國外出版的部分圖書
你必須有一種創(chuàng)造力,才能夠寫出與你的時代生活相對稱的作品,才能夠在創(chuàng)造的意義上理解你的時代生活。
西川自書詩句“烏鴉解決烏鴉的問題,我解決我的問題”
詩歌應該容納每一個時代的創(chuàng)造力,尤其是語言上的創(chuàng)造力。詩歌寫作是充滿新的可能性的。所以,對我來講九十年代也很重要,當下也很重要。
時代好也罷,壞也罷,它最終都成為我的肥料,我寫作的資源和我理解世界的憑據(jù)。
03
關于讀者:
讀詩能夠幫我們敞開自己,解放自己,打開自己
談詩歌,可能就不是那么一板一眼地把這個話題談成一個詩歌概論(課)。我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門課,進入詩歌。
我們一般對詩歌的理解,可能認為詩歌是優(yōu)美的,詩歌表達了情感,詩歌可以給我們帶來安慰,詩歌可以描述好的風景,詩歌可以描述一段好的情感。我們發(fā)言的時候能夠用到,我們寫情書的時候能夠用到。但是,這些都只是詩歌的一小部分。
憑我?guī)资甑膶懽鹘涷灪烷喿x經驗,我可以坦率地跟大家講,詩歌里面充滿了不穩(wěn)定的因素,詩歌里有很多令人不安、深不見底的東西。這些幽暗的詩歌,需要一個認真的讀者。如果你不是一個平庸的讀者,那么,你就是一個認真的讀者。需要你來體會。這種體會的結果是什么呢?有可能會對你形成一個革命,讓你整個人的狀態(tài)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你,可能達到脫胎換骨的地步。
讀詩能夠敞開自己,解放自己,打開自己。更不要說寫詩了。對于一個寫詩的人來講,還有一方面,就是推翻自己。推翻一個過去的自己,推翻一個已經快“定型”了的自己,或者推翻一個,如果你不控制它,就有可能向著庸俗滑下去的自己。如果你能夠推翻自己,那么,你就能夠體會到這種非一般的力量——詩歌的力量。
愿意進入詩歌這扇大門,愿意來聽一聽關于詩歌的討論的朋友們,我在這兒獻上我的祝福,祝大家開始一個經歷,這個經歷有可能是涉險的、冒險的經歷,這個經歷有可能給你帶來喜悅,有可能給你帶來傷感。但是無論如何,這個經歷有可能把你帶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歡迎你來到,詩人西川的詩歌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