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一個理工男決定寫商戰(zhàn)小說:記錄中國企業(yè)在海外崛起之路

難以克服的刻板印象與膚色歧視、難以融入的復雜圈子與陌生團隊、難以適應的環(huán)境差異與文化沖突、瞬息萬變的海外政治局勢、始料未及的各種連環(huán)陷阱、匪夷所思的無理天價罰款……

難以克服的刻板印象與膚色歧視、難以融入的復雜圈子與陌生團隊、難以適應的環(huán)境差異與文化沖突、瞬息萬變的海外政治局勢、始料未及的各種連環(huán)陷阱、匪夷所思的無理天價罰款……從司法打壓,到修改投標規(guī)則,絕境求生的破局之路,咬緊牙關挺進危險之地尋找機會。

這是講述商戰(zhàn)小說《海外征程》三部曲的熱血遙遠征途,也是現(xiàn)實中中國企業(yè)在海外披荊斬棘崛起之路的記錄和寫照。

《海外征程》書影


《海外征程》的切入點是2001年至2012年全球網(wǎng)絡從2G到4G的時代背景,幾十個國家的故事,高度濃縮凝練在一個海外10年起伏跌宕的第一代海外總裁身上。在這個年輕、激進、不按常理出牌的男主角身上,除了作者自己,也濃縮了他在海外工作多年見聞中諸多開疆拓土先行者的身影。

小說的作者達尼,在成為一名職業(yè)作家之前,曾在海外工作8年,先后負責了三四十個國家的2G/3G/4G電信網(wǎng)絡行銷,其中不少國家地區(qū)的網(wǎng)絡在他手上實現(xiàn)了 “從0到1”的銷售突破。

達尼


走出校園的那些年里,達尼遇到過天災和重大傳染病,也遇到過當?shù)厣鐣邮幒椭伟参C,“我感謝這一切經(jīng)歷,使我的思維角度變得多樣,只有一個人的經(jīng)歷足夠豐富,才能想得更加寬廣。”

回到國內的達尼,就職過幾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他說,在海外久了,很多常駐海外同事常常覺得中國甚至有些陌生——“覺得自己像一個‘局外人’,是不是錯過了大國崛起的時代機遇?”

但當看到的財經(jīng)媒體上,專家講起中國的海外發(fā)展歷程時,達尼又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局內人”,一個“走出去”的時代親歷者。那些被派往海外一線常駐的建設者們,他們所經(jīng)歷的時代,還有著太多的不為人知。

2018年當有出版方向達尼發(fā)出邀約的時候,這個學通訊出身的理科生決定寫下親歷的一段時代。

這并不容易,達尼說自己從來不是一個“文藝青年”,工科生外加多年商務工作,讓他寫慣了PPT,卻不能寫長文。寫作這樣一個故事,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挑戰(zhàn),是要梳理和剝開眾多記憶的同時,緊扣主線清晰的商戰(zhàn),包含海外跨文化的風貌,同時又要警惕自己過度的“行內語言體系”?!跋氚岩粋€發(fā)展幾十年的公司的重要時刻化成緊密、有機的個人化故事,這很難。”

從結果看,這個不同于傳統(tǒng)商戰(zhàn)類型的小說“幅員遼闊”,架構中既展現(xiàn)了一個龐大商業(yè)公司的脈絡,又容納了眾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時間和地域互為脈絡展開縱橫交錯的海外通訊商業(yè)版圖發(fā)展歷程,每一個國家獨有的地緣政治、文化背景、社會形態(tài)、地理風貌都和當?shù)匕l(fā)生情節(jié)推進密切相關。加之原本通訊行業(yè)自帶的專業(yè)屬性,讓讀者在整部小說在閱讀體驗中信息量拉滿,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危機,在強情節(jié)的敘事節(jié)奏帶動下,也酣暢得讓人恨不得一口氣不帶停地讀完。

“我承認我低估了寫作的難度。”回看當時決定成為一個寫作者的決定,達尼自嘲的確過于“天真”了,他本想花上幾個月時間,寫下一個故事,卻不想一寫就寫出百萬字。書出了三本,他自己也加入了上海市作協(xié),成了個“有證的作家”。

《海外征程》出版后,“燃”幾乎是讀過的人交口一詞的反饋。目前微信讀書96.3%的推薦率,豆瓣8.5分+,喜馬拉雅有聲版9.8的評分,尤其是讀者的熱情讓達尼更堅定這段書寫的價值。

達尼


【對話】

這里面濃縮了成千上萬人的身影

澎湃新聞:你寫作的那段時間,應該算是華為在國際上各種新聞層出不窮的階段,你在其間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是怎樣的?

達尼:是“血液燃燒”。起筆的那個階段印象很深的是,那時候中興的創(chuàng)始人76歲孤身飛美國,向美國有關部門做澄清與聽證,以避免第二次被制裁。這是寫《海外征程》的念頭緣起,是在一段特殊歷史情景下寫的。之前定書名的時候我一度很希望它叫“海外使命”,因為確有在海外工作的很多人,確實會有使命感。前三部的初稿是在2018年底完成的,第二、三部的修改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基本上整體來說應該是伴隨著貿易爭端的階段。所以一邊看著時事新聞,一邊寫作,這階段里自己還是蠻燃燒的,有一腔熱情,覺得應該通過寫作能夠發(fā)揮一點作用。

澎湃新聞:小說中主人公是以自己為原型的嗎?

達尼:未經(jīng)變形的文學與未經(jīng)慎重考察的歷史一樣,都不值得一看。因此故事中很多東西都是虛構的,但虛構中卻全都有真實的影子。這正如魯迅對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式,人物是很多人雜糅。原型中虛化的,但是傳遞的精神是實的,常見的。另外,我覺得創(chuàng)作者不應過多的談論和代入自己,應與作品保持適當距離。

很多的人物身上都有我的影子,也濃縮了其他許多人和初代海外開拓者的經(jīng)歷。包括他們的一些生命軌跡。

澎湃新聞:要構建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yè)帝國和歷程,在構思整個框架的時候,經(jīng)過什么樣的過程,怎么權衡出現(xiàn)在這個結果?

達尼:目前類型小說,一般15萬-20萬字,適合商旅讀者在飛機上或火車中一次讀完。但我沒辦法用框架化去創(chuàng)作,所以一開始就想著先不要做設計,按照一條線先寫下來。有太多記憶、太多的線頭要理,太多的話想說。結果初稿半年就寫了上百萬字。商戰(zhàn)小說有它的路數(shù),但《海外征程》不可能是一個找到反派的內部致命弱點,然后孤軍深入、一擊絕殺反轉的劇本。它需要把偉大遠征的過程詳細證明出來,這絕不可能只是一個人、一個故事就能涵蓋的。這里面本來就濃縮了成千上萬人的身影,所以它不得不成為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一個群像的故事。

我把它定義為一個時代劇

澎湃新聞:現(xiàn)在這部小說還是被歸類為商戰(zhàn),在此之前你對這個文學類型有怎樣的認識,實際寫作下來又多了怎樣的思考?

達尼:很多的商戰(zhàn)小說,其實是腹黑、官場、權謀類小說,也有些是借著一個商戰(zhàn)的背景在談戀愛。我盡量去避開這些,它也不單是商戰(zhàn),而是要記錄時代的變遷—— 2000年后,中國部分企業(yè)擺脫了原先的那種初級加工品,開始轉向高精尖的領域,中國科技走出去的這個過程,我希望是能把它放在重新在世界民族之林當中屹立的角度上寫下去。我把它定義為一個時代劇,同時它還有一個特點是海外視角。中國崛起時,在海外被遺忘的角落里,究竟發(fā)生過怎樣的故事?后來我也經(jīng)歷過不同的行業(yè),接觸過不同的海外華人,其實可以寫更多的東西,同時也都非常具有時代性。

澎湃新聞:稍微聊一下故事中情感的部分,主人公是個孤膽英雄式的人物,但描寫內心世界的時候,那種情感底色里孤獨和驕傲的質感,來自海外怎樣的體驗和觀察?

達尼:每一個身處那個位置的人一定都要承受這種孤獨,很多負面的消息只能自己消化,要隨時扮演多面人。很多的領導在一線的時候,要保護員工、保護客戶、還要保護自己的顏面,會感覺就是無人可以去傾訴,唯有自己內心強大。這個人是一直踩在鋼絲線上。

我會覺得自己有過那種極大的孤獨,被誤解,承擔著委屈和謊言,而這種非常堅硬的外殼,會在突然遇到一個共振頻率的時候,啪一下就碎掉,比如某一次被女性的溫柔觸及的時候,或是被可以信賴的伙伴支持,被對手認可的時候,都可能瞬間會被打倒,那種戲劇性的張力是很強的,也是很多讀者反饋打動他們和有共鳴的部分。

寫作是奔著“影響人”去的

澎湃新聞:你成為一個寫作者的路徑比較特別,理工科的背景、商業(yè)上的經(jīng)驗,對于寫作有怎樣的影響?

達尼:理工科會有一些對結構的設計的習慣,我試圖這樣做過,但發(fā)現(xiàn)行不通,做不到的原因是我相信長篇小說的整體一定是大于局部的,如果試圖用局部去拼成一個整體,最后會發(fā)現(xiàn)它組裝出來的東西各種元素要點都有了,但卻是沒有生命的。我原來的經(jīng)驗里更多的是一種商務寫作,它最大的特點是你寫PPT的時候根本不需要一句長句,且所有的語言都是英語化思維,比如定語后置,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搞不清楚,這其實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做調整。

但我的理性和過去做事的習慣給我的影響,是讓自己很快放棄那些糾結,無論如何先往前推進,先一路往下寫,把每一個你認為是重要的東西先把東西寫下來,所以第一稿出的時候因果關系都是亂的。我是先寫完了之后,到時候我再倒過來去推它的遞進,把因果線給串起來,這個東西其實又花了跟寫作同等長的時間。有點相當于是做一個雕塑,上來先搭一個泥胚,再慢慢去削它,所以我不適合做網(wǎng)文連載,網(wǎng)文發(fā)出去就沒法修改了。

澎湃新聞:你離開科技行業(yè)轉型成為一個作家的時間,是國內互聯(lián)網(wǎng)紅利的高速增長期,而你半路轉向了一個很傳統(tǒng)甚至在今天顯得過時的表達方式,你自己和你身邊的人怎么看待這事?

達尼:可能外界看來科技是新的,文學是舊的。但對我來說不過是原來的事情干膩了,而創(chuàng)作是新的。同時創(chuàng)作像十月懷胎的過程,你會特別的上心,不是把它當一份工作來看待,作品就代表你自己。

而且2018年的時候,其實IP還是挺火的,也不是那么寂寞,所以我相信這是一個有價值的事情。

澎湃新聞:所以當時是奔著打造IP去的?畢竟IP在影視行業(yè)一度也算風口。

達尼:我是覺得是需要奔著“影響人”去的,影響人的方式有很多種,當然比較好的一個傳播方式是影視化。如果不影視化,戲劇舞臺上也有適合的部分。這些年也在陸續(xù)接洽一些公司,大家也都普遍認可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拍出來的當代現(xiàn)實主義題材,我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寫留得下來的東西,影響到別人。

澎湃新聞:所以這個系列未來的構想是怎樣的?

達尼:目前在寫的第四部會上升到人、制度和文化的問題,也融合了對當下發(fā)生的一些事情的思考。對于整個《海外征程》系列,我想過它可以有很多的打開方式,諸如以國家或地緣的方式,展現(xiàn)為《亞洲卷》《南非卷》《北歐卷》;也可以有在其他角落或崗位上的傳奇英雄,像《水滸傳》一百單八將,或漫威《復仇者聯(lián)盟》的宇宙那樣以人物展開;它也可以納入更豐富的商業(yè)管理體系,從海外一線銷售、投標、工程之外的大后方和統(tǒng)帥部門,比如研發(fā)測試、產(chǎn)品管理、供應鏈、品牌運作的角度展開……還有一些主題想深入,比如關于 “996”,關于人力資源,關于年輕人的困境,關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隱私,包括前面說的投機的問題,選擇和努力的問題,都是我想要去探討和與讀者交流的。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