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評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作者以賈家來影射明朝皇宮,用賈家的家敗來比作明朝的滅亡,是用“以家寓國”的方式來描寫明末清初那段改朝換代的歷史,所以四大家族“賈王薛史”是諧音“家亡血史”之意。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紅樓夢》一書隱寫的是“明亡清興”改朝換代的歷史!此書是古今中外第一大謎書!不但有著極其重要的文學價值,更有著極高的史料價值!這樣的寫史方式世間絕無僅有的,也是清朝“文字獄”的環(huán)境下產生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風月寶鑒”是鏡子嗎

在《紅樓夢》的第十二回里有一段關于“風月寶鑒”的神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叫賈瑞的猥瑣青年居然色膽包天地去騷擾榮國府的大管家王熙鳳!結果被鳳姐狠狠地戲弄了兩次,沒想到他不思悔改,繼續(xù)癡迷于男歡女愛這類淫邪之事,搞得他病入膏肓,眼看就要小命不保,這時來了一個道士,給了他一面“風月寶鑒”,也就是鏡子,并叮囑賈瑞只能照反面,而千萬不可照正面,這樣三天之后他的病就會好了。賈瑞照了一下“風月寶鑒”的反面,看到里面立著一個骷髏,嚇得他要死!于是好奇心的驅使讓他決定看一看“風月寶鑒”的正面,沒想到居然看到的是AV的鏡頭,于是他癡迷于其中,很快精力耗盡而亡!賈瑞的爺爺賈代儒大怒,命人燒掉這把“風月寶鑒”,這時那個道士及時出現(xiàn)并將鏡子搶走,于是賈瑞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這個情節(jié)實在是太離奇古怪了

疑問一、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一書有好幾個書名,其中一個名字就叫做《風月寶鑒》,但作者怎么會用一個不太起眼的道具來做這本小說的書名呢

疑問二、書中出現(xiàn)的那個道士為什么要反復強調一定要賈瑞看“風月寶鑒”的反面呢?

疑問三、如果想毀掉一面鏡子,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摔、砸、踩這樣的暴力手段,這些方法簡單、直接也最方便有效,然而賈代儒這些方法卻都沒有采用,居然讓人將其架上火來燒!能燒的應該是書,而不是鏡子!

真實情況是:賈代儒“遂命架火來燒”,他燒的不是正反兩面都可以照人的“風月寶鑒”這面鏡子,而是正反兩面都有內容的《風月寶鑒》,也就是《紅樓夢》這本書,所以只有毀掉書用“燒”字才恰當!要知道中國自古就有“焚書坑儒”的“光榮”傳統(tǒng),而賈代儒在這里象征的是那些迂腐的文人,那些只能看到《風月寶鑒》正面情色故事而根本看不出背面隱寓內容的人,那些只把此書當成淫書而一心想毀掉的人!緊接著書中描寫到:

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 〖庚雙夾:觀者記之?!?/p>

這是指作者在告誡世人:你們只看到書中正面的色情故事,從而把它當作淫書,而不去思考此書背面的隱寓,是你們“自己以假為真”,把書中假的情節(jié)當成真實發(fā)生過的故事來看,把一個從來沒有存在過的“賈家”當成一個真實中存在過的人家來看,把一個根本不存在的賈寶玉當成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來看,正所謂“假做真時真亦假”,也就是說書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你們自己搞錯了,反而埋怨這本書而要燒掉它,這是極其錯誤的!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賈府有“九道門”的玄機

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里有這樣兩段不是很引人注目的文字,然而卻大有玄機!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lián)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并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

疑問:我們仔細數(shù)一下寧國府的大門:“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并內塞門,直到正堂”居然一共有九道!而且還是在一條直線上的,這一點實在令人驚呀!賈府憑什么能有九道門呢?憑他家的身份和地位這絕對算是嚴重逾制了!

中國人自古以來把《易經》視為圣典,將其作為天、地、人以及事萬事萬物的指南,《素問 三部九侯論》中記載著:“天地之至數(shù),始於一,終于九焉”,也就是說“九”這個數(shù)是陽數(shù)之極,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實際上能夠建九道門的人家天底下只有一家:那就是皇帝家,正所謂“君門九重”的道理。有位民間的紅學家霍國玲將寧國府這九道門一道一道的與北京故宮進行對照分析,結果能夠很好地對應上!

然而前面提到的民間“紅學家”霍國玲認為賈家是在影射清朝的皇宮,這一結論是大錯特錯,因為我們都知道賈家的結局是很悲慘的,從前八十回里出現(xiàn)的各種伏筆中我們可以知道賈家最后是:“家亡人散各奔騰”、“忽喇喇似大廈傾”、“樹倒猢猻散”這樣的場面,試想作者無論是生活在清朝的“順、康、雍、乾”哪個時間段中,他們都不可能看到清朝的皇宮有這樣悲慘的情景,除非他們能活到1911年辛亥革命看到清朝的滅亡!也就是說賈家不可能是在影射清朝的皇宮,而從作者所在的年代來看,他們能看到皇宮有如此慘烈的下場的,只有可能是明朝皇宮,也就是說賈府是在影射明朝皇宮!

由此看來作者以賈家來影射明朝皇宮,用賈家的家敗來比作明朝的滅亡,是用“以家寓國”的方式來描寫明末清初那段改朝換代的歷史,所以四大家族“賈王薛史”是諧音“家亡血史”之意,暗指本書描寫的是“國破家亡的血淚史”!這也說明此書的作者應該是明朝的“遺民”!

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我們首先看看寧國府中一個很奇怪的人,他就是輩份最高的人:賈敬!這個角色故事很少,書中是這樣介紹他的:

長名賈敷,至八九歲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喚賈珍,因他父親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讓他襲了。他父親又不肯回原籍來,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

后來這個長期不管家事一心在修道的賈敬居然吃仙丹中毒而亡!在第六十三回里是這樣描寫的:

正頑笑不絕,忽見東府中幾個人慌慌張張跑來說:“老爺賓天了。”眾人聽了,唬了一大跳,忙都說:“好好的并無疾病,怎么就沒了?”家下人說:“老爺天天修煉,定是功行圓滿,升仙去了?!薄蠓騻円娙艘阉?,何處診脈來,素知賈敬導氣之術總屬虛誕,更至參星禮斗,守庚申,服靈砂,妄作虛為,過于勞神費力,反因此傷了性命的。如今雖死,肚中堅硬似鐵,面皮嘴唇燒的紫絳皺裂。便向媳婦回說:“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燒脹而歿。”眾道士慌的回說:“原是老爺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壞事,小道們也曾勸說‘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爺于今夜守庚申時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脫去皮囊,自了去也?!?/p>

很早就有人發(fā)現(xiàn)這里居然用“賓天”這個詞來形容賈敬之死!要知道這應該是用于皇帝死亡的專用名詞,這可太讓人吃驚了!賈敬這個角色身上的描寫非常像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我們首先看:“賈敬”與“嘉靖”是諧音!嘉靖皇帝一心求長不老術,國家興衰得失,他全不管,根本不務朝政,成了撒手掌柜的了,這一點跟賈敬就很象;由于嘉靖皇帝長期服用丹藥,導致他身體越來越差,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這位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終于因吃仙丹駕鶴西游去了,他的這個死法跟賈敬也一模一樣!

"雙懸日月"指什么

在第四十回里的“牙牌令”的情節(jié)中,史湘云說了一句:“雙懸日月照乾坤”!黛玉也順口說了一句“雙瞻御座引朝儀”。其實 “日月雙懸”這個詞是南明小朝廷時期江南士大夫階層常用的一句話!抗清志士陳子龍詩中曾說:“日月雙飛驅神駿,乾坤半壁待女媧”,抗清明將張煌言詩中說:“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抗清義士夏完淳詩中也曾說:“日月雙懸”就是“天南定鼎,浙右龍騰”。那這些著名文人經常說的“日月雙懸”,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實“日月雙懸”有兩重含義:一是代表故國情懷,表示不忘大明王朝,誓死捍衛(wèi)大明江山,二是代表對兩個并存的南明政權的承認,作為當時的文人他們都是支持的,因為畢竟都是漢人的政權!所以黛玉說的“雙瞻御座引朝儀”我們也就很容易看明白了。另外在第一回有這樣一段描寫:

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shù),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技仔缑寂簩懗瞿现闭俚溨畬嵅 !?/p>

這條批語中提到的“南直”指的是什么呢?顧祖禹《二十一史方輿紀要》記載:“南直”為明朝應天府直屬,相當于現(xiàn)在江蘇、安徽和上海三地,是“南直隸”的簡稱,“直隸”為明代行政區(qū)劃名稱?!爸敝械摹澳现薄币辉~無疑是指“南直隸”,即指當時稱應天府的南京?!澳现薄憋@示批書人稱謂地名的習慣,必然是明末清初之人,因為到了明朝滅亡以后到了清朝不再有“南直”這個特別行政地區(qū)了,也就不再用這個名稱了,“南直”這個稱呼也就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快地消亡了。

其實對于普通《紅樓夢》愛好者來說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判斷小說的故事背景:我們仔細看一下書中人物的穿著,有哪一個像是清朝人的打扮呢?無論從關于《紅樓夢》的電影還是電視劇來看,大家可以仔細回憶一下,一點清朝的影子都沒有!無論是王宮貴族還是普通宮員,完全都是漢人的打扮。

“一喉二歌”的寫法

《紅樓夢》用的典型的“一喉二歌”手法,什么叫“一喉二歌”呢?在石頭記鈔本中有一個《戚續(xù)本》,在此本開始處有一段清代文人戚蓼生寫的序:

“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無區(qū)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嘻!異矣。夫敷華掞藻、立意遣詞無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賞,姑不具論;第觀其蘊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似譎而正,似則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詞、史家之多曲筆?!?/p>

“一喉二歌”就是指一個喉嚨里居然可以唱出兩首歌來,戚蓼生的序大概的意思說:以前他聽說過有人能夠同時唱兩首歌,一首歌從喉嚨里發(fā)出,而另一首則是從鼻子里發(fā)出(難度那是相當?shù)拇螅?!也聽說過有人能用兩只手同時都能寫字,左手能寫楷書,右手能寫草書,但這些神奇的技藝從來沒見過!然而這樣的奇事居然出現(xiàn)在《石頭記》一書之中!看來戚蓼生算是看懂此書了,因為他還提到了“如春秋之有微詞、史家之多曲筆”,這自然是指此書本很特別的史書!其實“一喉二歌”的情況在書中幾乎到處都是,作者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將一段歷史隱寫在一個情色的故事之中!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紅樓夢》的成書年代考

本書的作者應該是經歷過亡國之恨的明朝的遺老遺少,按時間來算,這幫人肯定活不到乾隆時期,所以此書的成書時間應該肯定是在康熙年間!其實這樣的證據不是沒有的,比如清代有一本“彈詞”小說,名叫《何必西廂》,又名《梅花夢》,書中文字兩次提到《紅樓夢》,而且是《金瓶梅》與《紅樓夢》兩書并提: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而在《何必西廂》第二次出版的序言中最后的落款是: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雍正甲寅年”仲夏桐峯外史謹序。

序中提到的“雍正甲寅年”也就是1734年,而紅學家們所確定的《紅樓夢》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間為1744年,也就是說有人在《紅樓夢》開始寫作之前十年就看到過《紅樓夢》了!這實在是太穿越了吧?而且這個序清楚地注明此書已經是第二版了,也就是說早在1734年以前《何必西廂》第一版出現(xiàn)之前《紅樓夢》就已經流傳于世了。

"雌鳳"與王熙鳳

1、鳳姐在第五回的判詞: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鳳。其判曰:

凡鳥偏從末世來,

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甲夾批:拆字法?!?/p>

哭向金陵事更哀。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創(chuàng)作特點,被人稱為“草蛇灰線”,也就是書中使用了大量的伏筆,一些人物偶爾說的一些不經意的、看似是無關緊要的閑話,但很有可能是在暗伏這個人后來的命運和結局!

那鳳姐是影射那個時期的什么歷史人物呢?根據我們對她的了解我總結一下她有哪些特點:她在賈家大權在握、精明強干、心狠手辣、貪財害命、在家敗之前被休后不得不離開賈家,之后慘死,沒有辦法在家亡人散的關鍵時刻大顯身手,實在令人遺憾!如果賈家真的是在影射明朝的皇宮,那在明朝末年的時候皇宮里有哪個人物有以上這些特點呢?

解開鳳姐所影射的歷史人物身份,其實只要簡單的兩句: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鳳。”

我們先看看什么是“雌鳳”,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與龍同為漢族民族圖騰,雄為鳳,雌為凰,常用來象征祥瑞。由于大家常聽說“龍鳳成祥”這個說法,所以很多人誤以為“鳳”是專指女性,尤其是有不少女士的名字中也有“鳳”字,更讓人把這個字的含義搞錯了。其實“鳳”是指雄鳥,如果用“鳳”來形容人的話應該指的是男人,譬如“毛人鳳”.

而王熙鳳的判詞前居然出現(xiàn)了“雌鳳”這樣的字眼,實在是很矛盾!既然“鳳”是指雄鳥、指男人,那“雌鳳”應該指的是“又雌又雄”的鳥,或者“不雌不雄”的鳥;如果是指人,那應該是指“又男又女”的人,或者是“不男不女”的人!顯然,這種人就是"太監(jiān)"。原來王熙鳳所影射的歷史人物是一位“大權在握、精明強干、心狠手辣、貪財害命、明朝滅亡以前被趕出皇宮,之后死去的太監(jiān)”!就是魏忠賢!

我們再看看鳳姐判詞前的那幅畫中的“一片冰山”吧。原來魏忠賢死后的第二年,明末有位著名的劇作家叫張岱,他寫了一出戲,大罵魏忠賢殘害忠良,禍國殃民、最后落得個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的可恥下場,史料上是這樣記載的:

魏珰敗,好事者作傳奇十數(shù)本,多失實,余為刪改之,仍名《冰山》。城隍廟揚臺,觀者數(shù)萬人,臺址鱗比,擠至大門外。一人上,白曰:“某楊漣?!笨诳谡r(言察)曰:“楊漣!楊漣!”聲達外,如潮涌,人人皆如之。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怒氣忿涌,噤斷嚄唶。至顏佩韋擊殺緹騎,嘄。

張岱創(chuàng)作完成以后,令家里的戲子排演,然后在紹興城隍廟露天演出,聚觀者達數(shù)萬人,這是一出在明末很轟動的戲,而這出戲的名稱就叫做《冰山》!這也算是佐證了上述的結論。

2、書中關于鳳姐性別不同尋常的暗示:

在第三回王熙鳳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描寫:

黛玉雖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yǎng)的,學名王熙鳳。

大家注意,這里居然說王熙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yǎng)的”,按照書中提示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原則,實際上反面所影射的歷史原型應該“自幼就是男兒身”!因為魏忠賢跟一般的太監(jiān)不一樣,別的太監(jiān)都是自幼凈身的,而他是成年以后才凈身的,所以他自幼自然就是個男兒!表面的故事給我們的印象是鳳姐自幼就是個假小子,長大以后她也是很豪氣,嚴重缺少女人味兒,比如第五十四回里大家看放炮仗,有這樣的描寫:

鳳姐兒笑道:“等散了,咱們園子里放去。我比小廝們還放的好呢?!?/p>

這里的鳳姐給人一種女漢子的感覺!另外王熙鳳除了在書中一直被稱為“鳳姐”以外,還經常被稱為“鳳哥”,比如在第六回里有這樣的描述:周瑞家的說:“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璉二奶奶管家了。你道這璉二奶奶是誰?就是太太的內侄女,當日大舅老爺?shù)呐畠?,小名鳳哥的。

在第三十五回里:

賈母聽說,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還巧什么。當日我象鳳哥兒這么大年紀,比他還來得呢……”等等。

3、作為四大家族主要成員的王熙鳳居然不識字,這太奇怪了吧?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書中有幾好次介紹了鳳姐不認字的這個特點,比如在第二十八回里是這樣描寫的:

可巧走到鳳姐兒院門前,只見鳳姐蹬著門檻子拿耳挖子剔牙,看著十來個小廝們挪花盆呢。見寶玉來了,笑道:“你來的好。進來,進來,替我寫幾個字兒?!睂氂裰坏酶诉M來。到了屋里,鳳姐命人取過筆硯紙來,向寶玉道:“大紅妝緞四十匹,蟒緞四十匹,上用紗各色一百匹,金項圈四個?!睂氂竦溃骸斑@算什么?又不是帳,又不是禮物,怎么個寫法?”鳳姐兒道:“你只管寫上,橫豎我自己明白就罷了。”寶玉聽說只得寫了。

不識字的鳳姐管家居然是這樣靠別人讀文字給她聽!她的心算水平還挺厲害,又快又準,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看來她算是個高智商的文盲,這可能是魏大人年輕的時候天天在賭場賭錢混練就的過硬技能。其實老魏不識字的原因應該是從小家里太窮,他入宮做太監(jiān)以前本來是個“潑皮破落戶兒”,是個流氓無產者,他“目不識丁,言辭犀利”,怎么可能有上學讀書受教育的機會呢?

《紅樓夢》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情節(jié),其實越是奇怪內容越是重要,這些地方應該都是作者想向我們傳遞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林妹妹”的故事

1、看一下《紅樓夢》第五回中黛玉判詞是怎么寫的:

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我們主要分析以下這幾句:

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

玉帶林中掛。

第五回里一共出現(xiàn)了十五個人的判詞,我們除去黛玉和寶釵的判詞,看看其他十三個人的判詞的特點:

晴雯:壽夭(死)

襲人:嫁給優(yōu)伶

香菱:香魂返故鄉(xiāng)(死)

元春:大夢歸(死)

探春:遠嫁

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飛(死)

妙玉:終陷淖泥中

迎春:赴黃粱(死)

惜春:青燈古佛旁

鳳姐:哭向金陵事更哀(死)

巧姐:巧得遇恩人

李紈:枉與他人作笑談

秦氏:有一美人懸梁自縊(死)

這十三個人的判詞都是伏筆,是預言,透露的是這些人物的命運和結局,從整體來看這些人的結局無非兩種:死或最終的歸宿。也就是說黛玉和寶釵的判詞也應該符合這一原則。如果說“玉帶林中掛”是黛玉之死的象征,那黛玉的死法必需能夠與“玉帶林中掛”這句描寫得吻合才成,那她會怎么死呢?其實只有一種死法與“玉帶林中掛”能夠完全合得上,只是沒有人敢輕易去猜,那就是上吊!

關于黛玉上吊而死的這一點,書中還有別的暗示嗎?第五十七回里,《慧紫鵑情辭試忙玉》,導致寶玉犯了怪病而不醒人事,黛玉反應很是激烈,有這樣一段描寫:

紫鵑忙上來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鵑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

真是太絕了,作者總是用這種看似正常的閑聊中的話,透露出很多后面將要發(fā)生的重要情節(jié),這種寫法被《紅樓夢》作者用到了極致!

為了解開“木上懸著一圍玉帶”這句判詞,我們先來看看《推背圖》的一張。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推背圖》的第二十七象是暗藏的是“大明建國”含義,我們看這張圖上在空中有兩個圓圈,下面有一棵樹,樹上垂下一個帶狀物,也有人說是把“曲尺”,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這是兩個字謎,上面的兩個圓圈是指“太陽”和“月亮”,“日”“月”合起來是一個明朝的“明”字,這正如史湘云在第四十回里說的:“雙懸日月照乾坤”的本意!而樹上垂下一個帶狀物或曲尺,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這指的是姓朱的“朱”字,因為“朱”字是一個“木”字上“懸”一個“帶狀”物或一個拐彎的“曲尺”組成,所以《推背圖》第二十七象圖中隱含“明”字和“朱”字,自然是指“大明建國”!這早已經是公認的定論了。

而將“朱”、“明”二字以這樣猜謎的方式隱在圖中確實非常有創(chuàng)意!中國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于是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推背圖》這一象跟這句“木上懸著一圍玉帶”所描述的驚人的相似:“木上懸著一圍玉帶”是一個字謎,它就是姓朱的“朱”字!而判詞中的“玉帶林中掛”指的是象征著上吊而亡,這兩個猛一看象是很相似內容的兩句居然隱含著完全不同的含義!而我們再想想:古今中外有哪位姓朱的是上吊而死的呢?所以判詞中的這兩個鐵證完全可以確定黛玉所影射的歷史原型就是崇禎皇帝!

2、黛玉真的是在影射明朝的末代皇帝嗎?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吧!你如果了解明末的歷史,你馬上就能想明白,其實這兩個人的身上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我們先看一下崇禎皇帝朱由檢兒時的經歷:

朱由檢(1611年-1644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母為淑女劉氏,不到五歲即喪母,被先后寄養(yǎng)在“西李”和“東李”家里,因從小寄人籬下,所以從小養(yǎng)成小性、多疑、謹慎、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十歲喪父,到了1627年他的皇帝哥哥朱由校病逝,而又沒有留下子嗣,所以他受命繼位,而他從小因喪母不幸的經歷而形成的性格,嚴重地影響了他后來管理國家的時的所作所為,也是大明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朱由檢的童年跟黛玉真的很像!黛玉是六歲的時候母親去逝了,之后被寄養(yǎng)在親戚家里,也就是書中第二回的《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的故事。十歲左右的時候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去逝了,她成了孤兒,黛玉也因為從小寄人籬下的經歷養(yǎng)成了小性、刻薄、多疑的性格,這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這是不是太讓人震驚了?我相信這也是為什么作者要突出地描寫黛玉這樣的性格。于是我忽然領悟到:《紅樓夢》這本隱寫明末的史書中所記載的真正的歷史是從朱由檢喪母正式開始的,這一年是1614年,也就是萬歷四十二年!

寶玉的原型

賈寶玉在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文學形象,無論是他前世還是出生過程以及他的性格都相當?shù)牧眍?,他自幼生活在女孩兒圈子里,父親天天逼他讀書,對他管教得非常嚴格,可他就是不喜歡讀書,到是“雜學旁收”,頗有幾分歪才。而他的祖母和母親又非常寵愛他,他的性格也很特別,他認為“女兒為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喜歡“意淫”,被稱為“古今第一淫人也”,他平時呆呆傻傻,有時也很有靈性。

寶玉身上特別的地方有以下三點:

第一、寶玉的前生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這里提到的“赤瑕宮”也很值得深思,寶玉前世住的地方是“紅色”“斑點”的玉的宮殿!從“赤”字我們就很容易明白他應該算是明朝這個陣營里的,也就是說寶玉前世就是屬于朱明,本回這個地方有一條批語指明了此名的含義:

〖甲戌側批:單點“玉”字二?!?/p>

也就是說“瑕”和“瑛”兩字的本意都是跟“玉”有關系,“神瑛”是指神玉,所以從骨子里來看,寶玉跟玉有著密切的關系?;蛘哒f寶玉本質上應該就是一塊玉,這也是書中經常提到的“金玉良姻”的本意。那寶玉是一塊什么樣的玉呢?

第二、寶玉的出生過程也很奇怪,他“銜玉而生”,就是說他生下來的時候嘴里就含有一塊“通靈寶玉”,就是第一回提到的“無才可去補蒼天”的蠢物,更奇怪的“通靈寶玉”上面還有字!因為《紅樓夢》是一本神話小說,所以作者寫寶玉“銜玉而生”肯定不是寫實,那到底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其實寶玉“銜玉而生”應該是一個字謎!大家想想,“口”中有一個“玉”字,是什么呢?是個“國”字!也許有人會懷疑這一猜測,繁體的“國”字應該寫成“國”呀?簡體的“國”應該是1949年以后才開始使用的呀?但實際上明末清初那個時期這兩種寫法早就已經并存很久了。比如明代遺留下來的瓷片上、清代的太平天國的錢幣上就有這種寫法的“囯”字,另外明代的《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都收錄了這種寫法。

《紅樓夢》里隱藏的驚天秘密:賈敬暗指明朝皇帝

我們再來看:他小名叫“寶玉”,出生的過程中嘴里含塊玉又指一個“國”字,也就是說寶玉應該是指他前世不僅是一塊“神玉”,而且還是一塊“國之寶玉”,什么是“國之寶玉”呢?應該就是“傳國玉璽”!或者說他的小名叫“寶玉”,大名應該叫“玉璽”!也就是指皇帝用的大印!真的是這樣嗎?

在第三回里寶玉一出場時候書中《西江月》二詞,其中的最后兩句后面有一條非常奇怪而又非常重要的批語,值得我們高度注意:

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戚夾:紈袴膏粱,此兒形狀有意思。當設想其像,合寶玉之來歷同看,方不被作者愚弄?!?/p>

因為強調的是“此兒形狀”有意思,而且一定要結合寶玉的來歷一起分析,這樣才能不被作者一語雙關的表面意思所迷惑。結合前面我分析的寶玉的來歷來看,這里說的這個“形狀”的意思自然應該是指玉璽的“形狀”,否則這條批語是無論如何也講不通的!

第三、我們都知道,寶玉有一個奇怪的愛好,那就是“愛紅”,書中關于這一點出現(xiàn)了很多次,生怕我們不知道,而這一點實際上也一直讓我們感覺很奇怪?在第十九回里有這樣一條批語:

〖列庚雙夾:補出寶玉素喜紅色,這是激語?!?/p>

寶玉前生住在“赤瑕宮”,現(xiàn)在住在“怡紅院”,喜歡紅色的“胭脂”,寶玉不僅喜歡玩這些東西,居然還喜歡吃胭脂!這個大有深意!應該其中有兩層含義,一個自然是說“紅”暗指“朱”,也就是大明,而另一層呢?我們得分析一下寶玉喜歡吃胭脂這一特點了!他的這個毛病書中有很多描寫,第二回里寫道:

那年周歲時,政老爹便要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那世上所有之物擺了無數(shù),與他抓取。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huán)抓來。

在第九回里:

寶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學再吃晚飯。和胭脂膏子也等我來再制?!?/p>

在第十九回里:

襲人道:“再不許毀僧謗道,調脂弄粉。還有更要緊的一件,再不許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與那愛紅的毛病兒?!?/p>

如果寶玉這個角色真的是在影射“傳國玉璽”,那就很容易理解了,紅色的胭脂就象征著“印泥”呀,皇帝的大印自然是喜歡印泥的呀?所以他不但喜歡吃,而且經常掛著紅色的幌子來!所以這些都是“傳國玉璽”的特征。而這個“傳國玉璽”愛紅,也就是喜歡明朝,喜歡漢人的江山!

于是有很多人不明白:那為什么黛玉要跟他談戀愛呢?在前面的文章我介紹過,黛玉這個角色是在影射“崇禎皇帝”,這樣一想我們就豁然開朗了:他們兩個人的愛情自然是象征著崇禎皇帝與“傳國玉璽”,或者說是朱由檢與“皇權”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寶玉的引伸含義是“大明皇權”,應該說這種比喻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另類,所以在書中更多的時候我們要用這樣的眼光來看他。在前八十回中的黛玉雖然是在影射崇禎皇帝,但并不是當上皇帝時的崇禎,而是兒時的朱由檢,也就是他死了母親以后被寄養(yǎng)在別人家里這段時光中的朱由檢,從1614年的萬歷四十二年開始以后,故事主要集中在天啟年間。

按道理來說朱由檢是根本沒有機會當上皇帝的,因為朱由校是長子,朱由檢只是弟弟,但歷史的發(fā)展居然有那么多不可預測的偶然性,天啟皇帝僅僅只當了七年皇帝,二十三歲就死了,而他又沒有留下子嗣,所以只好讓自己的弟弟朱由檢繼位。可以說他能當上皇帝也是個相當偶然的事情,所以《紅樓夢》的作者將還沒有當上皇帝時的朱由檢與“傳國玉璽”、或者說“皇權”、“皇帝寶座”之間這種若即若離的微妙關系,用黛玉與寶玉之間純意淫的分分合合的戀愛關系來形容,也虧作者想得出來!畢竟這是在隱寫歷史,在清初“文字獄”的大環(huán)境下,一方面要把歷史隱藏在書中,也就是“風月寶鑒”反面的故事,另一方面又得讓普通人都喜歡讀表面的故事,于是經過創(chuàng)作者的精心構思,演繹成流傳至今的非常有名的“寶黛”愛情故事!又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后來的人們只能看到這個表面的故事,跟賈瑞犯了一個毛病,而對其隱藏的歷史卻視而不見,又由于八十回以后的故事沒有流傳下來,所以真正能全面讀懂《紅樓夢》真正的主旨的恐怕少之又少!

“寶黛釵”的三角戀

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黛玉和寶玉最后并沒有結婚,因為黛玉早死,寶玉后來跟寶釵結了婚,也就是說出現(xiàn)了第三者插足,這又是什么意思呢?這就需要我們對寶釵所影射的歷史人物的身份進行充分的認識了。寶釵有一個金鎖,這是她的Logo或Badge,這意味著她是“金”的象征,所以她跟寶玉之間的婚姻才被書中稱為“金玉良姻”!而從書中反面的故事來看,“金”這個字的一層意思是象征著滿清,因為滿清也被稱為“后金”!

于是我們明白了:黛玉影射崇禎皇帝,寶玉影射“傳國玉璽”,是大明皇權的象征,寶釵象征著滿清,黛玉因早死而沒有跟寶玉結婚,這是象征崇禎皇帝早死而失去了皇權,失去了大明的江山;而后來寶玉跟寶釵結婚,是象征著滿清最后得到了“傳國玉璽”,或者是說滿清最終搶到了大明的皇權、得到了漢人的天下!這個構思也實在是太離奇了,這也是清朝文字獄的大環(huán)境下不得已而產生的奇葩!所以說《紅樓夢》是一部史書,正面看是個情色的故事,而反面看,是隱寫的明亡清興、改朝換代的歷史!這就是《風月寶鑒》這一書名的本意,也是跛足道人讓賈瑞一定要看“風月寶鑒”反面的原因,跛足道人還說:

“千萬不可照正面,〖庚辰側批:誰人識得此句!〗〖庚雙夾: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街徽账谋趁?,要緊,要緊”!

這也是作者生怕大家看不出來,發(fā)自肺腹的呼吁,可居然三百多年以來居然沒有什么效果。

為什么叫“木石前盟”

在第五回的仙曲《終身誤》之中有這樣兩句: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表面上看是說寶釵與寶玉在后回的結婚是“金玉良姻”,但寶玉卻在婚后一心想念與黛玉前生的愛情盟約。而從反面的故事來看,“金玉良姻”可以理解滿清得到了大明的皇權,得到了大明的江山,那“木石前盟”又是在指什么呢?我特意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其中的“盟”字有這樣的解釋:

【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這個很讓人吃驚!也就是說“盟”字本身就有“明”的意思,所以“前盟”就是“前明”!這也是為什么作者在這里說“木石前盟”而不用“木石前緣”的原因!更何況在第一回中介紹的“神瑛侍者”與“絳珠草”的傳說中也沒有兩個人有愛情盟約的介紹。相比之下有的人的解讀就顯得很想當然,主觀而且牽強,比如這里這個“盟”字解讀為“明血”,太想當然了,所以還需要多嚴謹?shù)慕嵌瘸霭l(fā)?!澳臼倍忠卜浅S袃群@里暗藏著黛玉的另一個層面的暗示。這樣看來,“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都說現(xiàn)在是滿清統(tǒng)治的天下,可我只思念著朱明前朝!”又是一個“一喉二歌”的經典范例!這都是《紅樓夢》中非常獨特的地方,作者真不是一般的大才呀!

真正的作者

在第一回里主要是講了個神話故事,也就是“通靈寶玉”下凡的過程,應該說這里面充滿了象征和暗示!書里是這樣介紹的: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后,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通靈寶玉”是一塊有“補天”之材的石頭,可惜卻沒有機會去補天,仿佛這里是在形容一個懷才不遇的文人的感嘆,稱自己是有補天之材,那這個材能可實在夠大的!書中多次以這個“通靈寶玉”的口吻,自稱為“蠢物”,這也是一種自謙的表現(xiàn)?!巴`寶玉”被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點化下凡,隨寶玉一起出生,而且就在寶玉在的嘴里,這個想法實在是很神奇!我在前面提到過,口中有玉是個字謎,“國家”的“國”字,這個字謎也將寶玉的身份給讀者暗示出來,是“國之寶玉”,也就是暗指“傳國玉璽”。

下凡以后“通靈寶玉”一直在寶玉的身邊,它把所見所聞寫出來,最后將其整理出來并刻在石頭上,這也是《石頭記》書名的主要來歷,那“通靈寶玉”到底象征著什么呢?它仿佛起到了一個“記者”的作用,但也可以理解為經歷過“明亡清興”那段歷史的親歷者,在第一回有一首詩很有名:

無材可去補蒼天,

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鳎?/p>

這首詩以“通靈寶玉”的第一人稱的角度寫的,強調的是書中的內容都是它親眼見到的,并記錄下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這個“通靈寶玉”就是此書的作者呢?作者將自己比作一個有“補天之材”而又沒有機會真的去補天的文人,還自謙為“無材可去補蒼天”的“蠢物”,白白在人世間呆了那么多年,這應該是暗示他是個居高自傲的人,可惜生不逢時,沒有機會在世間大顯伸手。這個“通靈寶玉”應該就是作者!或者說作者將自己的以“通靈寶玉”這個身份出現(xiàn)在書中,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對“通靈寶玉”的分析,找到更多的關于作者的一些特征。

既然黛玉是在影射崇禎皇帝,她進賈府是在影射1614年崇禎皇帝喪母的史實,于是我們可以得出黛玉應該生于1610年的萬歷三十八年,也就是崇禎皇帝出生的年份,從黛玉說的話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寶玉比黛玉大一歲左右,雖然寶玉的原型不是一個人,但從書中表面的故事來看,寶玉應該出生在1609年,也就是萬歷三十七年。而我們都知道這個“通靈寶玉”下凡并且與賈寶玉一起出生,這意味著“通靈寶玉”也是在1609年降臨人間的,這會不會是在暗示《石頭記》的作者就出生在這一年呢?應該說這是非常合理的!此人生在萬歷三十七年,經歷了秦昌皇帝朝,之后又經歷了七年的天啟朝,然后是血雨腥風的崇禎朝,最后活到了清朝,并在康熙年間創(chuàng)作此書!這應該就是作者大至的人生經歷,而他在《石頭記》一書中所記述的是自己親眼見到的人世間的蒼桑變遷,并將明末的歷史隱寫成一部情色小說之中,為的是防犯政治風險,比如書中會有對滿清非常憎惡的內容,如果不隱寫的話肯定會出問題。于是我們需要回過頭去,研究一下1609年的時候,中國有哪位這么有才的文人出生呢?沒想到答案非常的簡單,這個人就是“吳偉業(yè)”,號“梅村”,是明末清初江南的一大才子!

吳偉業(yè)(1609~1672) ,江蘇太倉人,吳偉業(yè)(1609~1672) 明末清初詩人。字駿公,號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遷太倉(今皆屬江蘇)。少時"篤好《史》、《漢》,為文不趨俗"(《鎮(zhèn)洋縣志》),受張溥賞識,收為學生。崇禎四年(1631)中進士,授翰林編修,后任東宮講讀官、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等職。南明福王時,拜少詹事,因與馬士英、阮大鋮不合,僅任職兩月便辭官歸里。清朝順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書院侍講,后升國子監(jiān)祭酒。三年后奔母喪南歸,從此隱居故里直至去世。吳偉業(yè)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仇視農民起義軍,對清統(tǒng)治者也無好感。他屈節(jié)仕清,一直認為是"誤盡平生"的憾事,在詩文中多有表露。

應該說他的人生經歷很符合《石頭記》中記述的歷史過程,但有一個矛盾,因為吳梅村于1672年去逝,而現(xiàn)存的最早的《石頭記》鈔本記載的成書時間為甲戌年,這個甲戌年肯定不是乾隆甲戌年年的1754年,更不可能是崇禎甲戌年的1634年,只有可能是康熙甲戌年的1694年,而吳梅村并沒有活到這一年呀?又怎么可能說是這一年成書呢?我們看看在第一回里有這樣一條極為重要的批語:

〖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

這條批語曾被“紅學家”確定為“曹雪芹”為作者的證據,但仔細一分析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這里提到的是“舊有”,而并非說是這個“曹雪芹”寫的,面是“以前有了”之意,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這條批語沒有明確說明作者就是“曹雪芹”,所以根本不能成為“曹雪芹”就是作者的證據。

其實第一回里已經給了我們此書的大至成書過程,只不過還是借用那個神話故事來講的,在“通靈寶玉”與空空道人聊完一大段以后,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并題一絕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我們應該從這段描寫的表面上來分析其背后隱藏的成書秘密,也就是說“通靈寶玉”影射的作者,應該是吳梅村,他將手稿給了這個“空空道人”,“空空道人”并為此書題了名,后來又有兩個人為此書題名。再后來手稿到了“曹雪芹”手里,于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也就是說這個“曹雪芹”并非是最早的作者,而是最后對吳梅村手稿進行整理、加工、潤色的人。由此可見:吳梅村應該是原作,最早的手稿肯定完成于1672年之前,也就是吳梅村去逝之前,而“曹雪芹”進行了二次加工,完成于康熙甲戌年1694年前后,這樣看來,此書從一開始創(chuàng)作到最后完稿,經歷了至少二、三十年以上的時間,所以看來至少不是一個人參與創(chuàng)作,而是個集體創(chuàng)作的過程。

而對于這個進行“增刪五次”的“曹雪芹”到底是誰,我只是再強調一下我的一個猜測,這在前面我也提到過:明末的時候有很多朱家人遭難,于是有很多朱姓人改成了曹姓,我個人認為“曹雪芹”應該是朱家后代,那他大概生于在哪一年里呢?在第一回里有這樣一條非常著名的批語: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

也就是說“曹雪芹”死于1702年左右,一般的情況下古人年齡能活70左右就很不錯了,這樣往前推,所以我感覺這個“曹雪芹”生于1630年前后比較合理。(文/V哥掰謊)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