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快餐文化不僅僅關乎食物

《我吃故我在——慢食與文化》一書以作者大學時代、餐廳工作、社會活動等經歷為線,展示了一種新的飲食理念和生活方式。

【編者按】

《我吃故我在——慢食與文化》一書以作者大學時代、餐廳工作、社會活動等經歷為線,展示了一種新的飲食理念和生活方式。書中揭露了快餐文化帶來的消費錯覺和生活焦慮,并深挖食物背后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如廣告盲目滲透、兒童用餐娛樂化、反季食品泛濫成災、糧食浪費嚴重等等,進而探討慢食文化如何改變“過快”的飲食生活,如何用飲食去關愛、 照料自己身體和感官。本文摘編自該書。

兩百多年前,法國哲學家讓安·安泰爾姆·布里亞·薩瓦蘭說:“國家的命運取決于人民吃什么樣的東西。”我一直被這句話打動。我一度認為這句話主要與做飯、吃飯有關。但近些年來,我在想,布里亞·薩瓦蘭是不是在談一些更宏大、更深刻的東西。也許他談的是人的飲食方式與他所處的生活世界之間的基本聯系。也許他清楚地看到了,在深層次上,人吃什么不僅會影響他自己的生活,也會影響社會、環(huán)境和整個地球。我有一種感覺,倘若今天布里亞·薩瓦蘭還活著,他可能會把他的箴言擴展為:“世界的命運取決于人民吃什么樣的飯?!?/p>

我們今天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核心都與食物有關,我深信布里亞·薩瓦蘭也會看到這一點。我所指的不只是貧窮、饑餓、疾病和農業(yè)衰落等顯而易見的問題,還指的是成癮癥、抑郁癥、水資源消耗、虐待工人、移民、政治欺詐、氣候變化的全方位威脅等一切問題,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一旦人們深入研究,他們會發(fā)現,在某種程度上,上述所有問題都和他們的飲食及食物供應系統(tǒng)有著某種聯系。

聽上去可能有點將問題簡單化了。但我認為,本書討論的所有問題都是由深層次的系統(tǒng)結構引起的。我認為,除非人們能處理好這個更宏大、更普遍的系統(tǒng)結構,否則他們懷著良好愿望、為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所有努力,終究會是一場空。事實上,我們做得遠遠不夠。如果不正視這種更深層次的系統(tǒng)結構,我們就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那么,這個引發(fā)所有其他問題的深層次的系統(tǒng)結構是什么?

作家埃里克·施洛瑟是我所崇拜的英雄之一,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丑聞揭發(fā)者之一,他指出,在美國,人們生活在一個快餐國度。遺憾的是,在這個國度里,快餐是大多數人的飲食方式。統(tǒng)計數據顯示,美國每天有8500萬人在快餐店用餐——但我并不認為快餐的定義始于或終于麥當勞、必勝客或者賽百味這樣的餐廳。我認為,快餐指的是,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種植的食物,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出來的食物,使用添加劑和防腐劑加工或深加工出來的食物。它可以是雜貨店貨架上的食物,也可以是從便利店里購買的食物,還可以是通過快遞APP下單直接送貨上門的食物。

但是,有一件事人們真的不明白,即快餐不僅僅關乎食物,快餐也關乎文化。我也是大約十年前才認識到這一點。

文化影響著人們看世界的方式,人們如何行動、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與他人互動交流、相信什么,所有這一切,都深受文化影響。文化影響著人們如何選擇著裝,影響人們買什么、賣什么,影響人們如何做生意。文化影響著人們所建造的住宅、公園、學校、娛樂、新聞、政治的方式,等等。文化沉潛在底,是無形的道德結構,在潛意識里指引著人們,塑造他們的所作所為??觳臀幕呀洺蔀槊绹闹鲗幕?,也正在成為世界的主導文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快餐文化像所有文化一樣,也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我稱之為“快餐價值觀”。價值觀決定行為,行為最終創(chuàng)造文化。如果一個人在快餐店吃飯,或者以快餐作為生活方式,他不僅會營養(yǎng)不良,而且還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快餐文化中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就像食物一樣,也會成為他存在的一部分。一旦這些價值觀成為人的一部分,它們就會改變人。最初,他的價值觀很多元化,他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渴望、不同的道德標準和期待。而現在快餐文化控制了他的欲望和饑餓,由于這些都是在潛意識里發(fā)生,他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無論如何,他的世界開始反映他所接受的價值觀。一切東西都應該隨時可得;越多越好;無論什么季節(jié),無論身處何地,食物的外觀和味道都應該是統(tǒng)一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任何選擇,無論是與食物有關,還是無關的,都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后果。他開始把這些價值觀當作真理。

我認為這就是產生所有其他問題的土壤:快餐文化及其價值觀。我們需要反思快餐價值的后果,唯有如此,我們才知道可以采取什么行動來改變這一切。

方便

方便是一種快餐價值,它告訴人們一切事情都應該毫不費力,輕快如風。在智能手機上花上幾秒鐘,優(yōu)步(Uber)外賣就將玉米煎餅送到家門口;開車下了高速公路,駛入免下車餐廳,立刻能吃上雞塊。這就是效率和休閑的意義之所在——通過“快速、廉價、簡單”實現做什么事都“不費勁兒”。方便確實讓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那么費勁兒,但沉迷于此也會產生如下問題:如果一項任務無法輕易完成,人們干嘛要為此而煩惱呢?人們?yōu)槭裁捶堑靡瓿蛇@項任務?就這樣,在方便的誘惑下,人們失去了為自己做事的激情、信心和能力。

統(tǒng)一

統(tǒng)一是快餐的價值觀,無論在什么地方,所有食物都應該樣子相同,味道一致。人們在紐約吃的漢堡包、薯條和軟飲料應該與他們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吃的一樣。如果不一樣,它就有問題,有些可疑,有點不對勁。許多人都認為,統(tǒng)一是理所當然的。事實上,人們非常喜歡統(tǒng)一。它很現代。它讓身處異鄉(xiāng)的人感到舒適自在。它是可預測的;它是安全的。但是,當人們試圖讓所有的產品特別是食品都變得一致和可預期,即讓食品變得“統(tǒng)一”時,人們會失去很多,會有很多東西受損,更不用說各種漠視或者浪費了。當統(tǒng)一蔓延到文化時,它掩蓋了個性的泯滅、從眾和整齊劃一的社會控制等更黑暗的問題。

隨手可得

隨手可得是指,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人們應當得到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在阿拉斯加,12月份可以吃上桃子。在內羅比,可以買到法國依云礦泉水。在迪拜,可以吃到日本壽司。這種扭曲的隨手可得觀念不僅寵壞了人們,還讓他們迷失在時間和空間之中。食物隨時可得,與季節(jié)、地域無關。頃刻之間,地方性、本土性開始變得面目模糊,甚至消失。本土文化,以及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范圍的、同質化的、隨手可得的全球化,這才是現實——也可以說,這是一種不現實。在這種對隨手可得的追求中,甚至連人的個性化生活也消失了。

廣告

廣告是快餐文化的傳播方式。通過促銷、營銷、產品設計、品牌推廣、統(tǒng)計分析、包裝等各種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手段,廣告試圖塑造人們的世界觀和道德觀,甚至在人們品嘗食材、使用產品之前,廣告就告訴人們它們好不好。從理論上講,廣告能提供真實信息,幫助人們做出明智的決定和選擇,我們應當相信廣告。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廣告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使用折中的或者不透明的信息來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廣告若無其事地對公眾隱瞞實情,誤導公眾,削弱他們的判斷力。實際上,這是欺騙和謊言。相信廣告的人很容易受到錯誤信息和不誠實行為的傷害。

廉價

廉價。在當今世界,人們已經將支付能力和廉價混為一談。當人們把廉價看得無比重要時,就再也沒有人去關心產品質量了,也沒有人關心產品對他們或者對地球是好還是壞,他們只關心這筆交易劃不劃算。人們不知道產品的真實成本,一個原因是沒有人告訴他們,另一個原因是許多產品的定價很低,而這種低價源于公司補貼和公司耍的價格戰(zhàn)花招。我們都需要明白一個基本的事實:食物應該是人們負擔得起的,但食物絕不能廉價。

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是這樣一種觀念:擁有的東西越多,人們的選擇就越多,就越好。盤子里食物堆得越多,人們就會越滿足。自助餐越豐盛,人們就越能吃回本。巨無霸商場貨架上的商品越多,選擇就越多,生命就更圓滿。不給判斷、甄別留有余地。只有重量、體積和垃圾。但是,人們看不到“越多越好”對環(huán)境和健康的有害影響。

速度

速度是快餐文化的發(fā)動機,它是其他所有快餐價值觀的推動力。速度意味著一切事情應該越快越好。一下單,商品就能到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追求速度將導致如下結果:只要沒有即刻得到滿足,人們就會有挫敗感。因此,人們不考慮是否成熟周全,不留時間思考,也沒有耐心。他們的期望被對速度的追求扭曲了,很容易分心。對慢工出細活,他們也沒什么感覺,但是,像種植食物、做飯、語言學習、做生意或者知人閱世,這些細活都需要慢功夫。時間就是金錢。但一旦時間變成金錢,包括我們的工作在內的很多慢功夫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我吃故我在——慢食與文化》,[美]愛麗絲·沃特斯、[美]鮑勃·卡勞、[美]克里斯蒂娜·穆勒著,劉誠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9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