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香港素葉工作坊消息,作家西西因心臟衰竭于2022年12月18日8時15分逝世,享年85歲。
西西原名張彥,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畢業(yè)于葛量洪教育學院,曾任教職,又專事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為香港《素葉文學》同人。代表作有《我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哀悼乳房》《飛氈》等。
“西西是當代華文文學世界重要的大作家,她畢生的寫作,含括詩歌、小說、散文、書評、影評諸種繁復的體裁,以多變的視角,交叉的隱喻,豐富的百科知識,穿梭在文學、繪畫、手工藝、建筑等廣泛的領域,不僅織就一幅后殖民都市日常生活的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而且超越于此,將筆墨延伸到人與動物的后人類世界?!?/p>
西西和小熊泡泡
得知西西逝世,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黃子平很是感慨,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持續(xù)閱讀西西、教學西西凡三十三年,觸動最深的仍然是她那份對世界的好奇,那份溫婉的智性。
“懷念西西!”黃子平說。
(一)
黃子平第一次讀到西西的小說是三十三年前,他到香港參加一個跟“尋根文學”有關的研討會。時任香港三聯(lián)書店總編的董秀玉,贈他一部西西的短篇小說集《手卷》,命他為籌備中的繁體版《讀書》寫一篇書評。
“西西以比較文學的視野,改寫古今中外的‘灰闌記’,讓黃口小兒‘馬壽郎’微弱的聲音穿越時空,溫婉而堅決地表達了對香港命運的關懷?!秉S子平從來沒有讀過像這樣的小說。那篇書評的題目《灰闌中的敘述》,后來成為他一本專著的書名。且在他看來,西西在各個領域的穿梭與越界,何嘗不是西西掙脫“灰闌”的敘述突圍。
在《西西傳略》一文中,與西西相識逾四十年的編輯、作家何福仁詳細列舉過西西無比廣泛的寫作體裁。除了詩、小說、散文、童話、翻譯,她還寫過電影劇本,如《黛綠年華》《窗》等;又以清新鮮活的筆調(diào)探訪影星,寫作影話、影評。她是香港制作實驗電影的元老之一。她曾長時間在報章、雜志寫作各種專欄:從1960年代的童話專欄、電影專欄、閱讀專欄,還包括談畫、談音樂,以至專談看世界杯足球賽的“西西看足球”。并且在報上寫連載小說。
《哀悼乳房》
1989年,西西因癌病入院,她把自己的治病經(jīng)歷寫成《哀悼乳房》,之后又出版了《飛氈》《故事里的故事》等作品。因手術后遺癥,西西的右手日漸喪失功能,但她依然以左手寫作,完成了《我的喬治亞》《看房子》等作品。
1999年,西西長篇小說《我城》被《亞洲周刊》評入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2005年,西西憑借長篇小說《飛氈》繼王安憶、陳映真之后獲世界華文文學獎;2022年5月23日,西西獲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fā)展獎之“終身成就獎”。
“從早年困難的生活,到中年后備受疾病之苦,可從不抱怨,而右手寫作改為左手,都無不表現(xiàn)出過人的堅忍和毅力?!焙胃H收f,綜觀西西六十年來的文學歷程,觀人審事,充滿智慧與卓識,一直保持赤子之心,淡薄恬適,并不喧嘩。
《我城》
《飛氈》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
(二)
西西有一系列直接書寫香港的作品,如《我城》《肥土鎮(zhèn)的故事》《鎮(zhèn)咒》《浮城志異》《飛氈》等。《我城》中人祈禱“天佑我城”;《浮城志異》以十三幅比利時超現(xiàn)實作家馬格利特的畫作,連貫成一篇意味深長的香港寓言故事;《飛氈》以花氏家族的興衰為線,書寫香港百年世俗生活史……
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心中,西西是香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香港的作家,第一我們說金庸,全球華語武俠小說第一人。第二我們說劉以鬯,他延續(xù)了‘五四’和香港文學的關系,也培養(yǎng)了西西等一批1970年代出場的作家。接下來,我們也許就要講到西西了?!?/p>
其實,僅從文學成就來說,許子東認為西西極可能還高于劉以鬯。因為西西的作品具有很強的香港本土意識,后來也成為香港文學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她是香港實驗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主動接觸現(xiàn)代派作品,嘗試現(xiàn)代主義寫作方法。晚年西西喜歡畫畫,經(jīng)常讓文字和繪畫并置,探索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她還引領了一個完全民間的文學流派——素葉,素葉的作家大都不求功利,外頭知道的人也不多,但他們自得其樂。
“事實上,即使在香港,也有很多人不熟悉西西。十個人里或許九個人不知道她。她很早就退休了,生活簡樸,也很少出來活動。”許子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西西最受歡迎的小說是《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這篇被選進很多香港中學教材,但她也有很多作品比較難讀,在強調(diào)通俗和流行的香港市場并不占優(yōu),反倒是在臺灣還得到了更多關注。
“香港的主流還是流行文化,西西是一座孤島,但這座島上郁郁蔥蔥?!?/p>
小說家西西 出版社供圖
(三)
那么,西西的文學意義就限于香港嗎?
絕非如此。
以《我城》為例,這是一部被認為開創(chuàng)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先河的作品。許子東不久前才和研究生討論了《我城》,有來自大陸的學生對它感到新奇——怎么像小孩寫的一樣?許子東就說,這個作品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完全從底層勞動者的角度來寫。
在許子東看來,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里有三類人最重要,一類是知識分子,一類是官員干部,一類是勞苦大眾,三類人的關系變化貫穿了百年中國小說。其中也有一些基本規(guī)律,比如有時官員不好,有時知識分子不好,但民眾大部分時候都是好的,可憐的。
“可反過來說,寫民眾的小說很少有完全從民眾角度去寫的,即便是寫民間疾苦,也往往是知識分子的記錄,比如祥林嫂是苦的,可是她的故事是通過‘我’來說的;阿Q是苦的,但他的故事是作家來敘述的;福貴也是苦的,但他的苦是講給一個文青聽的?!睆倪@個意義上說,《我城》就非常特別,它寫了一堆勞動人民,但都是自己講自己的故事,不需要通過知識分子或者官員發(fā)聲。
另一方面,在許多有關民眾的敘事里,老百姓是受苦的,被侮辱的,但《我城》里的勞動者很陽光,很正能量,他們同時代表了香港一代人的自信和努力。
“所以,《我城》不僅對香港文學非常重要?!痹S子東說,“它在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里,也別具意義?!?/p>
(四)
許多作家都非常欣賞西西。
莫言說,西西飛揚跋扈的想象力和勇往直前的先鋒精神,在上世紀的華語文學寫作中獨樹一幟,她的學養(yǎng)、閱歷以及她寬博仁慈的胸懷,使她的著作具有了獨特的人文價值。
余華直言:“一直以來,我們都驚愕于西西的成功之中。西西的寫作方式建立在兩個世紀以來的讓作家們感到危險的寫作上?!?/p>
王安憶認為,西西是香港的說夢人。
……
許子東第一次見西西是在1988年,那年王安憶和吳亮來香港,西西請大家飲茶?!拔魑饕恢标P注大陸純文學作家的作品。她其實是最早將大陸新時期小說介紹到臺灣的香港作家?!蔽魑飨群鬄榕_灣洪范書店主編了四本八十年代的中國大陸小說選集《紅高粱》《閣樓》《爆炸》《第6部門》。
后來許子東接手香港短篇小說選,他同樣找西西、劉以鬯、也斯幫忙。西西給了許子東很多建議,這些建議讓許子東覺得“西西不僅代表香港,也屬于世界?!?/p>
目前,西西已有《我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飛氈》《哀悼乳房》《看房子》《猿猴志》《手卷》《胡子有臉》《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傳聲筒》《西西詩集》《候鳥》《哨鹿》《我的喬治亞》《欽天監(jiān)》等多部作品有了簡體中文版。或許還有讀者看過以她的長篇小說《哀悼乳房》改編的電影《天生一對》(任賢齊、楊千驊主演)。
《白發(fā)阿娥及其他》
今年年初,西西的晚年代表作、短篇小說集《白發(fā)阿娥及其他》簡體中文版出版。書中分為兩卷,“白發(fā)阿娥”卷收入西西寫于1980年到2000年的八個短篇,溫柔地呈現(xiàn)了城市老人的生活方式;“其他”卷收入西西晚年所寫的風格多樣、帶有先鋒氣質(zhì)的短篇、短章,是西西晚年仍堅持文學探索的精神閃光。
《哨鹿》和《我的喬治亞》
(五)
在朋友們的印象里,生活中的西西充滿了童心,她喜歡看畫、旅行、筑娃娃屋、縫毛熊;她到歐亞各地的旅行專注于“看房子”,為那些房子及房子里的人寫下旅行筆記;她訪遍亞洲各動物園、保育中心、熱帶雨林,探察猿猴原貌,寫下《猿猴志》。有人說,她其實是一個專心于“游戲”的說夢人。
就連筆名“西西”,都和一個游戲有關。
“我小時候喜歡玩一種叫做‘造房子’又名‘跳飛機’的游戲,拿一堆萬字夾纏作一團,拋到地面上劃好的一個個格子里,然后跳跳跳,跳到格子里,彎腰把萬字夾拾起來,跳跳跳,又回到所有的格子外面來。”
在她看來,“西”是一個穿著裙子的女孩子兩只腳站在地上的一個四方格子里。如果把兩個西字放在一起,就變成電影菲林的兩格,或為簡單的動畫,一個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飛機”游戲。西西,就是跳格子。
因為右手逐漸失靈,晚年西西開始學做布偶。在接受英國記者、自由撰稿人梅根·沃爾什(Megan Walsh)的郵件采訪時,西西說,做布偶也是“另一種寫作”,“有時你拿起筆,有時用 布料、用馬海毛。在人生的不同的歷程里,遇到轉折,甚至挫折,主要是疾病吧,我有點失望,但不會絕望,不要怕,總有辦法的,因為我還有左手,我就學用左手寫作,寫了十多年,我不是又寫了許多東西?我只是行動不太方便,寫得慢了點罷了?!?/p>
參考文獻:
蔡志全.香港作家西西訪談[J].華文文學,2021(0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