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金潤《溪山真賞圖》卷為其傳世繪畫孤本。此圖系金潤為其女婿陳鋼所繪。畫作雖屬文人逸筆畫法,但與明代前期王紱、謝縉、杜瓊、劉玨、姚綬等文人畫家的畫風明顯有別。金潤在畫卷詩題中言及其畫法與方從義相關(guān),這恰與《無聲詩史》中介紹他“畫法方方壺”的記載相吻合。金潤對元末方從義畫風的傳承,說明雖然明代前期師法董源、巨然、趙孟頫、元四家畫風的文人畫家占據(jù)畫壇主流,但方從義繪畫的影響當時仍然存在。《溪山真賞圖》對全面客觀地認識明代前期繪畫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圖一〕 明金潤 《溪山真賞圖》 卷(局部) 天津博物館藏
〔圖一〕 明金潤 《溪山真賞圖》 卷(局部) 天津博物館藏
〔圖一〕 明金潤 《溪山真賞圖》 卷(局部) 天津博物館藏
〔圖一〕 明金潤 《溪山真賞圖》 卷(局部) 天津博物館藏
〔圖一〕 明金潤 《溪山真賞圖》 卷(局部) 天津博物館藏
天津博物館藏有一件明代金潤《溪山真賞圖》卷〔圖一〕,紙本設色,縱29厘米,橫106.5厘米,為金潤傳世繪畫孤本。此卷曾經(jīng)《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近代為張叔誠收藏,后于1979年捐贈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今天津博物館)。
作品圖繪山巒起伏,云靄浮動,寺觀掩映于叢樹之中,溪橋一側(cè)的松樹上棲有雙鶴。幽徑通于水濱,岸邊構(gòu)有茅屋,林木環(huán)繞,孤舟泛于水面,畫意靜寂而蕭散。畫幅左側(cè)署款:“靜虛寫溪山真賞圖,時年七十四也?!扁j“金氏圖書”朱文方印。作者于拖尾行楷書自作七言古體詩一首:
海天氣重春雨多,洗出崖岫堆青螺。板橋無人流水急,幾家茅屋依山阿。礬頭磊石欹野樹,若翁見之皆畫意。常時坐看白云生,愛此溪山最佳處。夜深夢訪方方壺,授我五色珊瑚珠。謂是古媧補天法,余墨染作煙霞圖。抉下銀河數(shù)千尺,洗我胸懷勞眼力。不如持向太華峰,且對斜陽懸石壁。蒼松頂高雙鶴棲,摹得霜翎千歲姿。麻姑不來玉芝老,便當借此一只騎。
后題:“成化戊戌孟春吉旦,中憲大夫知南安府致仕、加封中議大夫贊治尹,江左靜虛翁書。”鈐“伯玉”朱文方印、“神仙中人”朱文方印,迎首鈐“壺天”白文長方印??芍俗骼L于成化戊戌(十四年,1478),金潤時七十四歲。
卷前有歐陽序篆書引首,拖尾金潤詩題后,依次有吳寬、馬迪、陳璚、杜堇、鐘山外史性嘉、周孟中、蔣誼等詩跋。
一
關(guān)于金潤,明焦竑《國朝獻征錄》、明《南安府志》及明、清《上元縣志》等文獻中都有記載。迄今所見文獻中,記載較為翔實的為明代童軒所撰《南安府知府、封南京刑部右侍郎金公潤墓碑》(以下簡稱《金公墓碑》)。童軒與金潤大約為同時人,且為同鄉(xiāng),其記載應可采信。明萬歷抄本《上元縣志》、清康熙版《上元縣志》所列金潤傳記,基本都據(jù)童軒《金公墓碑》改寫而成。明嘉靖刻本《南安府志》中對金潤的記述則十分簡略。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金潤字伯玉,號靜虛,占籍江蘇上元,生于永樂三年(1405),卒于弘治六年(1493),享年八十九歲。金潤于正統(tǒng)三年(1438)三十四歲登應天府舉人,后被授兵部司務,在瓦剌犯境及土木堡之變前后多有建言獻策,時被采納,為于謙等所賞識。因是,他約于景泰七年(1456)被擢升為南安知府,成化元年(1465)六十一歲時致仕歸。在《金公墓碑》中,多是對金潤從政經(jīng)歷的記述,于其繪畫,惜寥寥數(shù)語:“時或寓筆山水間,天機所到,咫尺萬里,人皆寶之?!眱H言其能繪山水畫,未作更多介紹。
對金潤繪畫稍多一些記述的是明萬歷間周暉所著《金陵瑣事》,其中“畫品”記: “金太守潤,字伯玉,號靜虛。工山水,神會天出,傳世者絕少。予曾見其《長春龕》卷,乃公宦游所見呂洞賓故事。”“畫談”記:“金靜虛先生在南安太守府中,古廟前有空心枯樹一株。忽乞食道人坐于樹中,遂發(fā)生枝葉,感動郡人,觀者如市。道人忽不見。追思道人,布袍上有補痕,宛成‘呂’字,知是洞賓顯化。靜虛先生異其事,畫成一卷,名曰《長春龕》。題詩者三十余人。予從市上賣得,盛仲交借去未還?!?nbsp;
此外,明末清初的幾部畫史著作亦對金潤有簡單介紹。如朱謀垔《畫史會要》記: “金潤,字伯玉,號靜虛,官至太守。工山水,神會天出,傳世甚少。有《長春龕》卷,乃公宦游所見呂洞賓故事?!毙烨摺睹鳟嬩洝酚洠?nbsp;“金潤,字伯玉,號靜虛,江寧人,官至郡守。所畫山水,天真橫溢,推為神品?!苯B書《無聲詩史》記: “金潤,字靜虛,金陵人。書類趙松雪,畫法方方壺,圖成,每自題詩其上,清爽可喜。仕至郡守?!?/p>
《畫史會要》《明畫錄》的內(nèi)容未出《金陵瑣事》記述范圍,相較之下,《無聲詩史》則特別指出了其“書類趙松雪,畫法方方壺”的書畫藝術(shù)特征。
二
那么,金潤此作是畫與誰的呢?作者在畫卷及詩題的款識中均未注明畫與何人,而卷后馬迪在詩跋題記中則有著較為清楚的介紹:“南安太守金公,今南京少司寇縉卿之尊府,鄉(xiāng)進士陳君堅遠之岳翁也。公之畫,妙絕一時,詩亦清麗。以堅遠久寓京師,手作斯圖并詩以寄之。余往年獲拜公于金陵里第,茲復識堅遠于金臺逆旅,翁婿之間幸內(nèi)交焉。”說明此圖是金潤畫與其久寓京師的女婿陳堅遠的。
考陳堅遠名鋼(1433-1496),江蘇上元人,祖父、父親均為當時的名醫(yī),祖父曾在太醫(yī)院供職。陳鋼改事舉子業(yè),成化元年(乙酉,1465)登鄉(xiāng)試舉人,后曾任黔陽知縣、長沙通判。明倪岳撰有《明故湖廣長沙府通判陳君墓志銘》(以下簡稱《陳君墓志銘》),明顧璘撰有《長沙通判陳公鋼傳》,對陳鋼的生平有著較為全面的記述。金潤繪此圖時,陳鋼已客居北京多年,久試不第。對此,倪岳在所撰《陳君墓志銘》中,對陳鋼這一時期的生活狀態(tài)有著真切的描述:“成化初,予官翰林時,郡人陳君堅遠領(lǐng)南畿鄉(xiāng)薦,來謁予世翰堂,癯然若不勝衣,而言動不茍,溫然君子人也。再試春官不偶,即挈家京師,僦屋隆福橋西,蕭然一室,兀兀以事問學,四方之士多從之游。如是者蓋十余年,卒以不偶有司,乃棄去。就選銓曹,拜黔陽知縣?!?/p>
吳寬跋金潤《溪山真賞圖》七言絕句一首,款識:“庚子九月五日,偶過堅遠兄書齋,閱太守金公畫卷,題此紀之?!薄案印保ǔ苫辏?480)已是金潤作此圖兩年之后。在吳寬《匏翁家藏集》中收錄了一首《送陳堅遠》,亦約略記述了陳鋼的這段經(jīng)歷:
杏園事落莫,已過燕都春。有司愧淺陋,使子志不伸。銓曹重縣令,謂此民所親。終然被簡拔,去慰黔陽民。黔陽在西南,地與川蜀鄰。茫茫沅湘間,曷置子一身。
朝廷不忘遠,一視同其仁。遠人德乃服,勞子以撫循。子昨來都下,本作觀國賓。買屋柴市南,地偏避車塵。十年艱旅食,家人總。我數(shù)往扣戶,子輒起正巾。清談盡款曲,書畫復前陳。客中易交結(jié),何人最情真。如子兄弟賢,氣力安能振。庶幾年尚壯,美玉終難湮。洞庭木葉下,水落當知津。扁舟逐去雁,悵望遠行人。
此詩概述了陳鋼為應試而離鄉(xiāng)客居京城十年,因連年應試終不中第,無奈之下,出任地處西南偏僻的黔陽知縣,詩中充滿了作者的寬慰情意。此詩雖未注明創(chuàng)作時間,但編排在《辛丑仲山自寧陽回過宿同朝正旦》一詩之后,應亦作于辛丑年(成化十七年,1481)。倪岳在所撰《陳君墓志銘》中亦記述陳鋼“辛丑往蒞黔陽邑”。
綜合以上信息,可知金潤在成化十四年繪制《溪山真賞圖》并寄予遠在京城的女婿時,陳鋼已客居北京十余年之久,以舉人身份連續(xù)多年應試不第,已年屆46歲。金潤當深知其此時的心境,寄去此作,有慰藉之意。三年后,陳鋼終于放棄了進士的考試,前往黔陽出任知縣。
三
考察金潤《溪山真賞圖》的畫風,明顯屬于文人的逸筆畫法,而與當時宮廷畫家、浙派嚴整勁健的畫風無涉。
明代前期文人畫家的山水畫風更多受董源、巨然、趙孟頫、元四家的影響,無論是明初之陳汝言、徐賁,抑或是較金潤稍早或大致同期的王紱、謝縉、杜瓊、劉玨、姚綬等都是如此。
〔圖二〕 明王紱 《隱居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三〕 明王紱 《北京八景圖》 卷之二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三〕 明王紱 《北京八景圖》 卷之四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溪山真賞圖》以屈曲的筆觸勾皴山石,以淡墨和花青渲染,坡石中偶夾雜類似小斧劈皴的畫法,畫風蕭疏。將其置于明代前期文人畫家的傳世作品中,會感到畫風有些另類。將之與王紱《隱居圖》〔圖二〕《北京八景圖》〔圖三〕、謝縉《云陽早行圖》〔圖四〕《東原草堂圖》〔圖五〕、杜瓊《山水圖》〔圖六〕《疊嶺松溪圖》〔圖七〕《報德英華圖》(故宮博物院藏)、《友松圖》(故宮博物院藏)、劉玨《臨梅道人夏云欲雨圖》〔圖八〕、《清白軒圖》〔圖九〕、姚綬《秋江漁隱圖》〔圖十〕等作品比較,可以看到《溪山真賞圖》的畫法、畫風與上述作品的區(qū)別都比較明顯。王紱等諸家的繪畫風格雖也各有特點,但在師法董源、巨然、趙孟頫及元四家這一大的格局上是趨同的。
〔圖四〕 明 謝縉 《云陽早行圖》 軸 上海博物館藏
〔圖五〕 明 謝縉 《東原草堂圖》 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圖六〕 明杜瓊 《山水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七〕 明杜瓊 《疊嶺松溪圖》 軸 四川博物院藏
〔圖八〕 明劉玨 《臨梅道人夏云欲雨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圖九〕 明劉玨 《清白軒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采自《中國繪畫全集》第11冊,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第9頁
〔圖十〕 明姚綬 《秋江漁隱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那么,金潤的這種畫風究竟來源于何處呢?
〔圖十一〕 元方從義 《溪橋幽興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圖十二〕 元方從義 《林屋幽居圖》 卷 故宮博物院藏
細讀金潤卷后詩題,其中透露了一些消息。詩中有如下二句:“夜深夢訪方方壺,授我五色珊瑚珠。謂是古媧補天法,余墨染作煙霞圖?!秉c出此圖畫法與元代畫家方從義有關(guān)聯(lián)。這也與《無聲詩史》中記述他“畫法方方壺”相吻合。方從義是元代后期擅長山水畫的道士,從其傳世作品看,是一位面貌多樣的畫家。既有受董源、巨然影響的《神岳瓊林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武夷放棹圖》(故宮博物院藏);也有追蹤米友仁、高克恭的《山陰云雪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白云深處圖》(上海博物館藏);還有畫風蕭散的《溪橋幽興圖》〔圖十一〕《林屋幽居圖》〔圖十二〕;更有已屬墨戲,畫風奇異的簡筆山水《高高亭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比較起來,金潤《溪山真賞圖》的畫法、畫風更接近于方從義荒率一體的《林屋幽居圖》和《溪橋幽興圖》。方從義在元代畫壇的地位雖然不能與趙孟頫、高克恭、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這些主流畫家相比,但也具有一定的聲望與影響,當時即有學生承襲其畫風。方從義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元代后期,明初洪武間尚在,《溪橋幽興圖》即作于洪武十二年(1379)。而方從義弟子們?nèi)朊骱蠡顒拥臅r間,當比其師延續(xù)得更久。因此,在明代前期,方從義的山水畫風應該仍在一定范圍內(nèi)影響、傳承。金潤在習畫過程中,完全可能接觸到方從義或其弟子們的作品,并受到此種畫風的影響。
相較而言,明代前期的傳世繪畫作品仍嫌稀少,這直接制約了我們對這一歷史時期繪畫的認識與研究。金潤《溪山真賞圖》使我們了解到,在明代前期仍有畫家在師法方從義的畫風,這一流派的影響仍在一定范圍內(nèi)存在。之后,董源、巨然、元四家的繪畫日益被視為正宗,而方從義的畫風便被逐漸淹沒在元四家的洪流中。明清畫家再提及臨仿方從義時,往往已都不免流于概念化。金潤這件作品對復原明代前期畫壇的客觀原貌,對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研究明代前期繪畫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
手卷的引首篆書“溪山真賞圖”,款署“歐陽序”,鈐“歐陽序印” “聽秋齋”二印。拖尾依次有吳寬、馬迪、陳璚、杜堇、鐘山外史性嘉、周孟中、蔣誼等詩跋。題引首和跋者與陳鋼均是同時代人。其中,馬迪的詩跋款識為“時成化己亥夏六月未盡二日,仁和馬迪書于玉河之寓館”。說明馬迪在金潤完成此作后的次年即看到畫作,是第一位題跋者,題寫的地點就在北京。跋者中僅“鐘山外史性嘉”其人待考。題跋至蔣誼止,未再有后人作跋。
題跋的體裁均為詩歌,內(nèi)容大多是對畫卷作者和畫作的贊美,有些也提及畫卷作者與陳鋼之間的關(guān)系和創(chuàng)作背景。如:“陳君妙中東床選,重是多年不相見。只尺新圖遠寄將,情逾一匹好東絹。”(馬迪)“緬懷東床人,未許濯塵鞅。安得縮地術(shù),同此探幽賞。潑墨脫巾衣,貌出真景象。圖窮逸興長,題詩幾絕響?!保惌W)“南安太守白鶴軀,灝露瀼瀼口能吸。宋之米芾唐王維,妙墨佳詩何處覓?偶涂一紙溪山真賞圖,遠寄長安果無敵。長安佳倩才且良,時時展卷張高堂?!保ㄊY誼)等等,多恭維溢美之詞。但其中也有詩跋抒發(fā)感慨,情真意切。如杜堇詩跋即言:
不棹范蠡舟,那得五湖名。不著靈運屐,空有東山情。十年食京師,白戰(zhàn)幾縱橫。黃金汩人心,身等春雪輕。況飲燕市酒,悮起結(jié)豪英。拔劍慨千古,期許誅不平。斷彼是非論,歸與兒輩爭。鶴豈籠內(nèi)棲,魚在釜中行。春屋花又好,燕子還營營。豈無江海愿,心跡偶未清。醉筆紀大夢,一笑不敢成。昨來郗鑒書,寄君乃無聲。示以高世志,煙霞喚初盟。雖弗掉臂往,聊假洗塵纓。因羨有道者,宜其小浮生。
杜堇因有試進士不第遂絕意仕進的經(jīng)歷,故能深刻理解陳鋼此時的境遇與心情,其詩并非泛泛應酬之辭,而是直抒胸臆,發(fā)出深深的慨嘆,直抵人心。杜堇是明代中期杰出人物畫家,此詩作于其早年,當是研究其思想行徑的重要資料。
歐陽序的傳世書作很少,引首篆書雖僅寥寥數(shù)字,但風格渾穆,是珍貴的明代書法史料。
五
畫幅右下角鈐有“陳氏嗣宗圖書”朱文長方印,據(jù)篆刻風格和印色,應是卷中時代最早的藏印,推測此印為陳鋼家族收藏印?!靶輰幹熘嗾洳貓D書” “朱之赤鑒賞” “臥庵所藏”諸印為明末清初書畫鑒藏家朱之赤的印記?!皡且嘞仁詹赜 薄皡亲谟裼 薄皶V畫癖”“從吾所好”“子孫保之”等印應為清康熙間蘇州收藏家吳宗玉之鑒藏印。卷中鈐有清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諸藏印。后隔水鈐“通州張文孚珍藏”印為近代天津書畫收藏家張叔誠藏印。卷中另有“寶言堂” “以齋珍賞” “白齋手緘”等鑒藏印待考。由此可以約略推知,此卷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傳承于陳鋼家族中,大約于明末清初釋出,轉(zhuǎn)為朱之赤所藏。清康熙間歸蘇州收藏家吳宗玉(亦先)所有,乾隆間入藏清內(nèi)府,近代為張叔誠收藏。1979年,張叔誠將其收藏的書畫作品捐贈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此作即在其中。
此卷雖經(jīng)朱之赤收藏,但《朱臥菴藏書畫目》中未見著錄。清《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著錄。
周暉在《金陵瑣事》中即特別指出金潤的繪畫“傳世者絕少”,可見在明代萬歷時其作品已很少見了??赡芫売诮饾檪魇雷髌返南∩伲又渥髌凡粚儆诋敃r畫壇文人繪畫的主流畫風等因素,以往對金潤此圖關(guān)注、研究得都較少?!断秸尜p圖》卷不僅對豐富金潤的繪畫史料具有重要意義,且對復原、綴合明代前期繪畫歷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作還保留了明代書法史、文學史的相關(guān)珍貴資料,展現(xiàn)了當時文人科舉應試之路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文人間的交往等等。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定能將畫卷的內(nèi)涵更多地開掘出來。
(本文作者單位為天津博物館,原文標題為《金潤〈溪山真賞圖〉卷的初步研究》,全文原刊于《故宮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