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唐代閻立本《步輦圖》領銜,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

“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開幕式。除了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元代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等書畫展品之外,還有大批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文物藏品。

4月28日,“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開幕式。除了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元代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等書畫展品之外,還有大批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文物藏品。

此次展覽是2021-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援藏項目“基于故宮與西藏文物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的成果展示,也是反映元、明、清三代民族關系史的大型綜合性展覽。

展覽現(xiàn)場


“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分為“花開滿路——西藏地方與內地的交往”“花繁葉茂——認同與歸宿”“春華秋實——豐碩的文化成果”三個主題單元,以“花卉”象征西藏與內地各民族相互交融的過程。展覽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來自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下屬各單位及薩迦寺管委會的文物13件(套),故宮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元代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等書畫展品之外,還有大批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宮博物院藏《滿文大藏經》、布達拉宮藏永樂帝像、薩迦寺藏八思巴初見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題材文物的風格多樣性及其藝術魅力。

第一單元為“花開滿路——西藏地方與內地的交往”。該單元一方面體現(xiàn)西藏向宮廷進獻的物品及路線,涉及唐蕃會盟、茶馬古道,明清朝覲制度。另一方面展示中央對西藏的回贈,這方面的文物,故宮和西藏都有收藏,比如荷包、緞匹、佛像、法器、瓷器、如意、玻璃器、天文儀器等。說明西藏與內地及宮廷的交往源遠流長,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展廳中線從北至南依次陳設有松贊干布唐卡、唐蕃會盟碑(復制品)、唐代閻立本 《步輦圖》卷,記錄了唐蕃友好交往的歷史。在展廳設計上,借鑒了西藏大昭寺的建筑特點。

唐代閻立本繪《步輦圖》卷 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完整圖見文末


唐代閻立本繪《步輦圖》卷 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唐貞觀八年(634),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臣到長安,向唐朝求婚聯(lián)姻,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貞觀十五年(641)春天,松贊干布派噶爾東贊(祿東贊)到長安來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則派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進吐蕃。文成公主除了帶去中原地區(qū)的很多文化典籍外,隨行的還有各種行業(yè)的工匠,對于促進吐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畫面右側繪唐太宗坐于六女侍所抬的步輦上,兩側各有一女侍舉扇,后跟隨一女侍舉傘,太宗著圓領袍服,手握一長方形盒置于膝上。左側有三人面對太宗躬身而立:著朱色圓領長袍、雙手執(zhí)笏、臉上長滿髭須者,為唐朝官員;著圓領對襟長袍、上飾內有鳥獸的團花紋者,為吐蕃使臣祿東贊;著白色圓領長袍、雙手執(zhí)笏者,一般認為是翻譯官。

松贊干布唐卡(故宮博物院藏)(18世紀繪)


松贊干布(617-650)是吐蕃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在位期間,統(tǒng)一西藏,創(chuàng)制吐蕃文字,與唐朝聯(lián)姻。畫中松贊干布以輪王坐姿坐于裝飾華麗的寶座之上,左手持法輪,右手持白蓮。寶座兩旁,分別立有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稍前側手持經書者為藏文的創(chuàng)制者吞米桑布扎,蓄須持杖者被認為是吐蕃大臣祿東贊。在西藏傳統(tǒng)中,松贊干布被認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吐蕃贊普赤祖德贊派使者與唐朝在長安舉行盟誓,并將誓文用漢藏兩種文字對照,刻石立碑于長安興唐寺前。長慶二年,雙方使者又在邏些(今拉薩)重誓,立碑于大昭寺前。目前僅拉薩長慶會盟碑尚存。碑通高5.6米,由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組成,碑座為龜趺座。碑四面刻字,左半藏文橫書,為古藏文;右半漢文直書,字體為正楷。西面刻漢藏兩體對照的盟文,東面刻藏文盟文,南北兩面刻唐蕃參與會盟的官員名單。碑文忠實記錄了唐朝與吐蕃政權以舅甥情誼,會盟立誓、信守和好、合社稷為一家的內容,見證了漢藏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歷史。

展覽第二單元為“花繁葉茂——認同與歸宿”。該單元體現(xiàn)民族交流,重點體現(xiàn)為政治上的認同與歸宿。“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元明清歷朝統(tǒng)治者既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習俗,又注重政令統(tǒng)一,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西藏地區(qū)制定相應政策,西藏與中央建立了緊密關系。展廳設計上,該單元參考了故宮雨花閣的建筑布局。

永樂帝畫像唐卡 (布達拉宮藏)明(1368-1644)


展品永樂帝畫像唐卡來自布達拉宮。明成祖朱棣(1360-1424),身穿黃色龍袍端坐在龍椅寶座上,頭戴翼善冠,龍袍盤領窄袖,前后及兩肩各金織盤龍,腰束鑲玉銙帶。

銅鍍金八思巴像 (西藏博物館藏)(16-17世紀)


西藏博物館的銅鍍金八思巴像 ,頭戴薩迦派圓頂僧帽,雙手說法印,跏趺坐。八思巴(1235-1280)全名八思巴羅追堅參,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南宋寶祐元年謁見蒙古親王忽必烈,忽必烈即位后被尊為國師,統(tǒng)領全國佛教事務,同時也是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務的官員。八思巴是蒙古新字的創(chuàng)制者,也是組織翻譯漢梵典籍為藏文的學者,為國家統(tǒng)一作出了巨大貢獻。元朝薩迦派最受尊崇,封敕薩迦派帝師就有14位,這些高僧長期駐錫北京,兼帝師與西藏最高首領的雙重角色,八思巴便是最著名且地位最高的一位。

該單元還展出了元代趙孟頫書《帝師膽巴碑》卷、清代檀香木觀音菩薩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巴丹益西唐卡等展品。

元代趙孟頫書《帝師膽巴碑》卷


銀鍍金三世嘉章呼圖克圖若必多吉像(故宮博物院藏)


展覽的第三單元為“春華秋實——豐碩的文化成果”。清朝整理翻譯了多語種大藏經和單本佛經并刊印頒賜全國,編撰和刊刻了多部多民族語言類字典等工具書作為輔助讀物。該單元挑選明清宮廷刊刻出版的重要經書和多民族語言文字類的工具書展出。例如故宮博物院藏的《清文翻譯全藏經》、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西番譯語》等。

《清文翻譯全藏經》


《御制五體清文鑒》(故宮博物院藏)


根據文物保護要求及參照慣例,展覽中的宋元及之前的書畫作品將在展出一個月后更換為復制品。4月29日至7月30日,展覽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對公眾展出。

下圖為唐代閻立本繪《步輦圖》,請旋轉手機觀看。

唐代閻立本繪《步輦圖》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