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夏的到來,夏天的腳步正越來越近,但氣象意義上的入夏還需時日。事實上,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都像是某一個季節(jié)的“預告片”。中國的古人如此編排節(jié)氣,蘊含著一種前瞻性、規(guī)劃性。
具體而言,立夏節(jié)氣在每年陽歷5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45°時開始。從農(nóng)歷上看,立夏一般是從農(nóng)歷四月前后開始,所以立夏又叫“四月節(jié)”。
說到“夏”,不要只想到炎熱酷暑。中國古稱華夏,“華”與“夏”,都是美好的詞匯。古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是盛大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立夏時節(jié),天地萬物、草木鳥獸,都開始呈現(xiàn)出盛大繁榮的景象。
立夏時節(jié),我曾大步行走在上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風貌保護區(qū),只見法國梧桐的葉子已然濃綠茂密,枇杷結(jié)出一簇簇青綠色的果子,“網(wǎng)紅”武康大樓顯露著挺拔的船型身姿。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氣味,花香、草香、樹香、果香,有的濃香,有的苦澀,有的酸臭,混合在一起,怪好聞的,有如酒神調(diào)制的雞尾酒。這是生命力勃發(fā)的味道,這是暮春初夏的味道。
【風物一】杜鵑
說起立夏的風物,我首先想到的是杜甫的這一組詩:
絕句二首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這是杜甫遭遇安史之亂、流寓巴蜀一帶所作的。讀到這組詩,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
碧綠的江水從狹窄險峻的山峽中奔涌而出,傾瀉到一片開闊的淺灘之上。水流減緩,愈加澄澈。江邊的灘地上,鋪滿大大小小、光滑圓潤的鵝卵石。純白的江鷗在水面上飛翔,忽高忽低。它們瞅準機會,一個猛子扎下去,瞬間銜起一條細長的小魚。
江鷗是矯健而靈動的,江岸灘地上的鴛鴦,卻在暮春初夏的暖陽之下,慵懶而愜意。它們成雙成對,獨立著一只腳,把嘴巴插在翅膀下,微閉雙眼——難道它們也要飽飽地睡個午覺嗎?
抬眼眺望,山峽青翠。漫山遍野,草木蔥蘢。特別是那一叢叢、一簇簇的野花,紅紅火火,艷麗到仿佛要燃燒起來。那是杜鵑,也叫映山紅。杜鵑,這個名字是美的,它與古蜀帝同名,也與一種鳥兒同名,還有很多女孩也叫這個名字;映山紅,這個名字也是美的,它更加形象,更加接地氣,散發(fā)著勃勃生機。這種花卉,每年總是在立夏前后肆意綻放,大片大片地染紅一座座山頭。
杜鵑是很好的園林景觀植物,現(xiàn)在的城市里多有種植,看上去賞心悅目。不過,更加令人心旌蕩漾的,還是像杜甫所見一樣,是在野外。有一年的春末夏初,我從上海坐高鐵赴長沙,途經(jīng)浙江、江西、湖南,沿途廣袤的江南丘陵地帶,滿山滿谷滿眼“映山紅”,真?zhèn)€是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杜甫這一組詩的創(chuàng)作時令,我認為,是在暮春初夏的時節(jié),也就是立夏前后。因為什么?因為“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這個春天,看看又要過去了,而我,“有客有客字子美”,什么時候可以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呢?
【風物二】薔薇
人們常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猛虎,就在你我心中;薔薇,也恰恰在這個時節(jié)綻放:
重題薔薇
唐 皮日休
濃似猩猩初染素,輕如燕燕欲凌空。
可憐細麗難勝日,照得深紅作淺紅。
早春有梅花,仲春有桃花、杏花、李花、海棠、梨花、櫻花,晚春初夏有薔薇。它們?nèi)紒碜运N薇科。春天眼看過去,夏日已見光景,薔薇科的“科長”終于閃亮登場。
你想過沒有,如此龐大和醒目的一個植物家族,人們?yōu)槭裁匆盟N薇來命名?在我看來,因為它很“居家”,很親民。就像動物世界里龐大的貓科家族,不叫虎科、獅科,偏偏叫貓科,這是一個道理。
我們在“谷雨詩話”里講到過,薔薇,古代又叫“墻蘼”“薔蘼”,它的本意,就是附著在墻上的攀緣類植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此草蔓柔蘼,依墻而生,故名薔蘼”。我們所見的薔薇,確乎是掩映著農(nóng)家的竹籬笆、公園的鐵柵欄,為原本單調(diào)的一道墻增添無盡的綠意和花趣。薔薇無所謂野生、家養(yǎng),基本不需要誰來澆水施肥,就在籬笆上、道路旁“皮實”地生長。
薔薇不濃妝艷抹,但是很耐看。“濃似猩猩初染素”,好似一匹白布染上猩紅顏色?!拜p如燕燕欲凌空”,纖細修長、長滿小刺的花莖上,綠葉濃陰,繁花朵朵,輕盈得就像振翅欲飛的小燕子。你仔細看,沒有一朵薔薇花是長得隨隨便便的,模樣都很標致,而花朵們大大小小攢在一起,更加增添了初夏的感覺。有一個薔薇品種叫“七姊妹”,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就像是在說起可親可愛的鄰家小孩。
“可憐細麗難勝日,照得深紅作淺紅”,明媚的陽光就是化妝師,它仿佛有著穿透力,營造出深深淺淺的薔薇紅,再配上金黃花蕊,這是多么有層次的色彩!
【風物三】紫桐
我且問你,暮春初夏是什么顏色的?
在我的眼里,這個時節(jié)是紫色的。紫荊、紫藤、楝花、豌豆花、蠶豆花,無不是“紅得發(fā)紫”。不過,這些植物多是草本或者灌木,而另有一種高大喬木,開紫色的花,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就是紫花泡桐。
在中國語言文字里,“桐”可以指很多植物:栱桐,一種珍稀物種,花如白鴿;梧桐,又稱“青桐”,盛夏開花,小而淡黃;而我們這里要說的,是泡桐,又稱“白桐”,它的花朵碩大,狀如風鈴、小喇叭,淡紫顏色,香氣濃郁,在樹枝上成排成列,蔚為壯觀。
立夏前后,是泡桐的花期。高大喬木的花朵往往細小、素淡,少有香氣,泡桐則是一個例外。若是在鄉(xiāng)村野外,它往往獨立村頭、田頭,仿佛是這座村莊、這塊田地的“形象大使”;若是在都市之中,它往往低調(diào)地生長在高樓背后,卻把枝葉和繁花撐到五六層樓的高處。
上海歷史最悠久的黃浦江隧道——打浦橋隧道的浦西入口旁,長著幾株高大的泡桐樹。我曾在花開時節(jié)看到它們,那一瞬間,你會忘卻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
我們說說關于紫桐的詩歌吧。
還是皮日休,他曾在《初夏即事寄魯望》中寫道:“夏景恬且曠,遠人疾初平。黃鳥語方熟,紫桐陰正清?!痹瓉?,這份內(nèi)心寧靜,來自“紫桐陰正清”。
元稹和白居易,他們對于唱和這件事是樂此不疲的。元稹曾在《桐花》詩中寫道:“朧月上山館,紫桐垂好陰??上О靛I瑹o人知此心?!卑拙右讋t在收到詩作后回復:“夜深作書畢,山月向西斜。月下何所有,一樹紫桐花。桐花半落時,復道正相思。殷勤書背后,兼寄桐花詩?!币粯渥贤┗ǎ骋r著他們寂寥而相知的心情。
可以再讀一首宋詩,來自宋朝僧人行海:
初夏客懷
綠樹成陰四月天,紫桐花放石池邊。
風光暗換人雙鬢,一別江南二十年。
宋詩的風格與意境,與唐詩已經(jīng)截然不同。淡淡的語氣,平實的字句,蘊含著“極簡美學”的真諦,傳遞著從容平和的心境。兩鬢斑白的詩人,看到小池一角綠樹濃蔭、紫花綻放的泡桐,不覺憶起久別的江南。
這是初夏之夢,一個淡紫色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