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匯海——江浙滬皖海派繪畫名家精品聯(lián)展”(3月31日—5月28日)這些天正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匯聚了江浙滬皖四地文博機(jī)構(gòu)諸多難得一見的海派繪畫精品,系統(tǒng)呈現(xiàn)海派繪畫與其他畫派的不同之處,凸顯海派繪畫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本文聚焦海派名家筆下詩畫江南的春花爛漫。其中,既有小寫意沒骨花鳥畫鴛湖花鳥派張熊、朱偁的清新雅致,也有以書入畫、詩書畫印相結(jié)合的金石大寫意畫派趙之謙、吳昌碩的遒勁渾厚,也有吸收西方透視光影中西融合派程璋、陶冷月的逼真清雅。
冬去春來,萬物復(fù)蘇,百花次第開放,或淡雅怡人,或香艷濃郁,或姹紫嫣紅,或干凈純粹,香氣彌漫,令人陶醉其間樂此不疲,讓人們感受著春的氣息與美好。然而,春來春去,花開花落,時不待人,有人因錯過花期而懊悔,有人因花凋花謝而傷感。好在,圖畫為我們記錄下了花開的美好,以藝術(shù)形式再現(xiàn)春花的爛漫,讓我們可以欣賞,可以回味,感受春天的美好,欣賞藝術(shù)的魅力。百川匯?!銣詈E衫L畫名家精品聯(lián)展正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出中,從中可欣賞到海派名家筆下詩畫江南的春花爛漫。
梅花,傲雪凌寒,冰清玉潔,芳香宜人,或開在寒冬,或開在早春,因其傲骨高潔的品格為文人所喜愛,在“歲寒三友”及“四君子”中均有一席之地。自古文人對梅花情有獨(dú)鐘,觀梅、藝梅、詠梅、畫梅,可入詩,可入畫,深深融入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何遜(約480-518年),字仲言,南朝梁著名詩人,一生極愛梅花,以梅花入詩,梅花因此有“何郎中花”之別名,此后詩句中何遜與梅花密不可分。何遜《揚(yáng)州法曹梅花盛開/詠早梅》:兔園標(biāo)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dāng)路發(fā),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fēng)臺。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應(yīng)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他在揚(yáng)州任職時對梅花情有獨(dú)鐘,后來即便調(diào)任到洛陽,因思念揚(yáng)州梅花,竟請求再去揚(yáng)州任職以便賞梅,可見其對揚(yáng)州梅花的迷戀。梅花在江南處處可見,在歷史上也形成了眾多賞梅的佳處,蘇州鄧尉、揚(yáng)州小香雪、杭州孤山、上海梅花源……早在南北朝時期,陸凱就折下江南梅花一枝,通過驛使寄給遠(yuǎn)在北方范曄以示思念與祝福。南北朝時陸凱作詩《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程璋揚(yáng)州春色圖軸梅花
程璋《揚(yáng)州春色圖軸》描繪的正是在初春時節(jié),人們坐在山水之間的亭子中欣賞盛開梅花的情景。大面積淡綠色的山石,給人以春天的生機(jī)勃勃想象,亭側(cè)、山間的古梅,枝干虬曲欹傾,枝頭白色梅花點點,疏密相間,盡顯老樹新花之美?!皳P(yáng)州春色似瓊臺,萬樹寒香映雪開。也有觀梅詩興在,特尋何遜過江來?!鳖}詩將揚(yáng)州、梅花、何遜聯(lián)系到一起,既可以欣賞梅花之美,也可以體會著何遜與梅花的歷史故事,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陶冷月山水冊頁梅花
陶冷月《山水冊頁》中也描繪了山水間梅花盛開的場景,整體以石青色為主,給人以初春的春寒料峭、清冷的感覺。潺潺流水在溪澗流淌,欹傾的梅花在山間盛開,有一種雅致清新的感覺?!按簛碛墓人陌嵜坊ú菁g。一夜東風(fēng)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guān)山?!?所題詩句出自蘇軾《梅花》二首之一,作于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途中。他以生長在荊棘之中因凜冽的東風(fēng)而飄零飛落的梅花自喻,表達(dá)著不與世人同流的高潔和慘遭他人陷害的憤懣。畫中帶著紅頭巾的老者,或許正是蘇東坡真實的寫照,在山水間的小路上倚杖前行,清冷的氛圍與其心境恰恰相合。
吳昌碩梅花軸
吳昌碩一生與梅花相伴,幼年常常欣賞村外“梅溪”兩岸梅花盛開的美景,中年植古梅于自家庭院——蕪園之中,晚年流連于梅花圣地樂此不疲,死后亦葬在遍植梅花的余杭超山。他視梅花為知己,植梅,賞梅,詠梅,畫梅,為其一生樂事,因有“苦鐵道人梅知己,對花寫照是長技”詩句。此幅以淡赭石加墨粗筆繪制梅花的枝干,中間濃兩側(cè)淡,分枝則以遒勁的篆書筆意穿插交錯,以濃淡不同的紅色點梅花,畫面全在取勢,畫氣不畫形,加上它特有的草書長跋題詩、壓角章,充分展現(xiàn)了詩書畫印結(jié)合的金石氣。梅花鐵骨紅,舊時種此樹。艷擊珊瑚碎,高倚夕陽處。百匝繞不厭,園涉頗成趣。嘆息饑驅(qū)人,揖爾出門去。鈐:“老缶”朱文,“吳昌石”朱文、“但吹竽”朱文印。
牡丹,花朵碩大,色澤艷麗,雍容華貴,素有“花魁”、“國色天香”之美譽(yù)。早在唐代,牡丹就因“國色天香”的高貴品質(zhì)為人們所賞玩,以至“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無論是皇親國戚、達(dá)官貴人,還是文人雅士、平民百姓,對于牡丹推崇備至,在詩畫中為其留下了大量不朽的名作。牡丹花一般在谷雨前后開放,古代皇室富家為了在春節(jié)前后能夠欣賞到牡丹花,往往會請花匠將其置于室內(nèi)加溫或施肥,使其提前開放,這一類催開的花朵又稱為唐花。正月初一為“歲朝”,古人將插有時令鮮花的古器、鮮果、文玩供于幾案之上,以求新年吉祥好運(yùn),彰顯文人之雅趣,稱之為“歲朝清供”。為了迎接新年,人們希望健康、平安、富貴,往往會在家中懸掛一幅帶有吉祥寓意的歲朝清供圖,因此歲朝清供圖深受人們所喜愛。
陸恢等合作歲朝清供圖牡丹
此幅歲朝清供圖由陸恢、吳昌碩、蒲華、黃山壽、吳秋農(nóng)等名家合作所繪,陸恢繪制了盛開嬌艷的牡丹花和頗具古意的漢陶器,顯得極為古雅。此外,其他名家還繪制了象征長壽、多財?shù)哪档ぁ⑺?、白菜,代表文人傲骨、堅貞的茶花、紅梅、柏枝,花卉間穿插揖讓、花卉與器物融合、輔以漢隸的題名,渾然一體,既有清新雅致之風(fēng),又具有古拙金石之氣。
張熊清供圖牡丹
張熊清供圖中的牡丹,設(shè)色亮麗而雅致,又不失活潑,還有梅花、香櫞等清供,也有白菜、蘿卜等常見蔬菜,貼近生活,又不失文雅,具有喜慶吉祥之意。張熊題詩:一例椒盤賞歲華,春光最早到豪家,金閶花匠奪天巧,煖窖催開富貴花。徐邦達(dá)題《好時光》詞:富貴催開春漾,占國色,譜無雙。描取一枝屏六曲,花香忝髩香??烧涞[,輕遇個,護(hù)紅芳。紫幛裁絲錦,盡領(lǐng)好時光。此畫有張熊的題詩、徐邦達(dá)題寫好時光詞一首,既點明了牡丹富貴的吉祥寓意,為畫面提供了詩的意境,也見證了徐邦達(dá)、秦子奇、林今雪等畫家交往的故事。
程璋牡丹富貴圖軸
展廳中最寫實的牡丹花要數(shù)程璋富貴牡丹貓蝶圖了。程璋吸收了西方透視解剖技法,所繪的牡丹花朵碩大,花瓣層層綻放,品種豐富,不僅有常見的紅牡丹,還有“姚黃”、“魏紫”等極品牡丹,花朵形象各異,枝干前后交錯,極具立體感,極為生動傳神。牡丹、湖石、貓、蝶相映成趣,富貴長壽的吉祥寓意更具有代表性。程璋題詩:“國色姿容別,多生富貴家。臨軒一賞后,輕薄萬千花。”
吳昌碩中年牡丹蘭石圖軸
吳昌碩也善畫牡丹,但所作必畫石。他認(rèn)為:“畫牡丹易俗,畫水仙易瑣碎,只有加上石頭,才能免去這兩種弊病”。其中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牡丹,紅花墨葉,以大寫意沒骨筆法寫成,花朵有全開的,有半開的、有含苞待放的,形態(tài)各異,墨葉干濕濃淡層次豐富,枝干以篆書筆法寫出,有水潤的,亦有干澀挺拔的。下部以水墨大寫意寫石,水分充足,以濃墨點苔復(fù)勾輪廓,立體感強(qiáng),而石下一叢蘭花斜下而出,蘭花淡雅而蘭葉以濃墨干筆而寫出,筆力雄強(qiáng),富有金石氣、文人氣,但與晚年作品相比略顯拘謹(jǐn)工致。
吳昌碩晚年牡丹中堂
此幅為吳昌碩晚年的力作,前面是以水墨淋漓的寫意筆法畫成石頭,通過石頭的厚重、沉穩(wěn)壓住整幅作品的陣腳。以赭石、石綠調(diào)墨畫花枝,以醒目西洋紅畫花朵,以墨點花蕊,構(gòu)圖上富有層次感、空間縱深感,色彩上給人一種審美的驚艷與古雅。特別是枝干的畫法,以擅長的石鼓篆書的筆法寫出,加之獨(dú)具特色的草書題詩、印章,顯示了晚年其畫作“寫氣不寫形”的厚重、雄強(qiáng)、遒勁、蒼茫的金石氣特征。吳昌碩草書題詩:“翠豪浥露香,富貴花開早。金谷酒重溫,玉堂春不老”。鈐:“吳昌石”、“寥天一”朱文印。
虛谷朱偁胡璋花卉長卷(局部)
虛谷朱偁胡璋花卉長卷(局部)
虛谷朱偁胡璋花卉長卷(局部)
桃花之美,美在枝干嶙峋,美在花朵嬌艷,美在紅綠相間,美在成林成片,蔚為壯觀。自古關(guān)于桃花之詩句數(shù)不勝數(shù),詩經(jīng)“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杜甫“可愛深紅愛淺紅”,崔護(hù)“人面桃花相映紅”……在朱偁、胡璋、虛谷合作的花卉卷中,朱偁以兼工帶寫的筆法畫牡丹桃花折枝,以墨骨法寫花卉,色彩淡雅,濃淡干濕色墨富于變化,層次感強(qiáng)。為了凸顯桃花之嬌艷和葉片之翠綠,僅畫了白色、淡紫色的牡丹和墨色、淡綠色葉片,在色彩上鮮明對比。虛谷以干筆側(cè)縫所作梅花枝干,枝干穿插、開合得當(dāng),紅花聚散形態(tài)得體,獨(dú)具古拙生澀之特質(zhì)。
周閑為右卿博古花卉屏之桃花
在周閑所繪的博古花卉四條屏中,也出現(xiàn)了折枝桃花,枝干奇曲,錯落有致,花朵姿態(tài)各異,或開放,或半開,或含苞待放,色澤艷麗。圖中所有的古器先以全形拓的技法將其拓印在宣紙之上,將其形狀以立體形式加以展現(xiàn),還可以將其銘文一并呈現(xiàn),然后補(bǔ)繪花卉,形成獨(dú)具特色的博古花卉。折枝桃花畫在古樸的青銅提梁卣之上,將桃花之嬌艷與青銅器的古拙合二為一,顯得極為古雅。
趙之謙海棠花
海棠、紫藤、鳶尾也是春天里綻放,各具特色,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趙之謙繪海棠花團(tuán)扇,花朵姿態(tài)各異,俯仰向背不同,花朵色澤極為艷麗,再配上不同顏色花葉,形成富于變化的絢爛多彩。構(gòu)圖極為飽滿,花卉占據(jù)大部分空間,但也有留白使得畫面更加透氣,右上角題詩一首,以特有隸書筆法寫成,再加蓋印章,整幅畫面和諧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其詩書畫印綜合素養(yǎng),極富有金石韻味。趙之謙題詩:豐宜門外春如海,乞得人間艷福來。鈐:“謙”朱文印。
朱偁花鳥四條屏之紫藤游鴨圖
在朱偁所繪的巨幅春夏秋冬花鳥四條屏中,第一幅為春天紫藤游鴨圖,一棵古藤老干虬枝,盤旋曲折而上,淡淡的紫藤花從枝葉上垂下,三只鴨子在水中悠閑地游著,將“江波暖定鴨先知”詩意以圖畫形式再現(xiàn)。朱偁題詩:“開到藤華春正晚,江波暖定鴨先知?!敝靷犐朴趯懮?,鴨子以白色、灰色、黑色不同的顏色來畫,僅通過濃淡干濕墨色和留白將鴨子的羽毛的質(zhì)感和層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鴨子嘴部鋸齒的細(xì)微處都一一再現(xiàn)。
清 任伯年《三羊開泰圖》
任伯年三陽開泰圖畫面主體為三只顏色、形態(tài)各異的羊,以突出“三陽開泰”的吉祥寓意,以寫意筆法寫成,羊毛、犄角、蹄子等細(xì)部通過墨色濃淡刻畫得極具毛發(fā)質(zhì)感和立體感。在以寫意筆法畫成的山石與羊群之間,又以工筆雙鉤的畫法畫成鳶尾花無疑為畫面增添了春天的生機(jī)感,為兩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過渡,使得整幅畫面富有奇趣。
豐子愷落紅不是無情物圖軸
花開花謝,自然輪回,一切順其自然,不必為花謝而傷感,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hù)花。豐子愷用線描添色簡練的筆法,繪制了媽媽帶著小朋友注視著天空落下的花紅的情景。腳下有雜草,頭頂柳枝隨風(fēng)而動,空中大雁在飛翔,花紅紛紛落下,因為貼近生活才更加生動而感人。
中國畫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對自然高度概括凝練,加以藝術(shù)加工而形成?;B畫尤重寫生,畫家通過準(zhǔn)確、細(xì)致地觀察,捕捉到大自然生動的瞬間,或以嚴(yán)謹(jǐn)細(xì)膩工筆畫法和五彩斑斕的色彩再現(xiàn)花鳥鮮活靈動之美,或以凝練、概括甚至夸張變形的寫意畫法,來表達(dá)對自然花鳥之美的理解和感悟,在似與不似之間。畫家往往作畫之前,要經(jīng)過縝密的構(gòu)思,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做到畫面的主次分明、虛實相間、開合得體、疏密聚散有度,使得畫面富有節(jié)奏感、層次感,師法自然,高于自然,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p>
海派繪畫的花鳥畫家來自江浙滬皖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師承和繪畫傳統(tǒng)。來到上海后,為了適應(yīng)市場的需要,他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融合古今中外,形成了雅俗共賞又獨(dú)具特色的繪畫風(fēng)格。在海派名家筆下的春花爛漫中,既有小寫意沒骨花鳥畫鴛湖花鳥派張熊、朱偁的清新雅致,也有以書入畫、詩書畫印相結(jié)合的金石大寫意畫派趙之謙、吳昌碩的遒勁渾厚,也有吸收西方透視光影中西融合派程璋、陶冷月的逼真清雅。此次展覽中不僅展出了名家筆下春天的花鳥畫,還有的一年四季的花鳥畫、經(jīng)典人物故事畫和意境幽遠(yuǎn)的山水畫。海派繪畫不同于傳統(tǒng)畫派,不是以畫家籍貫或師承流傳為特征的流派,畫家多元,師承各異,風(fēng)格多元,勇于創(chuàng)新,流派自由,藝兼眾美,風(fēng)格鮮明,精彩紛呈,名家輩出。
(作者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