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嘗試從地質(zhì)時間尺度看待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多大?近幾十年以來,由于人類活動加劇而造成的全球環(huán)境和氣候問題,不僅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未來帶來重大挑戰(zhàn),對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也造成巨大的影響。在許多科學家們看來,新的地質(zhì)時代

【編者按】

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多大?近幾十年以來,由于人類活動加劇而造成的全球環(huán)境和氣候問題,不僅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未來帶來重大挑戰(zhàn),對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也造成巨大的影響。在許多科學家們看來,新的地質(zhì)時代“人類世”(Anthropocene)或已到來。

1999年普利策非虛構類圖書獎作品《昔日的世界:地質(zhì)學家眼中的美洲大陸》記錄了一次跨越20年的旅行寫作,作者約翰·麥克菲偕同不同的地質(zhì)學家在美國北緯40度附近取一個橫截面,來回穿行,從巖石中解讀北美大陸在幾億年前甚至幾十億年前的滄海桑田。

在地質(zhì)學家的眼中,一百萬年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對于解決大多數(shù)問題來說,這是所需要的最短時間。而人類的大腦可能還沒有演化到能夠理解深層時間(deep time)的程度。但是,如果嘗試從地質(zhì)時間尺度看待人類活動,我們也許就能把自己從人類的時間期限中解脫出來一點兒,獲得一絲平靜。本文摘自《昔日的世界》第一篇“盆嶺省”。

《昔日的世界:地質(zhì)學家眼中的美洲大陸》書封


為了確立我們?nèi)祟愒跁r間序列中的位置,我們顯然對那些已經(jīng)消失和瀕臨滅絕的物種欠了一筆不可估量的債,如果神鷲、北美狐、人類、黑足鼬和三趾樹懶依次排列在走向下一個大滅絕隊伍的最前面,那么,沒有什么比平靜地接受這個序列更令人沮喪的了。負鼠可能出現(xiàn)于白堊紀,一些蛤蜊可能出現(xiàn)于泥盆紀,牡蠣則出現(xiàn)于三疊紀,但是對于海洋中所有的各種牡蠣來說,似乎每個時期都有一個物種永遠消失了。如果你是一只負鼠,那你存在于地球上的時間可能比上帝還長。

新生代是在白堊紀大滅絕之后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這段時間。19 世紀 30 年代,人們根據(jù)存活到現(xiàn)在的軟體動物物種的百分比把新生代做了細分。例如,從 3500 萬年前結束的“始新世”(Eocene)開始,大約有 3.5% 的軟體動物物種幸存到今天。始新世的意思是“近代的黎明”。第一匹馬出現(xiàn)在始新世,它看起來像一只玩具牧羊犬,只有三個拳頭那么高。從中新世(Miocene,意思是“近代物種的數(shù)量中等”)開始,大約 15%的軟體動物物種存活下來;從上新世(Pliocene,意思是“近代物種的數(shù)量增多”)開始,這一數(shù)字接近 50%。就生物而言,軟體動物是特別堅忍的物種。隨著大草原變成凍土帶,冰從北部向南擴展,很多哺乳動物在上新世都減少了。從更新世(Pleistocene,意思是“近代物種的數(shù)量最多”)開始,90% 以上的軟體動物都還活著。更新世在傳統(tǒng)上被定義為四大冰川脈動期,跨度有 100 萬年,先后形成了內(nèi)布拉斯加期冰川、堪薩期冰川、伊利諾伊期冰川和威斯康星期冰川。按照現(xiàn)在的認識,它們是在相對較近時代里出現(xiàn)的很多冰川脈動期中的最后一次,它可能開始于中新世,而在更新世冰原時期達到高潮。新生代中“世”的名字是由查爾斯·萊伊爾提出的,在 19 世紀大部分時間里,他的《地質(zhì)學原理》都是標準的教科書。為了解決其他一些問題,在“世”的序列中又插入了漸新世(Oligocene,意思是“只有一點近代物種”),而古新世(Paleocene,“古老的近代”)是切下來的最開始的那段時間。這樣,有了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距今 6500 萬年到 1 萬年。新生代的“世”在時間上要短得多,每個“世”持續(xù)的時間從 2100 萬年到近 200 萬年不等,這是由于地球上新生代世界的遺存太多了。

拋開地質(zhì)內(nèi)容不說,我想我不知道有哪一部文學作品比約瑟夫·康拉德(注:英國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先驅(qū),被譽為英國現(xiàn)代八大作家之一)的更讓我喜歡了,他開頭就說:“沿河上溯,就像回到了世界最早的時候,那時地球上植被繁茂,大樹成了國王?!逼蹋终f:“這平靜的生活一點也不像是一種寧靜。這種平靜是一股無情的力量在沉思著一個難以預測的意圖。它用復仇的眼光看著你。后來我習慣了,我再也沒有看到它,我沒有時間。我不得不在河道中不停地猜測,我不得不靠靈感去辨別隱蔽堤岸的種種跡象,我密切注視著水下的石頭?!彼窃谧霰扔鳎f他像回到了石炭紀,那時植被十分茂盛。但那時根本算不上是世界的開始。陸地上最早出現(xiàn)植物是在志留紀。從奧陶紀到寒武紀,自始至終都沒有陸地植被。在寒武紀之前,是相當于每一個人的學齡前七年那樣的時光。從世界最早開始到那時已經(jīng)過去了40 億年。幾乎沒有化石留存,最初只有克拉通的核心,有大陸地盾的巖石,有月球表面的巖石,還有威特沃特斯蘭德的珊瑚礁。那時的一些巖石后來將成為阿迪朗達克山脈、風河山山頂、西沃德半島、曼哈頓島。但是,過去人們對地球這八分之七的歷史知道得太少了,以至于在一部有代表性的重達 1 千克的地質(zhì)學教科書中,只有 14 頁是關于前寒武紀的。前寒武紀吸引了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地質(zhì)學家,他們在褶皺的片巖中看到了山系。鈾—鉛、銣—鍶和鉀—氬放射性定年技術幫助他們識別出克諾蘭造山帶、哈得遜造山帶、格林維爾造山帶,以及阿菲布紀、哈德瑞紀、古海利克世。他們把地球生命的前 20 億年劃分出來,叫作“太古宙”。在太古宙中期,光合作用開始了。在前寒武紀很晚的時期,在海利克紀或者哈德瑞紀的某個時刻,出現(xiàn)了喜氧生命。在美國沒有比懷俄明州塞莫波利斯的泉華灰?guī)r更年輕的巖石了。在離它只有 32 公里的風河峽谷頂部,出露了年齡為 27 億年的大陸陸核。前寒武紀涵蓋了距今 45.6 億年到5.44 億年的漫長時代。

地質(zhì)年代表的另一頭是全新世(Holocene),是過去這一萬年,也被叫作“近代”。那時,克羅馬農(nóng)人(注:指 1868 年在法國克羅馬農(nóng)石窟里發(fā)現(xiàn)的古人類化石,是現(xiàn)代人的祖先分布在歐洲的一支,通常稱作晚期智人。)在融化的冰川旁沉思著。18 世紀地質(zhì)學的“原始紀”和“第二紀”早就從地質(zhì)學術語中消失了,但奇怪的是,“第三紀”竟然保留下來了。這個術語使用得很普遍,幾乎涵蓋了所有新生代,從白堊紀大滅絕直到上新世末期。隨后,是時間相對較短的更新世和全新世,合在一起叫“第四紀”。冰川留下的冰磧是第四紀的,它們是盆嶺省最上層的盆地填充物。

螺類化石


在更新世的某個時刻,人類越過了地質(zhì)學家兼神學家皮埃爾·泰哈德·德·夏爾丹(注:法國基督教哲學家、古生物學家,中文名叫“德日進”,從 1923 年起,多次來中國參加考察,1929 年參加過周口店中國猿人頭蓋骨的研究工作。他在研究宇宙演化和人類起源問題時指出,人的出現(xiàn)是演化達到自我意識的表現(xiàn)。)所說的“反思起點”,當人類的某些東西“出現(xiàn)自行反思時,可以說是一個無限的飛躍。從外觀上看,器官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在意識深處,一場偉大的革命發(fā)生了:意識現(xiàn)在在一個超感覺關系和表現(xiàn)的空間里跳躍和沸騰;同時,意識能夠在它能力的集中單一化過程中感知自己。而這一切都是第一次發(fā)生”。

另一類“修道士”——那些環(huán)境運動的傳道者——經(jīng)常會從地質(zhì)時間尺度來看待這一偉大的“飛躍”,并說,我們的反思能力對地球母親非常重要。例如,“地球之友”的創(chuàng)始人、塞拉俱樂部的榮譽英雄戴維·布勞爾(注:美國知名的環(huán)保主義者,1969 年創(chuàng)辦“地球之友”,1982 年創(chuàng)辦“地球島研究所”,致力于節(jié)約、保護和恢復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知疲倦地周游美國,宣傳自己稱之為“布道”的內(nèi)容。在每一次演講中,他或早或晚地都會把聽眾帶進他的思路。他把地球 45 億年的歷史比作《創(chuàng)世記》的六天。這樣一來,一天就差不多相當于七億五千萬年。他說:“星期一的一整天直到星期二的中午,上帝都在忙著讓地球運轉?!鄙菑男瞧诙形玳_始出現(xiàn)的,在接下來的四天里,“它美麗的、有機的整體性”得到了發(fā)展。“周六下午四點,大型爬行動物出來了。五個小時以后,當紅杉林出現(xiàn)時,再也沒有大的爬行動物了。午夜前三分鐘,人類出現(xiàn)了。午夜前四分之一秒,基督降臨了。午夜前四十分之一秒,工業(yè)革命開始了。我們周圍都是這樣的人,他們認為我們在那四十分之一秒里所做的事情可以毫無限制地繼續(xù)做下去。他們認為這很正常,但是,他們完全錯了,徹頭徹尾地錯了?!辈紕跔柵e著一張地球的照片——藍色,綠色,帶著白色的漩渦?!斑@是‘阿波羅’的意外發(fā)現(xiàn),”他說,“就是這個。這就是全部。我們透過宇航員的眼睛看到,我們的生命是多么脆弱?!辈紕跔栍嬎愠?,我們正在迅速地消耗著地球的資源,好像坐在一輛汽車里,以每小時 206 公里的速度瘋跑,他說,我們還在加速。

類似的,地質(zhì)學家有時會用日歷的一年去比擬地質(zhì)年代的時間單位,這樣,前寒武紀從元旦一直延續(xù)到萬圣節(jié)之后??铸埑霈F(xiàn)在 12 月中旬,并在圣誕節(jié)的第二天消失了。最后一片冰蓋在 12 月31 日午夜前的一分鐘融化了,而羅馬帝國持續(xù)了五秒。

埃德蒙頓龍,一種來自北美馬斯特里赫特(白堊紀晚期)的龍類鴨嘴龍。


再次平伸開你的雙臂,如果這個長度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時間,看著你一只手上的生命線。寒武紀從手腕開始延伸,二疊紀大滅絕發(fā)生在手掌的指根處。新生代所有時間都在一條指紋里,如果用中等細度的指甲銼把你的指甲銼一下,你會把人類整個歷史銼掉。

地質(zhì)學家習慣了地質(zhì)尺度。就個人而言,他們或許警覺到,也許還沒有警覺到,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礦產(chǎn)資源正在被過度開發(fā),但是,他們會像環(huán)保主義者一樣用這些重復的類比去讓人們正確地看待人類的歷史,要看到,過去的幾千年,人類的反思時代,那只是無盡時間隧道盡頭的一個小亮點。他們常常把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比作是從太空其他地方來的短暫訪問,它那閃光的、易爆性特點不僅包括 20 世紀人口的激增,而且包括地球上人們住宅的激增。人口爆炸是一次引爆,和原子核爆炸差不多,爆炸會產(chǎn)生接續(xù)的中子世代,一代接一代地傳承,每一代只需要一億分之一秒,溫度會上升到幾百萬攝氏度,剝離原子,直到裸露的原子核在電子的海洋中游蕩,壓力累積到一億個大氣壓,電子核以每小時 805 公里的速度膨脹,膨脹的方式在宇宙中是獨一無二的,除非宇宙中還有其他生物在制造核彈。

在更新世某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人類的意識可能已經(jīng)開始跳躍和沸騰,但總的來說,人類保留了他的動物時間感的本質(zhì)。人類能夠思考五代人的事,包括前面兩代和后面兩代,但對中間這代,也就是他本身這代,思考得最多。這可能是悲劇,也可能是別無選擇。人類的大腦可能還沒有演化到能夠理解深層時間的程度,可能只會測量它。至少,這是地質(zhì)學家有時在思考的問題,他們把這些問題告訴了我。他們想知道人類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感受到了百萬年的時間流逝。他們想知道人類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一組事實,并以感覺的方式攜帶著去超越理解能力的極限,進入永恒。原始的壓抑會在中途進行阻礙。在地質(zhì)時間尺度上,人類的一生變得極為短促,沒時間去思考。大腦會阻塞信息。地質(zhì)學家們總在和深時打交道,發(fā)現(xiàn)信息會滲透到人類生命中,并以各種方式影響他們。他們看地球上一個演化中的物種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學會踏入某個熱帶島嶼的淤泥,學會乘坐波音 747飛向天空。他們看到一條很薄的條帶,那是幾乎不可分辨的薄層,有克羅馬農(nóng)人、摩西、達·芬奇和現(xiàn)在的大活人。他們正看到一個沒有意識到自己具有瞬時性的物種,他們能流暢地歷數(shù)所有已經(jīng)來過的和消失的物種,為的是警示那些專門從事讓自己滅亡的物種。

在地質(zhì)學家自己生活中,時間最不起眼的影響是,他們用兩種語言思考,在兩種時間尺度上做事。

“你不太關心文明。我有一半對文明感到不安。另一半還好。我聳聳肩想了想,那么,就讓蟑螂來接手吧?!?/p>

“通常,哺乳動物這個物種會延續(xù)兩百萬年。我們的期限快到了。每當人類學家路易斯·李基發(fā)現(xiàn)了什么更老的物種,我都會說:‘哎呀!我們活不了幾天啦?!覀兛赡軐选厍蛏蟽?yōu)勢物種’的位置讓給另一個群體。我們應該學得聰明點,這個位置可不能讓出去啊。”

“地質(zhì)時間的概念中有一條很重要,尤其對那些沒學過地質(zhì)學的人來說,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啟示:地質(zhì)過程中一個很小的變化,即使每年只移動幾厘米,持續(xù)多年后,會產(chǎn)生驚人的結果,讓地球發(fā)生巨變?!?/p>

“一百萬年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對于解決大多數(shù)問題來說,這是所需要的最短時間?,F(xiàn)在,把你的思想調(diào)整到行星的時間尺度。對我來說,這幾乎是想都不用想就能做到的,這是我和地球的友誼使然?!?/p>

“那些山出現(xiàn)了,又被削頂了,然后又向東逆沖了,最終,運動停止了。這些都沒用很長時間。所有這些過程可能只用了一千萬年,對一個地質(zhì)學家來說,這簡直太快了!”

“如果你能把自己從對一個數(shù)量的傳統(tǒng)感覺中解放出來,比如說‘一百萬年’,那么,你就能把自己從人類的時間期限中解脫出來一點兒。這樣,在某種意義上說,你可能從來就沒活過,但在另外一種意義上說,你會永遠活著?!?/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