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如何“玩轉”上海的美術館:看這些熱力榜單

近年來,上海市美術館行業(yè)蓬勃發(fā)展,各種層次的美術館為國內外游客及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來上海看美展”成為一種真實的體驗。

近年來,上海市美術館行業(yè)蓬勃發(fā)展,各種層次的美術館為國內外游客及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體驗,“來上??疵勒埂背蔀橐环N真實的體驗。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上海市美術館協(xié)會主辦的2023樂游上海美術季,在今年首次推出“??紵崃Π駟巍?,從美術館運營的各重要維度評選出最獲公眾認可的美術館,以進一步提升優(yōu)秀美術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海考熱力榜單”


不同于業(yè)內以典藏、展覽、研究、公教等作為美術館的評判標準,“??紵崃Π駟巍弊⒅卮蟊娨暯牵瑥摹霸掝}榜單”“出片榜單”“親子榜單”“買買買榜單”“美味榜單”,5項極具公眾關注度的影響力榜單。以平臺流量數據,結合學術委員會專家投票和大眾投票,每項各評選出五家美術館。

“話題榜單”&“出片榜單”:展覽與建筑輝映

在此次評選中,“話題榜單”的評選標準“社交媒體上被最多提及”,指向的正是流量時代的傳播,美術館在舉辦高質量的展覽和活動的同時,也需要以此吸引和鼓勵觀眾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他們在美術館的體驗,并通過良好的營銷和標簽,擴大美術館在社交媒體上的可見度。

入選“話題榜單”前五,也就是流量最高、社交媒體上被最多提及的美術館分別是浦東美術館、上海徐匯區(qū)龍的美術館(下簡稱龍美術館西岸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西岸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其中,位于黃浦江畔的浦東美術館和西岸美術館,分別于2021年和2019年開館。作為與國外知名藝術機構合作的國有美術館,建筑也均出自國外知名設計師之手,前者是由法國人讓·努維爾設計的“白色領地”;后者來自英國人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帶有標識性的建筑和得天獨厚的風景構成“話題”,吸引著公眾走入美術館。

西岸美術館外景


風景之外,“話題”也需要一場場展覽和活動延續(xù)。2019年,作為中法最高級別文化交流項目,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在徐匯濱江開啟五年展陳合作。自合作肇始至今的4年里,吸引近200萬的海內外觀眾參與、見證近30場展覽和千余場公共教育活動。得益于蓬皮杜中心-法國國家現代藝術美術館的豐厚館藏,雙方探索系統(tǒng)合作框架,開創(chuàng)“常設展”系列先河,亦試圖以展覽、公共教育項目深入中、法兩國的文化生態(tài),并形成在地化的延伸與發(fā)想,深化文明的互鑒之路。

其中常設展三部曲“時間的形態(tài)”“萬物的聲音”“肖像的映象”,呈現了來自法國國家現代藝術美術館超過700件館藏,系統(tǒng)闡述了世界現當代藝術史,為公眾揭開了世界現當代藝術的發(fā)展與變遷軌跡。

近期,上海西岸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達成新一輪五年展陳合作關系,合作項目即將步入下一個五年。

西岸美術館“肖像的映象”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則提出“堅持與國際最好的藝術場館和最好藝術家合作”。除了與英國泰特美術館長期合作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西班牙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等也是其國際大展的合作機構,它們的共同點是具有豐富的館藏、過硬的學術、累積的運營經驗。此外,蔡國強、徐冰等知名中國藝術家的個人大展,也成為公眾了解中國文化和當代藝術的一種方式。浦東美術館剛剛開幕的“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呈現《捧果籃的男孩》等6幅卡拉瓦喬的作品,成為又一個“話題”。

“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展覽現場,浦東美術館,2023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近年來以“何謂海派”系列展開啟對海派藝術的梳理,在2022年年底的“歷史的星空——二十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側重對海派本身的一些挖掘和研究。剛開幕的“歷史的星光——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和明年將關注的“海派與嶺南畫派”,通過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流派的比較研究,梳理海派美術在近現代的發(fā)展及影響,以及在近代美術史上的定位。同時,在“何謂海派”系列大展今年推出了海派書法展,此后將對“海派篆刻”等廣義的“海派”進行梳理。

以“何謂海派”系列總策劃人陳翔為首的藝術宮策展團隊提出“海派”不是一個畫派,是一個文化現象,是現代化轉型期特殊的文化現象。這是一個帶著研究意味的“話題”。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歷史的星光——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展覽現場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各類展覽和活動一直頗受關注。比如,“城市與建筑研究系列”是國內最早將建筑和城市納入展示和研究范疇的當代藝術機構。讓·努維爾、倫佐·皮亞諾、伊東豐雄等向觀眾展示了他們的成就,再延續(xù)到在地建筑與文脈的關系,推出“市民都會”“覺醒的現代性”等與上海有關的建筑實踐,將建筑與城市線索串聯。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目前正在進行的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也是全城熱議的“話題”,本屆上雙以“宇宙電影”為主題,帶來一場與宇宙的對話。作為上雙主展館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在2012年第九屆上海雙年展以“重新發(fā)電”對展館所在的發(fā)電站舊址做出的在地性解讀后,這個充滿歷史感和當代性的場地不斷激發(fā)每一屆雙年展策展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激發(fā)著觀眾對世界的理解。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展覽現場


同時,當代藝術博物館也盡可能“占領”城市空間,讓展覽和活動不只在館內發(fā)生,比如“上雙”的城市項目,就把展覽帶到商圈、文化場所等場地。還把藝術和展覽帶到了地鐵車廂,在公共場所中最大限度地展示美術館的觀點和態(tài)度。

入選“話題榜單”影響力排行的唯一一家非國有美術館龍美術館(西岸館)是較早入駐徐匯濱江的美術館之一。這家以劉益謙、王薇夫婦私人收藏為基礎的美術館目前正在舉辦十周年系列特展,其藏品涵蓋中國傳統(tǒng)藝術、近現代藝術、“紅色經典”藝術和世界現當代藝術等,也正因為其豐富的收藏,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得以對照展出,舉辦了“敏行與迪哲——宋元書畫私藏特展”“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群星璀璨時:四王吳惲與四僧書畫特展”,以及詹姆斯·特瑞爾、安東尼·葛姆雷、路易絲·布爾喬亞、鹽田千春、向京、喻紅、周春芽、何多苓、袁運生、張恩利等國內外藝術家的個展,其中不少展覽也是“出片”熱門之地。展覽之外,龍美術館(西岸館)的建筑本身也足以“出片”,其所在區(qū)域原本是北票煤炭碼頭,美術館地上展廳也打破了“白盒子”的概念,構成由一片墻到另一片墻離散的、漫游式的展覽空間,成為一個自由觀展的過程,也讓藝術作品與美術館內部空間構成不同的對話。

龍美術館(西岸館)


“拍照不要太美!”是成為不少參觀者對龍美術館(西岸館)最為直觀的評價。而在此次“??紵崃Π駟巍痹u選的結果顯示,“出片”的確構成了公眾參觀美術館的重要因素,且入選“出片榜單”與“話題榜單”前五的美術館中,有四家重合。它們分別是浦東美術館、龍美術館(西岸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西岸美術館。

浦東美術館坐擁陸家嘴1排1座,無論是面對外灘的鏡廳,或是頂樓天臺,甚至是美術館內任意一個窗口,均是值得“打卡”的風景。貫穿5層的X展廳,目前正在展出徐冰的大型裝置作品《引力劇場》,亦是“出片”佳處。同樣面對黃浦江的西岸美術館二層露臺,被評為2023黃浦江兩岸十大最美觀景點之一,在此,藝術與自然交融相生,“出片”既能感受浦江兩岸的詩意與爛漫。

浦東美術館鏡廳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的建筑由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改建而來,其巨大紅色斗拱和大臺階一直以來都是熱門打卡地,幾乎每位到館的游客都會在南廣場上駐足,通過拍照留下美好回憶。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另一個入選“出片榜單”前五是位于外灘的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坐擁一線絕美江景,4層露臺上的公共雕塑作品錯落分布,明媚的色彩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麗風景。

復星藝術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入選“話題榜單”和“出片榜單”的美術館皆位于黃浦江畔,城市風光為美術館注入美景,而美術館為濱江區(qū)域變化、提升、延伸注入持續(xù)的活力,“一江一河”構成的濱江濱水區(qū)域正在成為上海絕對意義上的話題、發(fā)展中心。這條上海發(fā)展的空間軸線牽動著上海的未來。

“親子榜單”:在孩子心中播下藝術的種子

曾幾何時,當中國游客走入國外美術館,感嘆當地孩子很小就便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圍坐在經典作品之下,感受藝術潛移默化的浸潤。近年來,隨著國人對文化審美和精神層面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多人走進藝術場館,其中親子家庭占了很大比重。類似孩子圍繞作品的畫面也屢見不鮮。

在“??紵崃Π駟巍迸判邪裰小坝H子榜單”評選的是最適合親子家庭游覽的美術館。其中包括有適合小朋友參觀的展覽或展出項目;有豐富的兒童體驗活動,有親子或兒童導覽服務,以及場館內有兒童、母嬰等配套便民設施等。從更廣義上,“親子榜單”涵蓋了公共教育和社區(qū)美育。

入選前五的美術館分別是:金橋碧云美術館、上海秦古美術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程十發(fā)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在這些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中,展覽導覽只是初階,美術館方面倡導從“Education”(教育)到“Learning”(自我學習)的演變。

上海浦東金橋碧云美術館作為社區(qū)友好型美術館,構建了多個以兒童友好為核心的城市藝術共創(chuàng)的社區(qū)項目,比如公開招募周邊社區(qū)的小朋友來到美術館,使其化身為“小小城市規(guī)劃師”。在對社區(qū)規(guī)劃、交通和設計有了最基本的認知之后,孩子們與藝術家共同為美術館所在社區(qū)的交通標識設計了一款“兒童友好”字體。在此過程中,藝術家特別強調了不希望孩子們去重復他的動作,而是希望他們能獨立的觀察和思考。

金橋碧云美術館還將美術館二層多功能廳打造成互動學習空間“MINI美術館”,為所在社區(qū)的兒童和家庭創(chuàng)建專屬的學習和休閑空間。這里不僅有適合兒童的展覽,還開展和孵化創(chuàng)新兒童教育項目。

金橋碧云美術館的親子活動


位于嘉定區(qū)上海秦古美術館,是一座以陶瓷為特色的綜合性美術館,先后建立了二十余個文化、教育、體驗基地,給親子家庭帶來無限遐想藝術空間。孩子們可以欣賞畫展、玩泥巴、做陶藝,參與“秦古國潮游園會”等各項文化體驗活動,增長知識面。

秦古美術館的游園集市。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近年來,邀請藝術家與藝術教育從業(yè)者,特別是青年藝術家參與到面向未成年人的公共教育活動中來,以各種豐富的藝術實踐形式帶領他們認識和了解當代藝術。比如,將展覽“作為替代性藝術實踐的自印本”拓展至學校,邀請“自印本”參展藝術家小龍花作為指導,啟發(fā)與北虹高級中學的學生完成創(chuàng)作,并通過展覽“筆記——很高興把它印出來”呈現,且“筆記”展的籌備、布展均有孩子參與,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的親子活動。


對于連接藝術家與孩子,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館長曾玉蘭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藝術家引導孩子跳脫已有思維,在看似不可能的條件下進一步創(chuàng)造。最后孩子呈現出的作品和展覽,也讓我們驚訝?!痹谒磥?,孩子們到美術館,不是學會某種技法或畫風,更重要的是獲得思維方式,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能夠幫助他們突破常規(guī)的視角和想法,打開更多可能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程十發(fā)美術館依托上海中國畫院院藏和畫師資源,以講座、導覽、課程、體驗活動等多種形式的親子體驗項目,尤其在春節(jié)、端午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美術館將中國畫與傳統(tǒng)習俗結合,以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為孩子們的老師,為每一個家庭創(chuàng)造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時光。

程十發(fā)美術館場館小探員活動


劉海粟美術館在今年端午時節(jié)舉辦了一場“121兒童集市”,在兒童教育領域引起一定反響。熱鬧的“集市”,僅是最終的呈現。在此之前美術館舉辦了多場工作坊讓孩子自己準備作品售賣。

以集市上“吉語小鋪”為例,最初由孩子們收集不同的樹葉制作毛筆,再用自己做的毛筆書寫端午和夏日有趣的祝福語,參與的孩子有的從未拿過毛筆,但創(chuàng)作卻不受限制,甚至帶著某些禪意、以及“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所追求的“自動繪畫”的意味。

當然,整個過程是有“老師”制定計劃的,但在“吉語小鋪”的構建中,“老師”的存在感和權威性則盡量降到最低。此時,藝術教育所倡導的“審美力”不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發(fā)現美、感知美,更傾向于丟掉一些功利、偏狹的想法,去面對自然和世間萬物,從而指向對生活的認知和感悟。此外,劉海粟美術館在今年暑期重拾“大師從這里起步——2023年上海青少年親子美術大展”,通過展覽也試圖探討兒童美術要不要教,如何教的問題。

劉海粟美術館“121兒童集市”


“美術館并不是一個說教的地方,她需要俯下身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平等、快樂的體驗對于兒童來說尤為重要。”劉海粟美術館教育發(fā)展部副主任趙姝萍說,“將主動權歸還給兒童,讓他們能夠在美術館內獲得尊重,能主動走進美術館,更好地與作品共處,發(fā)現、表達、發(fā)展自己。”

美術館空間作為重要的藝術文化和教育場所,可以發(fā)揮公共空間、展廳空間、社區(qū)連接空間等優(yōu)勢,為兒童打造閱讀、體驗和行走的藝術場域?!坝H子榜單”也是一種雙向的體現,一方面,美術館通過各類活動吸引親子家庭走入其中,另一方面美術館也可以走出圍墻、深入社區(qū),踐行藝術社區(qū)的理念。而且,去一次美術館、看一個展覽或參加一場活動,不一定為了獲得“知識”,而是讓孩子感受藝術的氛圍、在孩子心里面播一些種子。

“買買買榜單”&“美食榜單”:創(chuàng)造藝術的生活方式

回溯美術館商店的歷史,或可追溯到193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內的一個小柜臺。而如今,美術館商店并不限于售賣展覽衍生產品,也是展覽與公眾溝通直接和可見的方式。作為美術館最后一個展廳,美術館商店是以一份與展覽相關的記憶,也是以大眾文化的視角、藝術的語言將美術館的理念外化。

在“海考熱力榜單”排行榜中“買買買榜單”評選的是文創(chuàng)產品最受歡迎的美術館。

入選前五的美術館分別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浦東新區(qū)昊美美術館、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黃浦區(qū)東一美術館、上海明珠美術館。

位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樓的“對對對書店”主營圖書、畫冊、文創(chuàng)和咖啡。幾乎每個到訪當代館的人,都會被這間由法國女設計師瑪塔莉以單軌列車與放射線為靈感設計的沿街空間所吸引。

通過書店陳列的一本本展覽出版,勾起了一次次展覽的回憶。這些回憶也通過展覽衍生品更為直接的表現——一排環(huán)保袋、也許會讓人想起過往展覽中某一件印象深刻的作品。正在進行上海雙年展的衍生品是當下“對對對書店”文創(chuàng)的主角,本屆上雙的文創(chuàng),以主視覺核心視覺元素:黑色方體、光幕、文字的組合游戲構成,而且以反光面料制作,寓意觀者從“宇宙電影”的展覽時空中帶走一面可發(fā)光的屏幕作為紀念。書店出售的一款“power G環(huán)保托特包”也是熱門產品,這款環(huán)保袋取材于當代館外墻的大幅海報,經過清潔后回收再利用后,制成每款獨一無二的托特包,成為展覽的又一種延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對對對書店”


在圖書方面,除了一些甄選圖書、經典藝術孤本、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家書和態(tài)度鮮明的限量藝術出版物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出版物是書店的亮點之一。2012年第九屆上海雙年展“重新發(fā)電”以來,歷屆雙年展的出版物在此齊齊亮相,讓觀眾以當下的視角回顧當年的作品外,也再次回望當年的出版。在成體系的出版中,也看到“上雙”的成長足跡。

昊美術館旗下藝術商店HOWstore,將藝術的范疇也逐漸拓寬到潮流文化中,丹尼爾·阿爾軒、空山基、KAWS等藝術家的限量藝術品與展覽衍生品均在此售賣,其中,2021年空山基個展“大都會”期間推出的展覽周邊商品“空山基聯名香薰蠟燭”是HOWstore中最受歡迎的產品。這是昊美術館自主研發(fā)的文創(chuàng)產品之一,香薰蠟燭的三種香型機械夢幻、復古美學、摩登浪漫皆源于空山基的藝術世界。瓶身以機械姬充滿力量又不乏女性特質的美為靈感,雕繪了展覽中極具人氣的坐姿機械姬雕塑。

昊美術館展覽周邊商品“空山基聯名香薰蠟燭”


東一美術館和久事美術館均在展廳出口處設藝術商店。其上陳列著與展覽相關的、精致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衍生品,比如在東一美術館展覽“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舉辦期間,波提切利的《春》帆布包、波提切利展《圖錄》、卡紙畫、鉛筆套裝、維納斯手機殼等讓觀眾愛不釋手,久事美術館配合展覽推出的莫蘭迪冰箱貼、稚拙派旋轉徽章等,成為每個人都能擁有且“帶走”的藝術作品。

東一美術館波提切利作品《春》帆布包


久事美術館莫蘭迪冰箱貼


上海明珠美術館的商店位于美術館展覽區(qū)域出口與“光的空間”書店之間,明珠美術館館長李丹丹希望把這個展覽書籍和文創(chuàng)品牌的銷售平臺做成“LAb藝術生活實驗室”(Art &Life boutique)?!懊佬g館商店是展覽的延伸,也是新零售的探索?!倍嗄昵?,李丹丹就提出了“以策展的方式做零售”的概念。在此概念下,美術館商店根據展覽內容重新策劃商店的視覺,并依據展品自主研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同時甄選與展覽主題相關的藝術家和設計師設計的文創(chuàng)產品。

比如,在“以花之名”的展覽時。美術館商店中鋪上了人造草坪,從自主開發(fā)的展覽文創(chuàng)小本子、帶著花香的小書簽、文件夾、咖啡掛耳包、環(huán)保袋,到來自阿德萊德女藝術家勞倫·西蒙尼(Lauren Simeoni)打造的金屬花卉首飾,再到服裝、乃至用于家居裝飾的村上隆太陽花靠墊……從8塊到8萬,都集結在面積不大的“藝術生活實驗室”中,為熱愛生活的人們創(chuàng)造詩意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也體現在味蕾上,美術館的餐飲配套,也成為當下觀眾選擇來到美術館的理由之一?!懊牢栋駟巍标P注的正是美術館的餐飲配套,其中包括了環(huán)境、口味、服務、風景等多項標準。入選“美味榜單”前五的分別是浦東美術館、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靜安尤倫斯美術館(UCCA Edge)。

其中,UCCA Edge三層UCCA旗下美術館餐廳NEW WAVE by DAVITTORIO是今年新晉上榜的米其林一星餐廳之一,也是國內首家美術館內的米其林餐廳。開業(yè)以來,餐廳與館內諸多展覽一起,推出看展套餐,提供特別限定藝術酒單、菜品和甜品;且憑美術館展覽門票還能以優(yōu)惠的價格換購冰激凌,延伸味蕾上的美學享受。

UCCA Edge三層NEW WAVE by DAVITTORIO餐廳


浦東美術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上海外灘美術館的餐廳則是美食、美景的多重體驗。其中,Roof P.M.璞渼餐廳坐落于浦東美術館頂層露臺,它背靠東方明珠,正對黃浦江外灘標志性的萬國建筑群,通透的270度環(huán)繞落地窗設計,使黃浦江沿岸的風景一覽無余。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屋頂餐廳——CLOUD Bistro,在屋頂公共藝術裝置的映襯下,藝術氛圍感被瞬間拉滿。玻璃結構建筑,配合靈活高低座椅,確保在每處都能欣賞到美景,全視野俯瞰整個城市景色。

浦東美術館Roof P.M.璞渼餐廳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屋頂餐廳“CLOUD Bistro”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餐廳“野館RAM Cafe”坐落于六層及屋頂露臺,包含一個屋頂農場空間,整體設計以“圓”和“木”構成野館的勃勃生機,尤其值得期待的是,美術館會根據展覽制定特別菜單。

上海外灘美術館“野館RAM Cafe”


寶龍美術館B1層的西餐廳則是以美味取勝,藝術餐廳團隊自美術館開館以來,不斷開創(chuàng)與藝術品相結合的獨特西式菜品,且提供專業(yè)西式服務。

雖然,美術館以美展、美景、美物、美食等多種形式,吸引著各類觀眾,上海的美術館行業(yè)在近年來更是蓬勃發(fā)展,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其他行業(yè)相比,藝術依舊是一個相對小眾的行業(yè),比起銷售額與利潤,觀念的傳達和創(chuàng)新或更為重要。美術館是一個精神空間,美術館商店和餐廳自然不是普通的買手店和餐飲店,它需要帶著前瞻性和引領性,將藝術化的生活帶給公眾。

“話題榜單”“出片榜單”“親子榜單”“買買買榜單”“美味榜單”也是展示美術館理念的窗口,吸引著公眾從更多角度了解美術館,從而走進美術館、乃至走進藝術。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