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新聞

汪涌豪:以人為本,尋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根基

汪涌豪介紹:“中國的人文傳統(tǒng)注重樂天知命的入世情懷與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不推崇純粹的知識,認為心為身本,意為心本,強調主體有把握客體的能力。

“現在的人們多談現實,不談價值。但是,人怎么可以不談價值?”

——汪涌豪

汪涌豪:以人為本,尋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根基

“西方的人文是重知,重理,重人,中國的人文則重意,重情,重文,意、情、文都與人的主觀相連,所以中國文化始終有張揚個體的維度?!?近日,在由上海市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和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首場“文藝評論的中國立場與中國氣派”系列學術講座上,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汪涌豪以“中國人的人文傳統(tǒng)與藝術追求”為題,追根溯源,深入剖析了中國的人文傳統(tǒng)和藝術審美特質,并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追尋當下各種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批評的精神底色。

在當下流行的文化語境中,我們時時可以聽到“人文”、“人文精神”、“人文傳統(tǒng)”等詞語。人文意識可說已經深入人心。究竟何謂人文?東西方的人文傳統(tǒng)有何不同?人文精神如何貫穿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植根傳統(tǒng)人文追求的中國藝術樣式又有何獨特之處?在講座上,汪涌豪從“人文”一詞的緣起和流變出發(fā),在美與丑的分疏、虛與實的拿捏、巧與拙的判斷、動與靜的掌握、濃與淡的選擇、形與神的追求等六個方面舉例探討了中西人文的不同精髓和表現。

汪涌豪:以人為本,尋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根基

他介紹,從古希臘的“智者學派”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西方人文學說的實質是以人為本,以現世、今生和屬人的生活來對抗來世屬靈的生活。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也有很悠久濃重的人文色彩?!吨芤住防锉闾岬剑骸皠側峤诲e,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觀察人文,以詩書禮樂教導人,所以中國的人文一開始就和中國的傳統(tǒng)經典有關,指向的是文學、歷史、哲學和藝術。

在今天,再次認真討論“人文”的含義,自然有其意義。因為人文處理的是日常世界和價值世界的關系?!艾F在的人們多談現實,不談價值。但是,人怎么可以不談價值?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生命中虛性的延展,精神的延展是無限的,人文精神、人文關懷,處理的就是精神延長的問題。我們今天講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并不是一種外來的要求,而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當中國的發(fā)展到了一個關口的時候,人自身的問題已經十分突出了,我們不得不考慮,人如何安頓自己,這就是一個人文的問題?!彼硎尽?/p>

汪涌豪:以人為本,尋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根基

在對“人”的理解上,東西方有很大不同。汪涌豪介紹,西方重視個體,中國重視群體,“在西方的語境中,如果沒有特別指出,人都是單數的人,沒有復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西方重視個體,強調人是集理智、意志、情感于一體的獨立個體,充分尊重個性的差異,個體的需求,個體的全面發(fā)揮,強調每個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權利。而我們講到人,往往是指人群,人民,都是一些宏大的詞語,宏大的敘述。兩物相雜謂之文,中國人重視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中國人認為,世界是由人群構成的,所以處在群體中的人應該尊重群體,強調關系,希望通過推己及人這種共性的弘揚,來達成整體的和諧。所以,《釋名》云:匯集眾彩以成錦繡,匯集眾字以成詞宜。錢穆也說:‘一經一緯,而織成了人群相處的文采,也可以說即是世網?!巳合嗵幍奈牟墒侨巳合嗵幍亩Y儀道德,接應之道”。

對“人”的理解不同,東西方人文精神便產生了差異美,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各有所長。“東西方的人文精神都是關于靈魂的教育,都追求德行的力量,都在贊美道德有道德的芬芳,但它們畢竟出于不同地域,源于不同文化,東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有著不同的體現。西方講究理性,是重視實踐的知識論,表現為追求知識的純粹性、客觀性、普遍性,甚至于公眾性,明示性,知識可以為一切人所了解,所有正常人都可以習而得之。他們重視的是客觀真理,而不推崇主觀意見。所以,林語堂說過,西方有很多專門知識,而欠近于人情的知識。而中國恰恰有富于人情的知識?!蓖粲亢勒f。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科學主義的缺點日漸顯現,西方文明一家獨大現象不再,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東方文明、尤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點。汪涌豪介紹:“中國的人文傳統(tǒng)注重樂天知命的入世情懷與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不推崇純粹的知識,認為心為身本,意為心本,強調主體有把握客體的能力。本著天地人合一、人與藝術相交融的哲學觀,本著人為天地之心的主體生命意識,本著崇尚德性、尊重群體、熱衷倫際、強調關系的價值追求,中國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因此具有特別的人文性,在世界各民族藝術創(chuàng)作中獨樹一幟?!?/p>

汪涌豪:以人為本,尋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根基

據悉,本次講座是“文藝評論的中國立場與中國氣派”系列學術講座的首講。此后,復旦大學教授陸揚、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譚帆、《上海文化》雜志社主編吳亮還將繼續(xù)從中華審美理想、中國文藝批評精神和當代文藝批評的問題意識出發(fā),深度闡述中華文化精神的起源,探索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文藝評論活動的意義,并針對當前文藝評論的現狀與問題進行客觀分析,呼吁當代文藝評論回歸本土文化立場,樹立文藝評論者的問題意識與文化自信。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