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廣東美術館新館將開館,八場系列展為廣東史上之最

2024年5月1日,廣東美術館新館(白鵝潭館區(qū))將對公眾開放,作為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美術館白鵝潭館區(qū)策劃推出“新時代 ? 新跨越——廣東美術館新館系列大展”。

2024年5月1日,廣東美術館新館(白鵝潭館區(qū))將對公眾開放,作為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美術館白鵝潭館區(qū)策劃推出“新時代 ? 新跨越——廣東美術館新館系列大展”。

“這次系列展覽是廣東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美術展覽?!睆V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廣東美術館至今已有27年的發(fā)展歷史,約有4萬余件館藏藏品,將通過開館后一系列專題逐步展出,持續(xù)性地把廣東重要藝術家,包括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通過一個個專題展出來,也反映大灣區(qū)藝術中心立足廣東本土、面向全國、連接世界的文化定位。

廣東美術館新館(白鵝潭館區(qū))夜景


據(jù)悉,八大展覽將展出中外700余位藝術家的900余件作品展出。其中,“覺醒時代——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的傳承與演變”“激情歲月——新中國美術的轉(zhuǎn)型與建構(gòu)”“潮起珠江”“新時代賦”“未來的觸感——沉浸式數(shù)字藝術大展”等7個大展聚焦中國美術發(fā)展。展覽以廣東美術館近三十年的收藏為基礎,并借入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和藝術機構(gòu)的館藏經(jīng)典,展示中國美術特別是廣東美術不同歷史時期的經(jīng)典之作。其中既有齊白石、林風眠、黃賓虹、高奇峰、高劍父、陳樹人、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黎雄才等一批近現(xiàn)代中國畫壇大家的精品佳作,也匯集了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組織創(chuàng)作的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國家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廣東改革開放實踐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廣東省新時代主題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等表現(xiàn)新時代社會風貌的優(yōu)秀作品,還打造了沉浸式數(shù)字展、當代藝術實驗展等,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態(tài)帶給觀眾不同的審美體驗。

此外,特別引進的“凝固的詩篇——博爾蓋塞美術館藏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杰作展”將展出拉斐爾、魯本斯、提香等意大利以及北方地區(qū) 16、17世紀的藝術大師的55件真跡作品,展現(xiàn)廣東美術自覺擁抱世界經(jīng)典的自信與能力。

“新時代 ? 新跨越——廣東美術館新館系列大展”海報


鋪陳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發(fā)展

上世紀初,中國經(jīng)歷了巨大的社會轉(zhuǎn)型,面對西方現(xiàn)代化力量的沖擊,“救亡”與“啟蒙”成為回應這些沖擊的重要命題,這些回應不僅僅限于政治體制和經(jīng)濟層面,更深入到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

“覺醒時代——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的傳承與演變”從美術作品的角度,講述“西學東漸”的風潮如何影響到中國美術的進程,美術界如何用藝術的力量回應現(xiàn)實。展覽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繼承和改良、西畫的引入與傳播、新興木刻與廣東版畫三個板塊呈現(xiàn)這個階段重要的藝術家及其作品。

《仿云溪生秋華秀石圖軸》 居廉 清 110.9×43.3cm 紙本設色 廣東省博物館藏


《雞聲茅店月圖軸》 高劍父 1918 年 120.5×51.5cm 紙本設色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覺醒時代——20 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的傳承與演變”策展人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在他看來,當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他們以不同角度的藝術實踐將中國美術推向現(xiàn)代化。在反思傳統(tǒng)的過程中,藝術家各有各的激情與冷靜,總體開辟出“融合中西”和“傳統(tǒng)出新”兩條相互影響、持續(xù)論爭的路徑。林風眠則提倡現(xiàn)代藝術,他積極推行美術運動,投身創(chuàng)造代表時代的新藝術;劉海粟在融合中西的繪畫中尋求藝術生命的表現(xiàn);金北樓、齊白石、黃賓虹等畫家在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基礎上,為中國畫的趣味和精神內(nèi)核注入了時代的新聲;在歷來領風氣之先的廣東,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為代表的嶺南畫派著重寫生,融合日本、西方的畫法,折衷中西、融匯古今,自成一格。

《巴黎圣母院夕照》 劉海粟 1930 年 113×88cm 布面油畫 劉海粟美術館藏


《河邊雙鶴》 林風眠 1930 年代中期 33.3×34.5cm 紙本設色 香港藝術館藏品


此后,隨著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救亡圖存之際,藝術家們停止了“為藝術而藝術”還是“為人生而藝術”的論爭,匯集到共同抗敵的美術運動中?!把影参乃囎剷敝刑岢龅男吕砟钜布铀偻苿又佬g走向大眾的步伐。新興木刻和漫畫因其媒介、主題、形式的特殊性成為宣傳工作的先鋒,發(fā)揮出大眾文藝的革命力量。

《盤中魚》 李鐵夫 1941 年 82×97cm 布面油彩 廣東美術館藏


《山水》 黃賓虹 1947 年 112×44cm 紙本設色 廣東美術館藏


1949年,新中國美術進入了一個轉(zhuǎn)折性的歷史新時期。藝術家們?nèi)绾我宰约旱膭?chuàng)作回應時代的要求,參與到欣欣向榮的社會建設中去,成為時代的新命題。美術家們積極探索新的語言、開拓新的題材、高揚寫實精神、表現(xiàn)時代主題,以美術特有的圖像語言形式塑造構(gòu)建了國家與人民的新形象,創(chuàng)作了大量緊扣社會脈搏、反映時代精神的美術作品。

《開鐐》 胡一川 1950 年 174×244cm 布面油畫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激情歲月——新中國美術的轉(zhuǎn)型與建構(gòu) ”(策展人為吳洪亮)選擇新中國山水花鳥畫、紅色經(jīng)典主題創(chuàng)作、新中國建設、新中國人物畫這四個角度,以點帶面呈現(xiàn)這一時期美術創(chuàng)作的特點與成就。

《古長城外》 石魯 1954 年 89×129cm 紙本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在此,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黃胄、關山月、黎雄才、石魯、古元、彥涵、李樺、艾中信、羅工柳等許多藝術家在紅色主題創(chuàng)作、風景畫、人物畫等領域?qū)崿F(xiàn)了新的突破。美術家們積極探索新的語言、開拓新的題材、高揚寫實精神、表現(xiàn)時代主題,以美術特有的圖像語言形式塑造構(gòu)建了國家與人民的新形象,創(chuàng)作了大量緊扣社會脈搏、反映時代精神的美術作品,用個性的語言記錄時代,表達對新生活的期待,傳遞新中國成立后整個社會積極向上的精神與力量。

《西湖碧桃圖軸》 潘天壽 1960 年代 160.2×60.4cm 紙本設色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此后,“潮起珠江”“新時代賦”“未來的觸感——沉浸式數(shù)字藝術大展”“城市鏈:風起南方的藝術實驗大展”“未來花園——當代公共藝術展”聚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術發(fā)展進程,多形式、多視角呈現(xiàn)出跨文化、多元性的藝術表達,在受眾與藝術作品的交互中形成一個整體的沉浸式藝術審美空間。

博爾蓋塞美術館帶來55件繪畫和羅馬雕塑

作為廣東美術館新館(白鵝潭館區(qū))開館展之一,“凝固的詩篇——博爾蓋塞美術館藏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杰作展”,將為觀眾帶來一場西方藝術之旅。

“凝固的詩篇——博爾蓋塞美術館藏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杰作展”展覽海報


展覽云集了來自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珍藏的55件繪畫和羅馬雕塑作品,包括來自拉斐爾、提香、魯本斯等藝術巨匠的真跡。展覽分為“神話與古代藝術”“歷史中的信仰”“自然與風物”“社會生活與肖像”四個主題單元,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藝術價值,為觀眾呈現(xiàn)歐洲藝術兩個多世紀的魅力與輝煌。

通過展覽,觀眾將領略到不同背景藝術家的多樣化風格,體驗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獨特魅力。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性解放和科學進步,以及巴洛克時期的情感表達和形式創(chuàng)新,將在這場藝術盛宴中得到生動展現(xiàn)。走進這個藝術的殿堂,與藝術大師們共同穿越時空,感受藝術的永恒魅力。

拉斐爾·桑齊奧的《男子肖像》,十六世紀,木板油畫,46x31cm,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


其中重點作品包括拉斐爾的《男子肖像》。這幅畫在1911年進行修復后才展現(xiàn)出其原始的面貌。在此之前,人物戴著一頂截然不同的帽子,穿著厚重的毛皮外衣。這幅畫也曾被評論家認為是霍爾拜因的作品,后來又被認為是佩魯吉諾的作品;最近,這幅畫又被認為是拉斐爾的早期作品,當時他仍然受到佩魯吉諾的影響。畫中人物的身份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弗朗切斯科,瑪麗亞·德拉羅維雷公爵,有的說是史詩詩人塞拉菲諾·德利·阿奎拉尼。

提香·韋切利奧,《多米尼克修士肖像(圣多米尼克)》,約1565年-1569年,布面油畫,97x80cm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


提香的《多米尼克修士肖像》原本是紅衣主教吉羅拉莫·貝爾里奧(Gi- rolamo Bernerio)在羅馬的收藏品,于1693年被登記在冊,具體收藏時間不詳。這幅作品展現(xiàn)了畫家晚期的風格特征,描繪了一個人物(有說是圣多米尼克、圣文森特·費雷爾或多米尼克修士),他身著傳教修士的慣常服飾—白色長袍和黑色斗篷。射向袍子的光線照亮了伸出的手,這是一個象征性的手勢。面部展現(xiàn)了提香精湛的肖像畫技法。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他嘗試了一種絕對創(chuàng)新的技法,形成了一種以快速的、近乎印象派的筆觸為特征的極簡主義繪畫風格。

彼得·保羅·魯本斯,《哀悼基督》,1601年-1602年,布面油畫,180x136cm。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


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魯本斯的《哀悼基督》卡米洛·博爾蓋塞于19世紀10年代或20年代購入成為的博爾蓋塞收藏。這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尚不明確。有可能是受紅衣主教佩雷蒂蒙塔爾托委托創(chuàng)作的,他是魯本斯在十七世紀初首次逗留羅馬期間的保護人。通過與這一時期魯本斯創(chuàng)作的其他畫作進行比較,可以確定這幅畫也創(chuàng)作于那個年代。

據(jù)悉,未來廣東美術館二沙島館區(qū)和新建成的白鵝潭館區(qū)將錯位發(fā)展,形成“一館兩區(qū)”的清晰定位。白鵝潭館區(qū)作為全新的地標,將主要聚焦當代藝術,探索國際藝術交流合作,舉辦面向國際的大展。

“二沙島館區(qū)見證著廣東美術過去幾十年發(fā)展的歷史,出于對其歷史沉淀的考量,我們計劃對其進行修繕,重新修繕后的二沙島館區(qū)將重點展示20世紀以來中國以及廣東美術的名家精品。”王紹強說,“日后國際性大展、全國性大展,以及‘廣州三年展’‘廣州影像三年展’等品牌展覽都主要在新館中呈現(xiàn)?!?/p>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