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重讀林徽因”——林徽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暨《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新書發(fā)布會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
林徽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暨《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新書發(fā)布會大合影
此次活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人文社與林徽因有著深厚的淵源。1985年,人文社出版了《林徽因詩集》;1992年,人文社出版了第一本收錄林徽因多種文體的文學作品集《中國現(xiàn)代作家選集·林徽因》;2014年,人文社出版了當時最為完備的、囊括林徽因文學、建筑、美術(shù)領域作品的《林徽因集》(四卷本)。此外,人文社還出版過林徽因的傳記、回憶林徽因的文獻集以及林徽因親友著作等多種與林先生相關(guān)的圖書,廣受讀者喜愛。今年6月,林徽因的外孫女于葵女士在人文社推出了她的新書——《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
《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書封
活動主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談談作為建筑學家、藝術(shù)家的林徽因”,第二部分是“談談作為詩人、作家的林徽因”,第三部分是“談談作為親人、友人和師長的林徽因”。
第一組嘉賓對談嘉賓 左起:劉圻、崔冬暉、童明、王軍、胡勁草
在第一部分對談中,央視《梁思成林徽因》紀錄片總編導胡勁草講述了自己對“建筑師林徽因”的理解,她指出,林徽因是一個超級學霸。林先生在賓大讀書只有兩年半的時間,作為美術(shù)系的學生,她完成了所有的學分,同時也完成了建筑學的文憑、學位所需要的學分,成績極其優(yōu)異。1936年,她的母?;貜退?,“你有資格在美國的任何一個州和任何一個國家擔任建筑師”。然而在此之前的數(shù)年間,林先生卻選擇在茫茫的中國大地上尋找、考察當時還保留著的古建筑,他們在做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梁先生和林先生是第一批在西方學習、受到現(xiàn)代西方建筑學體系訓練的學者,但是在整個這群學者里面,只有他們兩個人做了這樣一種選擇,而且堅持一生。有他們在,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是何等的幸運。
城市史學者、《城記》作者王軍說:在無視民族文化傳統(tǒng),到處亂拆亂建現(xiàn)象遍布的時候,中國還有林徽因、還有梁思成。這是中國的一種存在方式,他們會去抗爭。在國家抗戰(zhàn)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林先生沒有錢吃飯,沒有錢買藥,而她寫下了《現(xiàn)代住宅設計參考》的論文。困難到什么境地了,她還想著窮苦人。她的規(guī)劃的理想、奮斗的目標就是要居者有其屋,窮人也能安居樂業(yè),讓窮人有尊嚴地生活。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常沙娜之子、中央美術(shù)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崔冬暉回憶了林徽因?qū)λ哪赣H常沙娜的引導和教誨。他談道:“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常沙娜就拿著林徽因先生的照片跟我說,林先生真美,照片上的她多年輕啊。林先生一直用一種非常清晰、準確的方式指導常沙娜,讓她在臨摹敦煌作品時去學習,將古人在壁畫當中繪制的規(guī)律轉(zhuǎn)化成工藝產(chǎn)品的設計,這個過程應該說是極其艱難的。他特別分享了林徽因先生指導常沙娜先生制作帶有濃郁民族氣息國禮絲巾的細節(jié),指出林先生在傳承民族文脈上一片苦心。林先生在建筑藝術(shù)領域是燈塔、是標桿,永遠令人懷念?!?/p>
童寯之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童明說:“林先生毫無疑問始終處在非常前沿的狀態(tài),可以說她在當時前往賓大留學的學生中間是最具有國際性視野的。我覺得人性的偉大是和一個人杰出的事業(yè)、成就是密不可分的。林徽因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那一代人的精神風采?!?/p>
第二組對談嘉賓 左起:夏曉虹、陳平原、閻晶明、陳學勇、趙健
在第二部分對談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評論家閻晶明表達了個人對《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一書的喜愛,認為這本書寫出了一種歷史感。他同時認為,在文學史教材中對林徽因著墨并不非常多,而她的作品在今天依舊廣為傳誦,在人民中口耳相傳。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詩人和文學家,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需要重估。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現(xiàn)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陳平原說,林徽因的整體的精神氣質(zhì)比她具體的某一個專業(yè)領域的成就要更高,更被世人所關(guān)注。她有建筑家的學養(yǎng),有詩人的眼光,還有思想者的鋒芒。她在北京舊城改造過程中所做的抗爭,不是弱女子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專家能做到的。那種讀書人的氣質(zhì)、思想者的鋒芒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媒體人、何物出版創(chuàng)始人趙健說:“像林徽因、梁思成這樣杰出的學者,他們沒有辜負這個時代,對得起這個國家和民族,他們付出了他們所能付出的一切。我閱讀《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的時候,熱淚盈眶。林徽因先生是我們的榜樣,她已經(jīng)成為歷史,但是我們要明白,我們這一代人也會成為歷史,我們將以什么樣的形象,以什么樣的面孔,以什么樣的臉,傳遞給我們的后人。”
第三組對談嘉賓 左起:于葵、于曉東、張文樸、梁鑒、錢仲興
第三部分對談之前,于葵女士先做了答謝發(fā)言。她向觀眾介紹了《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成書的緣由和過程,講述了出版該書的意義;同時介紹了前來參加會議的梁啟超、林長民、林徽因、梁思成的眾多家屬,對人民文學出版社高度評價并特別表示敬意。
林徽因、梁思成外孫于曉東發(fā)說:林徽因最大的特點是心直口快,對朋友無比真誠。林徽因交的朋友都是一生的朋友,可以生死相托。我也很支持我妹妹寫這本書,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他回顧了人文社出版林徽因圖書的過往,對人文社特別表示了感謝。
林徽因、梁思成之孫梁鑒談道:“我自己覺得,知道她的人越多,可能理解越片面,越五花八門,誤解也越多。梁林他們這一代知識分子,不光是他們,這一代知識分子,包括張奚若先生、錢端升先生等等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錢仲興先生回憶了北總布胡同三號時代林徽因先生和他的父親錢端升交往的動人趣事以及張奚若日記中記載的林徽因去世前后的細節(jié),同時深情回憶了自己看到的林徽因不同時期的生活點滴。
在本次活動中,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經(jīng)理吳良柱向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霍瑞娟捐贈了《山河歲月:回望林徽因》一書,并向中國國家圖書館對本次活動的支持表示感謝,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成員臧永清代表集團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