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嘯峰有關城市書寫的最新短篇小說集《通古斯記憶》由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他以細膩的筆觸,讓城市中小人物的悲與喜、愛與恨、掙扎與釋然、迷茫與期望,始終有溫暖的底色。
7月6日,王嘯峰《通古斯記憶》閱讀分享會在江蘇書展舉行。作家范小青、葉彌,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與作者王嘯峰,圍繞《通古斯記憶》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中記憶的喚醒與重構等相關問題展開對話。
《通古斯記憶》閱讀分享會現場
范小青多年關注王嘯峰的創(chuàng)作,她認為《通古斯記憶》中有著新時代先鋒寫作特色的呈現,王嘯峰通過“不確定性”的寫作視角,不僅找到了獨具特色的表現現實生活當下狀況的表現方式,也讓小說主題更多元,讀者有更豐富的閱讀體驗。作品中無論是老街小巷中的歷史傳說,還是一磚一瓦浸透的文明的雨水,抑或城中行走的普通人,都有蘇州等城市的印記,讓讀者領略到王嘯峰城市寫作的努力與情懷。
《通古斯記憶》書封
葉彌關注到評論家丁帆提到的“王嘯峰的《通古斯記憶》局部繼承了‘先鋒小說’傳統,但并非復制‘前先鋒’的全部創(chuàng)作方法和形式技巧,而是融進了新的描寫元素”,重點分析了《通古斯記憶》的獨特巧思和蓄在小說內里的大空間,分享了小說中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以及“母親”這一形象的隱喻。她認為小說復雜而精巧的結構、敘述中淡淡的時代肌理與蘇州城市的淡淡痕跡、可供解讀的多重內在意蘊等,讓閱讀一如探險,使讀者自得其妙。
《通古斯記憶》中二十幾個短篇都是王嘯峰城市寫作系列作品。有的是他俯身看現實,書寫城市中的小人物的生活經歷,展現城市普通民眾的喜怒哀樂和人生冷暖,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尊與堅守,如《暗夜公路》《米蘭與茉莉》《致愛麗絲》《去年在里約熱內盧》《一次約談》《耳中雙明珠》;
有的是他用印象派的表現手法,營造朦朧而神秘的氛圍,探索人性的欲望與人心的善惡,如《通古斯記憶》《雙魚鑰》等;
有的是他以少年視角在現實、夢境和歷史的記憶里,在象征與隱喻中,找尋時間和空間維度中的隱秘,如《獨角獸》《隱秘花園》《井底之藍》等。
不管是妙手偶得還是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記憶被喚醒,一個又一個記憶被重構后變成小說里精妙的文字,喧囂城市中孤獨人的生命狀態(tài)得以呈現。
王嘯峰
在張亞麗看來,王嘯峰不僅用現代主義的手法書寫現實生活,營造如夢似幻的真實,還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學,值得讀者細細品讀。
王嘯峰也回應了自己對“記憶”“城市特質”“時間”的獨特思考。他在創(chuàng)作中喚醒生命中的各種記憶,加工重構成新的生活美學,并在同質化嚴重的城市中發(fā)現不同,在文章的細節(jié)中再現一個城市的內在氣質,以此創(chuàng)造出符合城市特質的故事。
對于寫作中的時間選擇,他認為小說中的時空與現實時空的關系“像結網一樣”,“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新時空,讓作品的走向有更多可能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