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志雖美,道難達》一文是陸先生為祝賀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成立30周年(2011年)所作。文章談及編寫大型漢英詞典的初衷、《中華漢英大詞典》的特色,以及在編寫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陸先生一直認為對于大型詞典而言,查得率是第一位的,因此《中華漢英大詞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編寫難度極大,耗時費力。陸先生也曾玩笑說編寫漢英大詞典如同濕手抓干面,甩都甩不掉。如今中卷歷經(jīng)磨難正式出版,確如陸先生所愿“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繼”,直至下卷出版,終成全璧。
今日適值陸先生逝世八周年,翻讀中卷,先生的幽默、學(xué)識、語言修養(yǎng)躍然紙上,一時思念甚切。謹以《志雖美,道難達》一文致敬與懷念陸先生,也向詞典編寫團隊表達敬意!
陸谷孫
事情發(fā)軔在香港,當時我剛編完上海譯文版的《英漢大詞典》,五十出頭的年紀,寓居香港一年,總覺得自己還能做些什么。經(jīng)朋友攛慫,拿林語堂、梁實秋等老前輩的作品擺出來刺激我的虛榮心,要我效顰,又恰與喜好向洋人介紹中國文字的安子介先生有過幾席談,兼之美國朋友有個漢英語料文檔(復(fù)旦的薛詩綺同志和我曾為他們剔除大量不成詞的自由組合),說是可供我們無酬使用,作為原料,便生發(fā)了編寫一部漢英詞典的念頭。在這之前,也多次出入海外華埠的書店,發(fā)現(xiàn)讀者對英漢詞典的需求,遠遠低于漢英,心想若繼英漢之后真能編出一部漢英,出版商或可創(chuàng)相當利潤,也算是件好事。
《中華漢英大詞典(中)》陸先生手改稿
注意到的事實,只是大陸以外的華人用辭與我們有顯著的區(qū)別,因襲各種用語不說,大量吸納外來語,如“賣點”(selling point)、“貼士”(tips)等等,今日在大陸也已是耳熟能詳,但對更多的用法,猶覺陌生,連專名翻譯有時也鴃舌不通,如Sierra Leone,大陸取音,譯作“塞拉利昂”,海外取意,譯作“獅子山”。要是把這些熔于一爐,收詞涵蓋中華本土及海外華人社區(qū),以簡繁字并列參照的形式,如實收錄各社區(qū)特有的高頻詞語,使之通過同一種譯入語(英語)的媒介,漸趨互相認同而凝聚,兼收擴大現(xiàn)代漢語詞匯共核域之效,有何不美?
出自《中華漢英大詞典(中)》
安子介先生尤其希望一部漢英詞典除為漢語讀者服務(wù)外,對于學(xué)習(xí)漢語的外國人也會有益有用,這才定下了音義之外,形訓(xùn)兼顧的原則,就是用最簡英語說一說漢字何以寫成現(xiàn)在這模樣的故事,如“寶”字就是“屋頂下面有錢幣和玉器藏于缸”(書中自然用最簡英文寫出)的意思。
寶:
牢:
企:
獸:
以上出自《中華漢英大詞典》
編著編著,有感于境內(nèi)大陸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對漢字、漢文的興趣不再像上幾代人那么濃厚,知識似也漸變淺薄而對此又并不在意,所以詞典還決定增加漢字通假內(nèi)容,并納入大量成語、古諺、警句等等,盡我們之所能,譯成過得去的英文。以下是從鄙人正在審讀的稿子中抽出的數(shù)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how can a swallow know the soaring ambitions of a swan goose] how can the mediocre know the minds of great men);“人之將死其言也善”(truth sits upon the lips of dying men 原系Matthew Arnold言);“偏聽則暗”(heed only one side, and you are benighted);“功敗垂成” to fail when success seems within reach or to fail in the eleventh hour或a slip twixt the cup and the lip;“人頭攢動”(a mass of bobbing heads);“惡有惡報”(as he sows, so he shall reap 或 there’s no leap from Delilah’s lap to Abraham’s bosom)等等。
出自《中華漢英大詞典(中)》
當然,收詞收例也要適當照顧古今平衡。古代帝王寶座旁邊的“宥坐之器”(或稱“宥坐器”),今日青少年不看下面的英文釋義可能還不知道是個什么東西:“tilted container for holding water placed on the right-hand side of an emperor’s throne [served as a reminder that the last drop makes the cup run over, a reminder of always doing things with moderation]”。
與此同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although we could not have chosen an identical moment of birth, we are prepared to die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oath taken by a devoted couple or sworn brothers])和今日口語中常說的“博眼球” ([usu. by going out of one’s way] to attract the eye; to say or do an eye-popping thing)以及衣食住行中老百姓常用的大白話,如“這米出飯”(this rice rises well when cooked),“去你的!”(get out of here; buzz off; beat it; get lost)等等自然收得更多。
身處高科技時代,百科術(shù)語的收錄更成為重點之一,詞典使用的科目標簽逾90;實在找不到英語俗名的特定地域動植物,交代拉丁學(xué)名,以供識者或有興趣的讀者有個追查線索;大陸譯法與海外社區(qū)譯法不一致的,以大陸譯法為主詞條,其余譯法參見至此,如“云計算”([Comp] cloud computing)作為主詞條的同時,“(non-M指非大陸用法)(Taiwan)云端運算”另列互參。
有些新出現(xiàn)的西方理論,漢語譯法猶在流動未定狀態(tài),是否一定要以“先譯為準”,如queer theory港臺文評界和“同志”亞文化群譯作“酷兒理論”,大陸跟風(fēng)者不乏其人。在收錄此條的同時,能不能以譬如“另態(tài)【故意不用一個“畸”字】屬性理論”、“多態(tài)性征理論”之類的措辭,求教于專門家和識者,以求少些輕薄味。
如蒙同意或以更佳譯法教我,能不能即以大陸譯法作為主詞條,讓“酷兒”互見至此,即便前者一時尚不廣為人知?如此,斟酌乎質(zhì)文之間,隱括乎雅俗之際,高頭講章和雕蟲小技互為調(diào)劑,有常與無方結(jié)合,是否可能更受讀者歡迎?這通假和互見,雖是技術(shù)操作,要做得比較圓滿,卻是非花大工夫不可。
出自《中華漢英大詞典(中)》
一些網(wǎng)友熱衷于按英語規(guī)律自造的時髦詞,由于不無創(chuàng)意,眼下風(fēng)行,有人希望我們能率先收入(其實收不收中國人新造的英文詞,主要是英漢而非漢英詞典編者的決策)。這類漢語用詞,如“給力”,雖說美國《市井詞典》這樣的洋人辭書網(wǎng)頁也已收入gelivable, 但畢竟到目前為止,仍限于我們自娛自樂,要像“關(guān)系”、“勞改”這樣被英語作為成熟的借詞吸收,也許尚待時日。這樣,對于“給力”,我們還是寧可注釋成 “1. boosting, stimulating: 這番話真給力啊these remarks are a real pick-me-up/前冠軍咋這么不給力 the ex-champion is but a let-down 2. cool, awesome, nifty 3. bravo! phat! far out!”,似更能達到言語乃至文化轉(zhuǎn)移的目的。至于“gelivable”等英文詞能否存活并登堂入室,拭目以待吧。
志雖美,達不易。某種意義上說,詞典是同樣苦煞編者和出版人雙方的項目,所以被我戲稱為“3D”,即deficiency(缺點多多),deficit(蝕本生意)和delay(一拖再拖),三者似乎已成規(guī)律。這部漢英詞典擬收單字、詞、詞組及詞化成語等18萬條以上,估計總字數(shù)在1600萬字左右,將由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
但是“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由于自知之明不足,目標定得太高,既沒有專職的編寫人員,已經(jīng)介入的(包括本人),要他/她全心全力投入枯燥的編寫工作且持之以恒,也難;畢竟事竣稿費有限,且一般又不作學(xué)術(shù)成果計入;二是長期慘澹經(jīng)營,對講究“性價比”的出版一方來說,歷來是個大忌,從代表牛津出版社的袞袞諸公催逼牛津英語大詞典主編杰姆斯·穆雷開始,一向如此。
所以這部漢英詞典,弄得不好,怕會成為當年我?guī)煾饌鳂诚壬鸀樯虅?wù)印書館編寫的那部“永不完成的‘杰作’”;即便終善有時,書成,可能已是人事皆非,“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先例還少?果能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繼,堅持到底,估計最早也該到慶祝復(fù)旦出版社成立35周年的時候了。
*本文原載于2011年11月6日《東方早報》,收錄于《余墨三集》,略有改動。
《中華漢英大詞典(中)》
主編:陸谷孫
執(zhí)行主編:趙翠蓮 萬江波 肖福壽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24年6月版
責(zé)任編輯:于文雍 王月
內(nèi)容簡介
《中華漢英大詞典》是一部自主研編的大型漢英工具書,由復(fù)旦大學(xué)杰出教授陸谷孫主編,歷時近三十載,為“2017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2013-2025年國家辭書編纂出版規(guī)劃項目”。本詞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核心漢字提供字源圖,彰顯中華文化。收詞以大陸詞匯為主,兼及港澳臺地區(qū)以及海外華語社區(qū)用語。例證豐富,可讀性強,實用與經(jīng)典兼顧,趣味與文化并重。
作者簡介
陸谷孫,復(fù)旦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教授、博導(dǎo),復(fù)旦大學(xué)終身教授,文科杰出教授。主要從事英美語言文學(xué)的教學(xué)、研究和翻譯工作,專于莎士比亞研究和雙語詞典編纂,主編《英漢大詞典》《中華漢英大詞典》。
(本文由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授權(quán)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