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從自然之景到城市風光,龍美術館呈現(xiàn)百年“風景”

與中國山水畫不同,“風景”作為西方繪畫中的主要題材之一,直到十七世紀的荷蘭繪畫中才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繪畫題材。

與中國山水畫不同,“風景”作為西方繪畫中的主要題材之一,直到十七世紀的荷蘭繪畫中才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繪畫題材。

8月10日,“風景”展在龍美術館(西岸館)對外開放,展覽由龍美術館館長王薇策劃,呈現(xiàn)了近200件從1920年代至今的風景畫作品,從自然之景到城市之景,從寫生描摹到對光與色彩的研究;當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類似風景,在同一面墻上沙龍式陳列,讓人感受創(chuàng)作的生動美妙。

“風景”展廳現(xiàn)場,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2024,攝影:shaunley


走入展廳,首先看到的是劉海粟、陳秋草、林達川、錢延康、陳鈞德、余友涵等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上海外灘、徐家匯教堂等老建筑,雖然這些風景被一再表現(xiàn),但在不同藝術家,甚至同一位藝術家的不同時期,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當這些作品被聚在一起,亦是中國油畫百年的縮影。

劉海粟(中國,1896-1994),《蘇州河》,1957年,布面油彩,72×104 厘米


此次展覽最早的作品是汪亞塵創(chuàng)作于1920年的《放鶴亭》,汪亞塵生于1894年,是浙江杭州人。1915年曾與陳抱一等人組建中國第一個畫會組織“東方畫會”。1916年赴日本就讀于東京美術學校,歸國后任上海美術??茖W校教授、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兼任新華師范學校校長。1947年赴美國,舉辦畫展,并開設中國繪畫班授徒,1980年輾轉回上海定居。

汪亞塵,《放鶴亭》,1920年


放鶴亭位于杭州孤山西麓,為紀念宋代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1915年重建,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1920年代,汪亞塵在杭州創(chuàng)作了一組有關名勝古跡的風景油畫,這幅《放鶴亭》便是其中之一。上海大東書局早年印行的《汪亞塵油畫集》中選用此畫,并有精彩評述:“用深沉含灰味的暗綠色彩,襯出紅色的孤山放鶴亭,并不是單為古跡的說明。但看用筆的爽捷與作者內(nèi)心對自然的深入,就非尋常畫家所能及?!?/p>

時隔百年再看這件作品,能感受到早年在日本的經(jīng)驗,對汪亞塵油畫產(chǎn)生的影響,而溯其本源,是歐洲的浪漫主義和印象派。

但展覽并非以時間為線索,而是將相似的風景并置。從上海街景到陳逸飛等筆下的水鄉(xiāng),再到江南,汪亞塵的《放鶴亭》便歸于江南風景之中,其邊上是龐薰琹1979年創(chuàng)作的《文峰塔》。

厐薰琹(中國,1906-1985),《文峰塔》,1979年,布面油畫,80×80 厘米


龐薰琹(1906年-1985年)是我國現(xiàn)代藝術的先驅者,1931年與張弦、倪貽德發(fā)起成立“決瀾社”。展覽展出的《文峰塔》是其晚期作品,描繪的是南通的《文峰塔》,畫中的文峰塔以溫潤古樸的形象占畫面偏右絕大部分比重,近景為塔院建筑局部,建筑相互疊壓,結構復雜但透露出嚴謹?shù)闹刃蚋小.嬅鎸憣嵵髁x與寫意風格交織,造型上并不嚴格遵循西方透視法原理,屋檐結構不完全精準,稚拙中帶有中國畫寫意的特點,特別是文峰塔塔檐的飛角處理手法,為畫面增添一抹禪意。

展覽現(xiàn)場


潘玉良(中國,1895-1977),《巴黎湖景》,1940年,布面油彩,45.5×81.5 厘米


展覽過半作品來自中國油畫先驅,其中包括潘玉良、秦宣夫、呂斯百、方君璧、方人定、王濟遠、徐詠青等,其中也有不少逐漸被歷史遮蔽但近來因個案研究被重新關注的藝術家,比如關紫蘭、李鐵夫、譚華牧等。

展覽現(xiàn)場譚華牧作品。


其中,1869年生于廣東江門市鶴山縣的李鐵夫是第一位出國學習西方藝術的中國人。他晚清時期赴北美洲謀生與學藝。1887至1891年,分別在英屬加拿大阿靈頓美術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他曾追隨美國藝術家威廉·切斯、薩金特等人學習,對油畫寫實造型和表現(xiàn)有深入研究。留學期間,他還積極跟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活動。

新中國成立后,他歸國擔任華南美協(xié)會副主席,并成為了華東美院(廣州美院前身)解放后的第一任油畫系主任,并對教學投入了巨大的熱情與精力。只是可惜,短短兩年之后便離世而去。遺憾的是,他錯過了第一代油畫家們掀起的藝術啟蒙大潮,又錯過了新中國后對后輩畫家們的言傳身教。臨死前,他將自己珍藏的全部作品都捐給了廣州美院。今年廣東美術館新館開館展中,展出了大量李鐵夫寫實主義的作品,而此次龍美術館的展覽中的《遙望瀑布》是其較為難得的風景繪畫,也是其中西合璧的自覺嘗試。

李鐵夫(中國,1869-1952),《遙望瀑布》,1930年代,布面油彩,76×64 厘米


從上海出發(fā)到歐洲是眾多中國油畫家的求索之路,展覽中有一面墻展出了劉海粟歐游期間的《雪霽(盧森堡)》《巴黎圣心院》,吳冠中的《冬天的樹》、羅中立的《盧森堡雪景》等,從冬景中能感受到不同時代藝術家的不同表達。同樣的宗其香、周春芽、閆冰所畫重慶,讓人看到一處風景在不同藝術家筆下的不同表達。

展覽現(xiàn)場


劉海粟(中國,1896-1994),《巴黎圣心院》,1931年,布面油彩,73×60 厘米


吳冠中(中國,1919-2010),《愛晚亭秋意》,1977年,布面油彩,94×55 厘米 


沿著樓梯登上展廳二樓,石窟、寺廟等宗教風格建筑,中國香港的水岸風景,動物等自然風光將依次出現(xiàn)。其中《海景—香港維多利亞港》,藝術家余本以寫實的藝術手法,再現(xiàn)了1950年代香港維多利亞港頻繁的海上交通和漁民勞動的景象。

展覽中石窟、寺廟等宗教建筑作品。


余本(中國,1905-1995),《海景——香港維多利亞港》,1953年,布面油彩(三聯(lián)),182×126 厘米,182×116 厘米,182×144 厘米


展覽也呈現(xiàn)了何多苓、張雷平、高偉剛、黃興宇、李青、高露迪等現(xiàn)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讓人看到風景畫在時代中的變化?!斑@次很高興充分梳理了‘風景畫’這個重要的繪畫題材。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自然風景和城市風景為系列,讓各地風景在展廳中鋪展而開,使觀眾有機會在錯落有致的空間中欣賞風景繪畫。特別有意思的是,我在布展中加入了人物的雕塑,讓展廳變得生動活躍。正如我們觀眾在作品前觀看風景,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它們是風景的藝術,也是藝術的風景?!饼埫佬g館館長、展覽策展人王薇在開幕式上介紹。

“風景”展廳現(xiàn)場,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2024,攝影:shaunley


據(jù)悉,1990年代初,劉益謙、王薇夫婦涉足藝術品收藏,至今已經(jīng)有30多年。他們系統(tǒng)性地建立了多個收藏體系,在主要的繪畫題材上均有一定數(shù)量的收藏,包括中國傳統(tǒng)藝術、近現(xiàn)代藝術、“紅色經(jīng)典”藝術和世界現(xiàn)當代藝術等,其中“紅色經(jīng)典”藝術的收藏被稱為國內(nèi)私人收藏第一人,圍繞該品類,建國75周年特展“與時代同行”也正在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

注:“風景”展將持續(xù)至10月20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