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我國古代章回體小說的巔峰之作,取材于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情節(jié)豐富、布局嚴密,具有極高的思想和藝術(shù)價值。其自問世以來,二百余年間一直是重要的繪畫題材。
11月20日,展覽“紅樓夢——圖像史與物質(zhì)文化”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開幕,呈現(xiàn)100幅旅順博物館館藏《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并輔以《紅樓夢》相關(guān)文物53件/套,以插圖與文物相結(jié)合的方式,向觀眾呈現(xiàn)一場圖像與物質(zhì)的紅樓夢故事。
《紅樓夢》早期圖像傳播
走入?yún)俏幕┪镳^展廳,便能看到展柜里那滿滿當當?shù)摹都t樓夢》插圖。這是清代孫溫繪制的《全本紅樓夢圖》,總計230幅,此次展出100幅,可謂一場紅樓夢的圖像盛宴。
“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曹雪芹為創(chuàng)作《紅樓夢》耗盡了十年心血。而孫溫則幾乎把生命完全投入到了這套《全本紅樓夢圖》的創(chuàng)作中。自同治六年(1867)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前后達36年之久,幾乎用盡其一生。除孫溫本人外,甚至其侄孫允謨也參與了其中的創(chuàng)作。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旅順博物館館長王振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于1959年入藏旅順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畫冊以濃麗的調(diào)色、精細的筆法、連貫的情節(jié)、生動直觀的藝術(shù)形式勾勒出一幅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的畫面。
當然,孫溫繪畫的作品并非是《紅樓夢》的首張插圖。概括來說,《紅樓夢》有兩大版本系統(tǒng),首先是脂本系統(tǒng),即八十回抄本,大多帶有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批語;第二是程本系統(tǒng),也稱程高本(程甲本、乙本)、是一百二十回刊印本,最早由程偉元、高鶚整理刊印。
展板上對于《紅樓夢》版本的梳理
清代《紅樓夢》圖像傳播的早期與曹雪芹所生活的時代較為接近,是《石頭記》八十回抄本流傳的主要時期,也是《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印本出現(xiàn)的時期。從乾隆時期一直延續(xù)到光緒初年,這一時期紅樓夢圖像的傳播主要以木刻小說插圖的形式出現(xiàn),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與首個《紅樓夢》印本一起出現(xiàn)的程甲本插圖系統(tǒng),該本封面題作“繡像紅樓夢”,扉頁題“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萃文書屋”。其中繡像共二十四圖,每圖占半頁,附題詞半頁,是目前可知最早出現(xiàn)的清代《紅樓夢》圖像。在此后的一百二十回的插畫里,則有金陵藤花榭本系統(tǒng)、雙清仙館本系統(tǒng)等,這些版本都受“程本”影響而出現(xiàn),但在卷首繡像數(shù)量和具體圖像內(nèi)容上都有了變化。
展覽現(xiàn)場
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 清乾隆五十六年萃文書屋木活字本 復(fù)制品
受早期圖像的影響,孫溫由此繪制了大幅絹本工筆彩繪畫冊。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曾路表示,“這套畫冊無疑受到和繼承了明代以來的木刻插圖的繪畫樣式,以及過去仕女畫的影響,同時,也啟發(fā)了后來的中國繪畫的創(chuàng)作。彼時,西方繪畫流入中國,一些透視元素是如何融入中國畫的,也是可以在此思考與發(fā)現(xiàn)的。這套畫冊是一個重要的例證?!?/p>
展覽中的展板,對《全本紅樓夢圖》的繪畫解讀
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展覽以《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為主線,分為“紅樓與大觀”、“木石與金玉”、“太虛與大荒”三個單元。展廳通過大畫面、造景裝置作為大型可進入性的“游園”結(jié)構(gòu),讓觀眾可以游園式地以圖“讀”紅樓小說故事。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依次描繪出全本《紅樓夢》的故事情節(jié)。每個章回情節(jié)所用畫幅數(shù)量不盡相同。畫面圍繞原著的故事情節(jié),將主要人物活動表現(xiàn)的細致入微,楚楚動人。
清孫溫繪大觀園
孫溫采用由宏觸微的敘事模式徐徐展開,從大觀園鳥瞰圖一筆宕開,從全局視角聚焦到寧榮二府及周邊發(fā)生的故事再繪及大觀園內(nèi)局部。利用畫中的亭臺樓閣,在平面上營造出了空間感和立體感,交代故事演進的環(huán)境背景及社會背景,推動了情節(jié)的自然發(fā)展,表現(xiàn)出了《紅樓夢》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張力,也體現(xiàn)了孫溫對原著細節(jié)的理解與創(chuàng)造。畫中的大觀園不僅是《紅樓夢》的大觀,更是書家、畫家與讀者共同構(gòu)建沉浸的大觀。
孫溫繪制《紅樓夢》時采用明清版畫小說中常見的時空并置法來布局,即在一幅畫面中,把故事各個發(fā)展階段中的多個事件要素提取并排列,使觀者在意識中完成整個敘事過程。
在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設(shè)色山水畫法的同時,孫溫還在繪制中參考了西方傳入的焦點透視法。這一技法在清代由西方傳教士傳入,深受清代宮廷喜愛。孫溫將這一技巧運用在圖卷中對建筑的描繪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清孫溫 紅樓夢 第5回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
清孫溫 紅樓夢 第17回 賈政游大觀園景十一
清孫溫 紅樓夢 第24回 林黛玉遐游聽悲曲 寶玉問病至寧國府 醉金剛輕財尚義俠 癡女兒還帕惹相思
在對第24回的描繪中,包含三處情節(jié)的“多場景并置”,可見賈寶玉與林黛玉共讀《西廂》,遇賈璉、賈蕓后三人請安閑聊,黛玉與寶玉途經(jīng)梨香院偶聽《牡丹亭》戲文如癡如醉等場景。
清孫溫 紅樓夢 第27回 滴翠亭寶釵戲彩蝶
在對第27回的描繪中,畫面展現(xiàn)了“寶釵撲蝶”這一事件的三個節(jié)點:右后部為寶釵忽見一雙玉色彩蝶,意欲撲了來玩;中后部為寶釵追蝶至滴翠亭外;左前部則是小紅、墜兒見了寶釵都唬怔了。以寶釵撲蝶貫串了三個關(guān)鍵節(jié)點,可謂軌跡清晰完整。
清孫溫 紅樓夢 第38回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大觀園中生活奢華,大型的飲宴聚會頗多。這種場景往往靈動宏大,和書房打斗的亂中有序不同,強調(diào)整體風(fēng)格的瑰麗和整潔,是景色、器物、人物各要素融合的大成之作。孫溫根據(jù)《紅樓夢》的文字內(nèi)容,將其中的人物、建筑、景致、物品一一還原。
清孫溫 紅樓夢 第40回 王鳳姐罷飯秋爽齋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清孫溫 紅樓夢 第45回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fēng)雨夕悶制風(fēng)雨詞
在庭院景色之外,《紅樓夢》中對器物的描寫也精妙絕倫。如孫溫在繪制第40回中,圖中的飲食器具還原了《紅樓夢》中奢靡的風(fēng)格,體現(xiàn)了工筆畫精于細節(jié)的特點也彰顯了清代的飲食制度與文化特征。而在對45回的描繪中,孫溫繪者了身著蓑衣手持紙傘的寶玉行于樹木山石之間,而頑疾復(fù)發(fā)的黛玉身處屋內(nèi),人物與景色極為和諧。
清孫溫 紅樓夢 第66回 情小妹恥情歸地府 冷二郎心冷入空門
在對第66回描繪的畫面中,講述了柳湘蓮從悔婚到遁入空門的一系列驚心動魄事件。單幅畫面就展現(xiàn)了尤三姐自刎、柳湘蓮幻境見三姐和柳湘蓮入空門三個情節(jié),通過時間并置形成連續(xù)敘事。畫面采用氣紋間隔來展現(xiàn)幻境。
清孫溫 紅樓夢 第68、69回 苦尤娘賺入大觀園 弄小巧用借劍殺人
上圖呈現(xiàn)的是《紅樓夢》中68、69回的故事,為了將兩回內(nèi)容放在同一幅圖中而不使畫面顯得散亂,孫溫將兩回的畫面中屬于不同時段的“瞬間“提取出來進行拼接。
清孫溫 紅樓夢 第70回 史湘云偶填柳絮詞
書中故事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起,至賈雨村歸結(jié)紅樓夢終,奇而不奇,俗而不俗,真而不真,假而不假,雖是“假語村言”,但讀者自能曉個中三味。在畫冊的最后,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的故事接近尾聲,我們見到了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太虛終于飄渺,頑石歸于大荒。
清孫溫 紅樓夢 第94回 失通靈寶玉知奇禍
上圖畫面表現(xiàn)的正是寶玉失玉之后眾人的反應(yīng)。俯視角配合室內(nèi)環(huán)境,將空間圍成封閉或半封閉空間,壓縮了原畫面,使人物或景物壓縮到一起,形成強烈的空間感和立體感。
清孫溫 紅樓夢 第95回 櫳翠庵妙玉扶乩玉
在接下來的一回畫面中,講述寶玉失玉之后,眾人慫恿邢岫煙去櫳翠庵請妙玉扶乩,占卜玉之去向,畫面表現(xiàn)的即是妙玉扶乩、岫煙錄乩語的場景。
清孫溫 紅樓夢 第98回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黛玉肉身雖死,但香魂飛仙,歸去離恨天。在她身邊簇擁著許多仙女,她們衣袂飄飄神情歡愉,手持各樣樂器奏著仙樂迎接絳珠仙子歸位。此場景的增添不僅補充了原文,貼合了回目名,也表達了作者對林黛玉的喜愛、遺憾和美好愿景。以《苦絳珠魂歸離恨天》代替“林黛玉之死”圖,更具意境之美。
清孫溫 紅樓夢 第120回 接家書得悉政返家
一日船行至毗陵驛,賈政忽見一人光頭赤腳,穿著大紅猩猩氈的斗篷,向船上叩拜。賈政出船還揖,一看竟是寶玉。正待細問,寶玉被一僧一道夾著,飄然登岸而去。
輔以文物講述的《紅樓夢》日常
清代是室內(nèi)陳設(shè)裝飾藝術(shù)成熟的時代,家具陳設(shè)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古玩、書畫、家具、建筑之間講求風(fēng)格的和諧,這些都在孫溫所繪的圖畫中有所體現(xiàn)。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清代的生活用品,主辦方還呈現(xiàn)了與《紅樓夢》相關(guān)的文物,與插畫形成互補。
例如,展廳中呈現(xiàn)了明代黃地四合云紋緞圓領(lǐng)單袍。圓領(lǐng)單袍屬明代男子較為華貴的常服,其特征符合孫溫筆下《紅樓夢》中男子的裝束。而白地盤金繡人物花卉風(fēng)景紋云肩則是成年女子服裝佩飾,在孫溫所繪的紅樓夢人物中,黛玉、寶釵、迎春、惜春等在不同場合身著不同樣式的云肩,再現(xiàn)了明清貴族女子的服飾樣貌。
明代,黃地四合云紋緞圓領(lǐng)單袍,蘇州絲綢博物館藏
展覽現(xiàn)場,白地盤金繡人物花卉風(fēng)景紋云肩,蘇州絲綢博物館藏
此外,《紅樓夢》中也不乏對古代香爐的描寫,如:黛玉初入賈府時堂下的落地銅爐,爐中有炭火,可直接將香木投入火中熏燒;丫鬟侍書手中的鼎爐,多用作隔火熏香或燜香;襲人家的手爐,既有熏香,也有暖手之用。展覽中的獅鈕三足銅香薰爐,便是對這一描繪的補充展示。
明仿古 獅鈕三足銅香薰爐 蘇州吳文化博物館藏
清,青玉御題“碧峰館”詩山子,常熟博物館藏
明清時期,山子代表了玉雕藝術(shù)的最高水平?!都t樓夢》第六十六回《情小妹恥情歸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門》中以“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泵鑼懹热銠M劍自刎時的情景。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蓮稱她是剛烈賢妻。曹雪芹則用最高禮贊——“玉山”來評價她。
展覽展出的香囊
展覽尾聲播放的電視劇畫面
夢起大觀園,120回紅樓故事、3700多個紅樓人物,100幅孫溫《紅樓夢》畫冊作品、53件/套《紅樓夢》相關(guān)文物,從春光爛漫、歡聲笑語,到美夢醒來、曲終人散。展覽的尾聲,是一個多媒體影像,選取了87版電視劇中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記》的畫面。這一情節(jié)延續(xù)了紅樓夢故事中的情,也也襯托了故事結(jié)尾的悲劇性。
展覽以圖“讀”紅樓小說故事,以物勾勒紅樓日常生活,試圖讓觀眾沉浸其中,成為“紅樓夢里人”。王振芬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我們非常期待此次展覽在姑蘇腹地、閶門之外,在林黛玉魂牽夢繞的故里與大家來一場不一樣的相遇?!?/p>
(此次展覽由吳文化博物館與旅順博物館主辦,常熟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協(xié)辦。)
展覽將展至202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