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昌出發(fā)去瀘沽湖,并不是大多游客會選擇的路線。對比六七個小時的車程,多半游客會選擇從麗江去往這一深山秘境的高原湖泊。作為川滇兩省的界湖,瀘沽湖西接云南麗江寧蒗縣,東臨四川涼山鹽源縣,但它的大部分面積,在四川境內的涼山州。
瀘沽湖
當年涼山鹽源的左所區(qū),如今早已更名為瀘沽湖鎮(zhèn)。相較云南這邊更早的旅游開發(fā),四川境內的瀘沽湖,不僅有著同樣令人驚嘆的湖光山色和自然風光,還得以保留了更為純粹的風土人情、摩梭文化和民族傳統(tǒng)。
一切正隨交通發(fā)生變化。正在建設中的西香高速,將有望把西昌到瀘沽湖的路程縮短至兩個小時。而在這一切便捷都還沒到來之前,四川瀘沽湖,已悄然進行著一場在地文化的自覺煥新。一個全國首家女性藝術博物館,一座全新的隱奢酒店、以及第一次舉辦的涼山瀘沽湖轉山轉海節(jié),還有全新開啟的瀘沽湖藝術中心,在這片秘境里延續(xù)千年的摩梭文化和深厚人文,正以一種新的姿態(tài),讓更多世人得以了解和進入。
瀘沽湖摩梭女性在中國首家女性藝術博物館前合影
酒店、火塘、神山:一場關于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對話
夏末秋初的瀘沽湖畔,湖水澄澈,天空湛藍,牛馬閑庭信步,格桑花依然盛開。面朝著格姆女神山的情人牧場邊,一座嶄新的瀘沽湖隱奢逸境酒店在這個9月正式啟幕。而與之同時開啟的,還有中國第一個女性藝術博物館“她美術館”。
也就是十幾年前,瀘沽湖還是山路十八彎才能艱難抵達的人間秘境。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因為走婚習俗知道了這個地方,也被吸引來到這里。因為極為罕見的母系社會活態(tài)樣本,瀘沽湖一直被視作神秘的“女兒國”。
在摩梭人母系社會中,祖母是摩梭家庭的靈魂人物
“神仙居住的地方、香格里拉的源頭、母系氏族的家園”,瀘沽湖不僅是摩梭人世代居住的家園,還世居著普米族、彝族、納西族、蒙古族、藏族等12個常住民族。而這片高原秘境,除了多姿的民族風情,還有足以驚艷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的自然風光。作為云貴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中國第三大高原深水湖泊,瀘沽湖的高原景致,藍天白云下的湛藍湖水,波平如鏡的湖面上吱呀搖曳的豬槽船,湖畔花海連片的田園風光,都美如夢境般不真實。
四川瀘沽湖境內第一個高端設計酒店
在這個夏天,一個和當地景觀和傳統(tǒng)文化全然融合的嶄新酒店出現在了四川瀘沽湖畔。這是涼山文旅投資建設,四川瀘沽湖境內第一個高端設計酒店。從遠處看,這個建筑似乎并不起眼,如同就生長于這片山水和古村落之間。但它卻是萬豪旗下設計酒店Design Hotels?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首家開業(yè)成員酒店。
建筑設計師魯楊用了三年多時間,無數次往來瀘沽湖,將三座老舊別墅重新改造相連,以最小干預為原則,設計了隱于自然的酒店建筑,并賦予了這個空間全新的質感。從本地材料的使用到源于在地文化的設計細節(jié),每一個元素都體現出設計對這片土地的敬意。
在這里,瀘沽湖震撼的山水天光迎面而來。而大堂里的祖母火塘,房間里源自摩梭母屋男柱女柱的木柱,包括所有的色彩、織物和光影,都是一種在地文化的當代表達。設計師說起瀘沽湖的一切都感慨良多:“總之我希望用當代一點的設計語言來對接傳統(tǒng),讓這個建筑和空間能夠真正融合傳統(tǒng)摩梭文化與現代美學?!?/p>
以“在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煥新”為主題的火塘分享會
在酒店開業(yè)的當天,一場“火塘邊的對話”分享會面朝瀘沽湖舉行。詩人吉狄馬加、藝術批評家管郁達、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副社長才華燁以及藝術策展人羅怡,四位在文化、藝術、詩歌與傳播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專家,以“在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煥新”為主題,相聚而談。這是一場關于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對話。而摩梭阿媽則坐在一旁的酒店火塘,靜靜聽著這場和她有關似又無關的對談。
“關于瀘沽湖和摩梭文化的傳說有很多,但很多人并未能真正觸達真正的摩梭文化。尤其這兩天聽了吉狄馬加老師對摩梭文化的分享,更是感觸深刻。我們希望這個地方能成為一場關于文化永續(xù)與社區(qū)共榮的深度實踐?!弊鳛榫频旯芾矸降碾[奢逸境品牌創(chuàng)始人潘小科主持了這場對談。
很多當地人成為了酒店的員工,而項目推廣負責人鐘佳芫則從北京來到這里,幾個月都忙著在村落里和各種當地人聊天,探尋瀘沽湖和摩梭人的本土文化,以策劃更多可以體驗的活動。未來,這里會攜手本地非遺匠人開設織布、蠟染、繪畫、拓印等特色工坊,建立“非遺共創(chuàng)”機制,讓傳統(tǒng)技藝煥發(fā)新生。
“這里的文化很古老也很深厚,比如這里的達布文化,還有達巴宗教文化,很多人都不了解,因為口口相傳沒有文字,也在慢慢流失。我們要做的是讓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被看見、被觸及,讓來到瀘沽湖的客人能體驗到真正的摩梭文化,了解摩梭人的日常生活。當然我們會賦予這些傳統(tǒng)一些新的意義和感受,讓當代人更能接受,這也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煥新?!?/p>
摩梭女性、當代藝術:瀘沽湖畔的全球第四個女性藝術博物館
“這里未來會發(fā)生大量的活動,有展覽、有文創(chuàng),非遺活態(tài)體驗,還有各種文化交流?!闭驹凇八佬g館”借鑒了摩梭少女花樓意像的風景露臺上,涼山文旅集團董事長劉康指著山下湖畔一大片建筑和空地,介紹了這里未來的藍圖規(guī)劃。
遠處是一個醒目的古老建筑,據說曾是土司府,它被原封不動從鹽源和攀枝花交界的某處平移而來,一磚一瓦拆下后并標注記號,又原樣挪到了瀘沽湖畔。設計師在古建筑下方設計了一個頗有當代感的夯土建筑空間,而這正是即將啟幕的瀘沽湖藝術中心。邊上,還將有新的酒店和青旅會陸續(xù)建成。
即將啟用的瀘沽湖藝術中心
而在山上,隱匿于酒店坡道上的“她美術館”,已經率先開啟了瀘沽湖融入當代藝術的新篇章。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全球第四個女性藝術博物館。
開幕展《輕舟》,是以瀘沽湖與瑞士高山湖泊的景觀共鳴為紐帶,由華裔瑞士籍藝術家羅明君的視覺藝術創(chuàng)作與瑞士國寶級詩人阿爾貝托·內西先生對話呈現,這也是中瑞建交75周年間的一項意義重大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中國首家、全球第四家女性藝術博物館
展覽中最引人矚目的一個展品,是藝術家邀請摩梭阿媽,利用珠針概念,共同在特有的豬槽船上進行創(chuàng)作呈現,勾勒傳統(tǒng)文化記憶。開幕當天,十幾位來自當地瓦拉璧村的摩梭女性,一起盛裝出席,參與了美術館的開幕活動。她們在自己參與的作品前合影留念,笑容燦爛,多姿的摩梭服裝在這個充滿當代氣息的展館空間里,顯得異常和諧。
當地摩梭女性參與了開幕展《輕舟》的創(chuàng)作
“她美術館”是由涼山文旅攜手美術館研究學者、獨立策展人羅怡博士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建。作為首任館長,羅怡介紹說,這是一個從在地文化生態(tài)出發(fā)的、以女性為主題的藝術博物館。美術館以完全獨立的、非營利的角色展開運營。日?;顒影ㄕ褂[、收藏、教育、研究等,探討女性的身份、處境與未來,展示女性相關藝術的思想、創(chuàng)作與成就。希望成為一個更具公共性、開放性、學術性的藝術空間和機構。
這里未來將建立女性藝術檔案庫,每年計劃推出3季中外藝術家駐留,舉辦藝術導覽、藝術工作坊、國際交流對話等相關活動,還將開辦“女性、藝術與能量”系列講堂。
她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區(qū)域
在這個融合了很多摩梭元素的當代設計建筑里,以摩梭“祖母屋”為設計元素的公共教育空間成為美術館最醒目的一處空間,這里同時也是一個微型女性藝術圖書館。在開幕當天,中國首個女性藝術文獻中心也在“她美術館”啟幕并接受了首批捐贈。據介紹,該文獻中心致力于收藏、記錄中國及國際女性藝術相關重要檔案與文獻,建立完善藝術收藏、研究、評估體系,目前已經收藏和征集文獻約400冊。
“這是我們中國第一家、也是全球第四家女性藝術博物館,這不僅是瀘沽湖藝術版圖上的全新坐標,也是中國女性藝術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時刻。我一直在問,瀘沽湖需要當代藝術嗎?其實相比來說,我覺得當代藝術更需要瀘沽湖?!绷_怡表示,瀘沽湖周邊的母系大家庭群落和文化,是當代藝術中越來越重要的女性力量的一個思想資源。
女性藝術家和當地摩梭女性在一起共創(chuàng)
“為此,我們將女性藝術家請到瀘沽湖,在這里的文化生態(tài)中去感受浸潤。我們將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部分現場,放到瀘沽湖最傳統(tǒng)的祖母屋的庭院,邀請當地做紡織的阿媽和我們藝術家一起創(chuàng)作,我們也將她們請到我們的美術館開幕現場。我想不僅是我們,還有這些瀘沽湖的摩梭阿媽們,都深深感受到文化撞擊與共鳴的興奮與幸福,這是我們在地探索的第一步。”
古老和當代雙向奔赴,千年摩梭文化如何獲得新的生命力
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傳統(tǒng)的摩梭人轉山轉海日。轉山轉海,起源于自然崇拜,是摩梭人對山水的敬畏感恩。“轉山”,是向著瀘沽湖兩座神山,格姆女神山和后龍山的虔誠朝圣。轉海,則是繞著瀘沽湖虔誠行走。人們繞山繞湖,不為了征服,而為了回到自己被護佑、被孕育的大自然之中。
摩梭人的轉山轉海
這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jié)日,但今年的這一天,瀘沽湖比往年更是熱鬧百倍。在一場盛大的開幕式之后,浩浩蕩蕩的萬人隊伍,劃著豬槽船,跟隨蜿蜒的馬隊,開啟了轉山轉海的行走。格姆女神山下,千人的甲搓舞踏歌而行,熱烈的情歌對唱飄蕩在空中,而摩梭集市里則是煙火歡騰。這是涼山州舉辦的首屆瀘沽湖“轉山轉海節(jié)”,傳承千年的民俗節(jié)日,由此成為一場外來游客得以加入的萬眾狂歡。
千人甲搓舞
摩梭人世代相傳的民俗活動被官方賦予了新的文旅內涵。而摩梭本土的文化也正被外來的年輕人發(fā)現價值,自覺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她美術館”開幕現場,跟隨參與創(chuàng)作的眾多摩梭阿姐阿媽一起來到開幕展的,還有一個漢族女孩鄭正好。辭職旅行后來到大理的她,因為遇到了在瀘沽湖研究母系社會的小伙伴其美,也被吸引來到了瀘沽湖,不想被這里的風景、生活,以及絢爛多姿的摩梭手工藝吸引,由此常住下來。在瓦拉璧村,兩位年輕女孩想為當地的村民尤其是女性做點什么,由此決定創(chuàng)立一個和當地摩梭女性共創(chuàng)的生活方式品牌gumi。
瓦拉壁村參與共創(chuàng)的女性受邀參加她美術館開幕
gumi這個詞來自摩梭語,意為“身體”。摩梭女性從小學習織麻、紡麻、捻毛線、繡毛毯、編腰帶。紡織是摩梭女子必備的技能,更是摩梭人深厚的非遺文化。從背包到圍巾,gumi的每一件手工織物都來自當地摩梭女性的創(chuàng)造,充滿民族風情,又融入當代趣味。在美術館開幕時,很多女性嘉賓都關注到了她們的手工織物,對這個和當地女性共創(chuàng)的品牌更是產生了很大興趣。
而在今年的轉山轉海節(jié)上,gumi還在新開啟的瀘沽湖藝術中心參加了非遺造物市集。摩梭人的民族非遺手工藝,以一種年輕人的方式,被更多人看到,并走進當代人的生活。
和摩梭女性共創(chuàng)的品牌gumi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副社長才華燁因為工作無數次到訪過這片土地,在她看來,瀘沽湖歷史上就是民族遷徙的大走廊,也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通道。這里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傳承,這些古老的文化如何讓今天的年輕人來了解,甚至愿意去參與和打卡,是它們能夠傳承下去的重要承載點。而一個好的酒店,一個當代藝術館,甚或是一件精美的民族服裝,都是很好的切入點。
出生在涼山的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對瀘沽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了解,在他看來,當這里有了一個詩意的棲居之所,當代人也就能夠實現地理意義和精神意義的雙重返鄉(xiāng)。而瀘沽湖有了當代的女性藝術館,其實是連接了摩梭人的歷史和當下,“我們可以從遙遠的摩梭人歷史的隧道里面穿越到當下這樣一個廣闊世界。同時實現多元文化的文明互動?!?/p>
今年3月,涼山提出要將瀘沽湖打造成國際旅游目的地,同時也是文化景觀遺產地、摩梭家園共富地。涼山文旅集團董事長劉康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文旅融合發(fā)展方式,讓傳統(tǒng)文化獲得新的生命力,同時也把文化資源轉化為優(yōu)質旅游內容。
“全國文旅正在走向深度融合,單靠過去傳統(tǒng)的唱歌跳舞和燒烤是不行的。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空間呈現,以及不同產品的供應。而這種不同正體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深深希望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與當代的文化藝術之間實現一種雙向的奔赴,讓自然、人文、藝術和旅游能夠真正深度地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