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歐亞皇家狩獵史》,[美]托馬斯·愛爾森 著,馬特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9月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狩獵活動并不僅僅是社會地位的標識,也是衡量君主的一種主要途徑,包括身體健康與政治軍事權力。塔西佗關于核心區(qū)域內(nèi)民眾對君王期望的評述能很好說明這一點。
在其中一則評述中,塔西佗記述稱帕提亞人非常不信任沃羅尼斯一世(VoronesⅠ,約公元7~12年在位)——雖然他是本地人出身。原因在于,沃羅尼斯一世的行為方式不僅沿襲了羅馬風格,而且他“很少在狩獵場上露面”。在另外一則評述中,塔西佗提到亞美尼亞人非常歡迎一位外國人——本都王子吉諾(Zeno)——成為新的國家統(tǒng)治者,原因是吉諾“非常喜愛狩獵”。
可以確定的是,雖然塔西佗本人距離這些事件的發(fā)生時期較遠,但是他的評述所傳達出來的基本信息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很多人將王權與體能和功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而這些體能和功績通常是通過皇家狩獵活動證實和展現(xiàn)出來的。
與王權相關的體能標準以及認為君王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的觀念可以追溯至古埃及時期,那時的法老被認為擁有不同一般的運動能力;此外,在蘇美爾王朝統(tǒng)治時期,君王也被認為具有像獵手一樣的極快速度與精湛技巧。一千年之后,統(tǒng)治者依舊照例被描繪為專業(yè)而杰出的獵手。在突厥斯坦的烏茲別克汗阿卜杜拉二世( AbdallāhⅡ,公元1583~1598年在位)以及卡扎爾王朝的統(tǒng)治者納速剌?。∟āsir al-Dīn,公元1848~1896年在位)在位期間,同時代的人們都贊揚了他們無可比擬的狩獵技術。與統(tǒng)治國力鼎盛時期的龐大的蒙古帝國的蒙哥可汗一樣,阿卜杜拉二世和納速剌丁都被認為是“天生的”獵手。
作品簡介
《歐亞皇家狩獵史》,[美]托馬斯·愛爾森 著,馬特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9月
在中東、印度、亞洲中部和中國,從古代到19世紀,皇家狩獵一直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能夠標榜貴族身份,皇家狩獵還可以起到外出巡查、促進皇室進步和確?;适彝赖淖饔谩T趪H交往中,組織良好的狩獵活動常被用于訓練軍隊、展示軍事實力和傳達外交理念?;适裔鳙C被理解成一種隱蔽的軍事訓練,而且還是軍隊組織和軍事戰(zhàn)術改革創(chuàng)新的來源。此外,狩獵場可以用于物種交換、軍隊儲備,而且還是早期的自然保護區(qū),與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美國最負盛名的蒙古帝國史學家托馬斯·愛爾森這部經(jīng)典名作,將會一一解答有關歐亞大陸空間范圍內(nèi)古代王朝皇室狩獵的相關疑問,充滿故事性、趣味性和探索性。觀察角度與眾不同,對歐亞大陸皇室的狩獵史作出了百科全書式的詮釋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