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文化

向周叔弢先生學選書:談乾隆刻本《歙硯輯考》

作為一個古籍善本的業(yè)余愛好者,我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訓練,基礎知識是很不夠的。

2021-11-19

澎湃新聞

中文如何走進電子設備?專訪四通打字機工程師張自強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加速,今日升級的產品或許轉眼便是“電子垃圾”,昨天的網頁可能即刻變成無法訪問的“記憶黑洞”。

2021-11-19

澎湃新聞

我在上圖修古籍:古籍修復師是一項怎樣的工作?

幾年前,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文物修復師這個職業(yè)第一次真實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在上海圖書館,也有這樣一群日復一日專心修復古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21-11-19

澎湃新聞

文學研究所在跟錢鍾書開玩笑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劉躍進主編,吳光興執(zhí)行主編,2021年8月第六輯刊有朱曦林《錢鍾書先生書札輯考》——自拍賣行網站輯得錢書二十通。

2021-11-19

澎湃新聞

《子藏》第六批成果發(fā)布,收《論語卷》《孟子卷》540種

11月13日,《子藏》第六批成果發(fā)布會暨“子藏學”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正式發(fā)布《子藏儒家部》之《論語卷》《孟子卷》,這標志著《子藏》這一工程浩大的古籍整理項目又向前推進了…

2021-11-18

澎湃新聞

許我忘年為氣類 風義平生師友間:幾種王國維書信集讀后

近年來,關于王國維(1877-1927)的學術史資料及考證研究都有諸多成果刊布。

2021-11-18

澎湃新聞

《沙丘》與《沙丘》之前:來自兩代科幻片作者的追問

在2021年,《沙丘》絕對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其原著同時獲得星云獎和雨果獎,對許多科幻作品都產生了影響,但這部科幻史詩被搬上銀幕的過程卻是困難重重。

2021-11-18

澎湃新聞

智能手機是一種支配工具,就像一串“念珠”

根據韓國出生的瑞士籍德國哲學家韓炳哲(Byung-Chul Han) 的說法,我們這個由原子和分子,由可觸碰可聞到的“物”(things)組成的物質世界

2021-11-17

澎湃新聞

當小說家遇見心理學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癥候

了解心理學領域的讀者對河合隼雄這個名字可能不會陌生。出生于1928年的他是戰(zhàn)后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是日本第一位榮格心理分析師。

2021-11-16

澎湃新聞

新版《牛津英語詞典》關注氣候變化,收錄多個情緒化詞匯

在過去30年左右的時間里,《牛津英語詞典》的編輯們研究并記錄了許多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知名術語,例如“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微塑料”(microplastic)、“排放”

2021-11-16

澎湃新聞

南京大學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畢飛宇:魯迅從沒有離開我

11月14日,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進一步整理總結百余年來魯迅及魯迅研究的豐厚精神遺澤,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新認識魯迅的跨時代價值

2021-11-16

澎湃新聞

大埃及博物館新添68件藏品,包括圖坦卡蒙文物

據埃及媒體11月15日報道,目前尚未正式開放的大埃及博物館當天收到了68件文物,其中包括52件大型文物和16件圖坦卡蒙法老墓中的陪葬品。

2021-11-16

澎湃新聞

馬姆達尼:“文明沖突”與“文化對話”掩蓋了什么?

二十年前,世貿大廈的轟然倒塌對于蘇聯(lián)解體后西方中心的現(xiàn)代性進程無疑是沉重一擊,對于全球思想界而言也是一場巨大的震動。

2021-11-15

澎湃新聞

這些作家用文字打敗時間

2021年11月9日,果麥文化聯(lián)合“馮唐講書”,邀約作家馮唐和譯者李繼宏,在線上為讀者帶來一場主題為“這些作家用文字打敗時間”的對談直播。

2021-11-15

澎湃新聞

看《人生一串3》下飯,聽劉慈欣的旁白解鎖科幻宇宙

11月13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 以“記錄即有光”為主題在上海舉辦了首屆紀錄片發(fā)布會

2021-11-14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