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文化

江月何年初照人——“不期而遇”的大化奇觀

這個話題涉及歐陸哲學、分析哲學、中國哲學之間并不嚴格的邊界或交錯地帶。海德格爾的問題,尤其像時間性,怎么能從一個當代分析哲學的視角給出某種站得住的詮釋或批評?

2021-05-29

澎湃新聞

“低欲望鄉(xiāng)村生活”爭議:都市青年的困境,鄉(xiāng)村不是“解藥”

最近,豆瓣上因為鄉(xiāng)村生活,引起了一個小范圍的討論。5月20日,豆瓣用戶“夏冰雹”在豆瓣日記發(fā)表了一篇長文《我為什么選擇山村低欲望生活?這是對現(xiàn)代奴役的無聲抗爭》。

2021-05-29

澎湃新聞

大有空明之天:第二洞天委羽山考察筆記

《委羽山志》開篇即指出:“(委羽山)其山雖小,而體勢如虎之踞,如鳳之集,故諸仙常棲跡于其中,宜為十大洞天之二(二當作一)”。

2021-05-29

澎湃新聞

在V&A看“史詩伊朗”:一場五千年宏偉壯麗的藝術與狂想

伊朗是偉大的歷史文明發(fā)源地之一,但其不朽的藝術成就仍然不為許多人所知。

2021-05-29

澎湃新聞

《三體》IP如何才能形成商業(yè)帝國?

《三體》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之一,在2009年其影視改編版權就已經(jīng)被出售,但是電視劇和電影至今沒有落地。

2021-05-29

澎湃新聞

丹·布朗首本童書《動物狂想曲》的誕生與上海的故事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有一本特別的童書在中國出版。這本童書的作者不是國內(nèi)外知名的童書作家,目前也沒有獲得過任何你能叫得出名字的童書獎項。

2021-05-28

劉擎、李筠、翟志勇、張笑宇:何以西方,何以中國,何以現(xiàn)代

2021年5月23日,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翟志勇、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研究員張笑宇四位大觀學者做客杭州博庫書城文二路…

2021-05-27

遺產(chǎn)保護與可期的未來:青年學者共議古城鎮(zhèn)保護

中國古村鎮(zhèn)及歷史街區(qū)承載著鄉(xiāng)愁與記憶。在當下,如何真正致力于古城歷史建筑、人文民俗的保護,留住古城鎮(zhèn)的文脈,尋找遺產(chǎn)管理的新方法?

2021-05-27

澎湃新聞

跨越歷史的對話,9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將在國圖集合展出

《永樂大典》是國家圖書館善本中的“四大專藏”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最神秘的、故事最多的文獻古籍。

2021-05-27

澎湃新聞

“消失的圖書館”重見天日,勃朗特姐妹的珍貴手稿將被拍賣

2011年,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14歲時創(chuàng)作的一本迷你書引發(fā)了一場出價超過100萬美元的競購戰(zhàn)。

2021-05-26

澎湃新聞

飛天、千佛、九色鹿……在上海見證“玉見敦煌”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佛者、匠人、藝術家在這里奉獻了自己的畢生心血,留下了4.5萬平方米壁畫、2000余尊彩塑、6萬余件藝術文物……其內(nèi)容…

2021-05-26

澎湃新聞

光明禪師研究中的若干遺留問題

研究西夏和蒙元的佛教文獻史,都繞不開元初的光明禪師李惠月。不過,除了明末姚旅的《露書》提過他一筆之外,在傳世文獻中幾乎看不到他的蹤影。

2021-05-26

澎湃新聞

魏晉畫像磚里的古人生活,國博展“圖畫眾生”

“圖畫眾生——河西畫像磚上的古人生活”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2021-05-25

澎湃新聞

這個時代中國家庭的“愛”與“孝”

在日常生活中,“媽寶”和“啃老”的說法會讓很多年輕人“中槍”,這些詞匯也暗含著對他們的批評。不過,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社會學家劉汶蓉看來,這些批評可能過于草率了?!?/p>

2021-05-25

澎湃新聞

法國盧浮宮等重開,“肉體與靈魂”等特展重啟

據(jù)法國政府關于新冠疫情防控的規(guī)定,法國的博物館、美術館于5月19日起陸續(xù)恢復開放。澎湃新聞獲悉,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奧塞博物館、歐仁德拉克洛瓦國立博物館等均已恢復開放。

2021-05-25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