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nóng)歷九月初六,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寒露。寒生露凝,故稱“寒露”,在這一時節(jié),大雁南飛,菊始黃花,月露清冷,梧葉飄零。唐代李咸用詩有“菊華寒露濃,蘭愁曉霜重?!?/p>
2024-10-08
澎湃新聞拂曉,住家阿叔開著三輪摩托,將自家種的蔬菜運到集鎮(zhèn)上售賣,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在旅游開發(fā)之前,勐景萊大部分村民都以務農(nóng)為生,從最早種植水稻,到后來的橡膠,再到如今的火…
2024-10-06
澎湃新聞在二十世紀的拉美文壇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以其博學、善辯和對文學“游戲”的熱愛,被譽為“那個時代最敏銳、最優(yōu)雅的作家”和“作家中的作家”。
2024-10-05
澎湃新聞兩百多年前,曹雪芹在北京西山寫作《紅樓夢》,留下了木石前盟的傳說。四十年前,曹雪芹紀念館在正白旗曹雪芹故居正式建館。
2024-10-04
澎湃新聞這里套用魯迅雜文用過的一個標題,談談對某名師開設的語文公開課的看法。日前,國內(nèi)語文界某位女性名師在長沙開設公開課,執(zhí)教的是莫懷戚的《散步》。
2024-10-03
澎湃新聞10月1日起,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將呈現(xiàn)“文明系列”年度重磅大展——“文明的源起:早期中華文明探尋大展”。
2024-10-03
澎湃新聞9月28日,被譽為“中國科幻最高獎”的第35屆銀河獎頒獎典禮在成都市成華區(qū)天府國際動漫城舉行,備受關注的銀河獎獲獎名單揭曉,展現(xiàn)了中國科幻文學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2024-09-29
澎湃新聞9月29日,“山河與共——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將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展覽是遼寧省首次以主題文物展的形式解讀遼金歷史文化,也是遼博史上展品數(shù)量最多的遼金文物展覽。
2024-09-28
澎湃新聞9月26日,以“數(shù)智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外語出版”為主題的中國出版協(xié)會2024年外語出版年會在北京召開。
2024-09-28
澎湃新聞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從飯圈文化中興起的“塌房”——偶像因負面新聞而人設崩塌,如今已經(jīng)沒有多少痛惜色彩可言,甚至往往成了茶余飯后的戲謔談資。
2024-09-27
澎湃新聞在中世紀,一種對于平衡的全新認識,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自然和社會的理解。這種新的認知模型如何反映出中世紀學者對于自然、社會和經(jīng)濟的新認知?
2024-09-26
澎湃新聞步入上海圖書館東館五樓美術文獻館,數(shù)十幅上圖館藏的經(jīng)過數(shù)字修復技術處理后的上海近代歷史老照片,喚起人們對于百年前集摩登都市與江南典雅市鎮(zhèn)于一爐的上海歷史舊影的懷舊與想象…
2024-09-26
澎湃新聞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將進入尾聲,而在埃及,原定于7月正式開幕的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