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曾說過:如果不按照進化思想思考問題,生物學的一切將無法理解。有人把進化論稱為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是科學中的科學。西方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很大部分得益于…
2020-10-27
澎湃新聞小武,獨立插畫師、繪本作者,出生于南京,幼兒園時就喜歡畫畫,床頭常放著的書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長大后,小武進入藝術(shù)學院學習,本科畢業(yè)于中國美術(shù)學院壁畫系,研究…
2020-10-26
澎湃新聞在追尋林風眠的數(shù)十年中,無名氏是位時常出現(xiàn)的故人。在林風眠一生的人際關(guān)系中,很難有人可以與無名氏比肩:從重慶時期、杭州時期、上海時期、香港時期,直至臺島時期,從未間斷。…
2020-10-24
澎湃新聞朦朧派著名詩人北島,原名趙振開,為什么起這個筆名?1969年,北島和芒克(原名姜世偉)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隊,1978年底,芒克與北島共同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今天》。芒克回憶說,創(chuàng)辦《今…
2020-10-22
澎湃新聞10月21日,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迎來展覽“馬蒂斯:如一本小說”,作為對這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誕辰150周年的紀念。“澎湃新聞藝術(shù)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展覽聚集其創(chuàng)作的230余件…
2020-10-22
澎湃新聞“九一八”事變前夕,鄭振鐸告訴顧頡剛,“滬上流言,北平教育界有三個后臺老板,一胡適之,一傅孟真,一顧頡剛也”。三個老板都兵強馬壯,各據(jù)一方,名揚全國學界。胡適有銀子,是…
2020-10-22
澎湃新聞未來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xiàn)于意大利,隨后流行于俄、法、英、德等國的一個現(xiàn)代主義文學藝術(shù)流派。盡管“未來主義”藝術(shù)運動未曾在中國真正發(fā)生過,但它卻在包括豐子愷在內(nèi)的中國作者的…
2020-10-21
澎湃新聞“這些信件都是我與我的老師劉海粟、關(guān)良等先生們的通信,重要的不是他們教了我什么具體的東西,而是一種熏陶,一種東方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精神給與了我滋養(yǎng),我非常感恩。”90多歲的藝術(shù)家…
2020-10-20
澎湃新聞還記得這樣一個迅猛陽剛、大開大合的動作嗎?弓步前跨、鐵拳緊握、曲臂橫陳于胸前——“向前沖”曾在新中國文化建設(shè)初期廣為流傳,深入好幾代人的文化記憶之中?!跋蚯皼_”的動作,…
2020-10-20
澎湃新聞2020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紀念日。10月10日、11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主辦了兩場主題為“來自魯迅研究前沿的啟示——名師名家學思歷程”的在線學術(shù)論…
2020-10-20
澎湃新聞今年年初,九位來自英語世界的頂尖古典學家以“后古典主義集體”(The Postclassicism Collective)為名聯(lián)合撰寫了《后古典主義》一書,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具體成員名單見附錄…
2020-10-19
澎湃新聞塞繆爾-布里坦(Samuel Brittan)走了,享年87年。他是我FT的前同事,忘年之交,也是我經(jīng)濟問題的導(dǎo)師。最后一次見到他,是兩年前,在倫敦荷蘭公園他家中。他已開始健忘、言語重復(fù)…
2020-10-15
澎湃新聞2020年是王蘧常先生誕辰120周年。王蘧常(1900-1989年),字瑗仲,浙江嘉興人,著名哲學史家、歷史學家,現(xiàn)當代以章草馳名的書法大家。王蘧常先生的章草多被名之為“蘧草”,即晚…
2020-10-14
澎湃新聞2025年8月5日,是法國作家居伊德莫泊桑誕辰175周年的紀念日。作為19世紀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