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人物

聶魯達誕辰120周年:“我來這里是為了唱歌”

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是詩人中最純真的野心家。生就一腔天風海浪般的詩興,他恨不得將世間萬事萬物都囊括在筆下。

2024-07-12

澎湃新聞

紀念韓建業(y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體系的創(chuàng)建者

2024年4月14日晚上8時13分,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考古教育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嚴文明先生在北京逝世。

2024-07-12

米蘭·昆德拉逝世一周年:方寸間的自由

“一戰(zhàn)”結束后的世界,在奧匈帝國的廢墟上,斯特凡茨維格回望著“昨日的世界”,他慨嘆道:“命運之手無時無刻不在抓住我們,把我們拖進沒完沒了的戲弄之中?!?/p>

2024-07-11

澎湃新聞

米蘭·昆德拉:一個反現代的現代人

1950年,赫爾曼布洛赫在美國就kitsch(媚俗)做了一場講座,這是他在多篇論文中曾附帶論及的問題。這次講座五年后,他出了一本小書,題為《關于kitsch的幾點看法》。

2024-07-11

昆式二重奏:小說×音樂

二十世紀以來,風起云涌的現代小說盡管流派紛呈、風格各異,卻有一個極為鮮明的共同特征,即較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更加注重作品形式的探索。

2024-07-11

澎湃新聞

考古界都叫他“黃頭兒”

2024年7月9日凌晨,知名考古學家、被考古學界稱為“黃頭兒”的黃景略先生去世了,享年94歲。

2024-07-10

澎湃新聞

訪談鐘雨柔:“將文字交給一切人”——漢字革命的天命是與時俱進

1916年,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發(fā)表了英文學術論文《中國語言的問題》,第一次正面論證廢除漢字、采用拉丁羅馬字母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2024-07-09

澎湃新聞

訪談邱華棟:閱讀的成本降低,使得文學或知識增加了其民主特性

余華曾一本正經地說邱華棟的博覽群書到了“恐怖”的地步;李洱也“斷定”在當代作家中,邱華棟的閱讀量傲睨群雄。

2024-07-08

澎湃新聞

芳菲次第還相續(xù)——葉嘉瑩先生百歲詩意

今天,葉嘉瑩先生百歲,從她身上體現出來的弱德之美的真正內涵和價值就是“真、善、美”。葉嘉瑩先生歲歲年年2019年,葉嘉瑩先生九十五歲。

2024-07-06

黃葒談卡達萊:他屬于阿爾巴尼亞,他也屬于世界

當地時間7月1日,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得主、諾獎熱門候選人伊斯瑪依爾卡達萊逝世,享年88歲。

2024-07-02

萊布雷希特專欄:握手之遙

羽管鍵琴演奏家馬漢埃斯法哈尼(Mahan Esfahani)曾經在推特上提問:你要通過幾層握手之交,才能聯系到希特勒?大多數回答者都要轉手三四層才能握到阿道夫。而我只需要一次。

2024-07-02

澎湃新聞

高興談卡達萊:他用文學讓世界認識阿爾巴尼亞民族

當地時間7月1日,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得主、諾獎熱門候選人伊斯瑪依爾卡達萊逝世,享年88歲。

2024-07-02

澎湃新聞

董希文誕辰110周年:從《云南馱馬圖》看敦煌藝術的影響

2024年是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董希文先生誕辰110周年,他在對西方繪畫藝術廣泛研究和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深刻理解與把握的基礎上,尋找中西方繪畫的交融點,于五十年代提出“油畫中國風”…

2024-07-01

澎湃新聞

馬伯庸:作家是一種狀態(tài),當你停筆不寫,就不再是作家

如果問這幾年誰是當下被閱讀最廣泛、影響力和傳播度最高的作家,馬伯庸這個名字必定是個呼聲很高的選項。

2024-07-01

澎湃新聞

斯威夫特的晚景

阿蘭布魯姆在《巨人與侏儒》中宣稱,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將慧骃國描繪成“一個建立在柏拉圖《理想國》基礎上的烏托邦”,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斯威夫特本人的社會理想。

2024-06-27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