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是詩人中最純真的野心家。生就一腔天風海浪般的詩興,他恨不得將世間萬事萬物都囊括在筆下。
2024-07-12
澎湃新聞2024年4月14日晚上8時13分,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考古教育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嚴文明先生在北京逝世。
2024-07-12
“一戰(zhàn)”結束后的世界,在奧匈帝國的廢墟上,斯特凡茨維格回望著“昨日的世界”,他慨嘆道:“命運之手無時無刻不在抓住我們,把我們拖進沒完沒了的戲弄之中?!?/p>
2024-07-11
澎湃新聞1950年,赫爾曼布洛赫在美國就kitsch(媚俗)做了一場講座,這是他在多篇論文中曾附帶論及的問題。這次講座五年后,他出了一本小書,題為《關于kitsch的幾點看法》。
2024-07-11
1916年,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發(fā)表了英文學術論文《中國語言的問題》,第一次正面論證廢除漢字、采用拉丁羅馬字母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2024-07-09
澎湃新聞今天,葉嘉瑩先生百歲,從她身上體現出來的弱德之美的真正內涵和價值就是“真、善、美”。葉嘉瑩先生歲歲年年2019年,葉嘉瑩先生九十五歲。
2024-07-06
羽管鍵琴演奏家馬漢埃斯法哈尼(Mahan Esfahani)曾經在推特上提問:你要通過幾層握手之交,才能聯系到希特勒?大多數回答者都要轉手三四層才能握到阿道夫。而我只需要一次。
2024-07-02
澎湃新聞當地時間7月1日,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得主、諾獎熱門候選人伊斯瑪依爾卡達萊逝世,享年88歲。
2024-07-02
澎湃新聞2024年是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董希文先生誕辰110周年,他在對西方繪畫藝術廣泛研究和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深刻理解與把握的基礎上,尋找中西方繪畫的交融點,于五十年代提出“油畫中國風”…
2024-07-01
澎湃新聞阿蘭布魯姆在《巨人與侏儒》中宣稱,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將慧骃國描繪成“一個建立在柏拉圖《理想國》基礎上的烏托邦”,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斯威夫特本人的社會理想。
2024-06-27
澎湃新聞當其于1912年,在26歲時因肺結核不幸離世之際,石川啄木仍是一個尚未完全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