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歡樂多,這回給互聯(lián)網帶來歡樂的是沈肯尼、沈煜倫(以下簡稱“雙沈”)的粉絲。
新浪微博搞了一個“2018票選你喜愛的作家”的活動,這個榜單里各路作家都有,有像莫言、麥家這樣在嚴肅文學領域聲名在外的大家,有李銀河這樣的社會學者,有江南、南派三叔、唐家三少等網絡文學大咖,有張小嫻、反褲衩陣地、劉同、陸琪這一類情感作家,也有沈肯尼、沈煜倫、苑子豪、苑子文等新一代青春寫手。與郭敬明為代表的“80后”青春文學不同,沈肯尼等人走紅于互聯(lián)網時代,他們的身份更近于網紅,粉絲對他們的熱愛始于顏值,文學不過是粉絲經濟之一種,是網紅們變現的另一渠道。
沈肯尼、沈煜倫的網宣微博發(fā)起了打榜投票活動
在文學早已失去轟動效應的今天,這樣的榜單既不權威,鮮有人關注,也沒太多參考價值。但對于網紅的粉絲們則不然,這是“鍍金”的大好時機?!半p沈”的粉絲嚴陣以待,和追星迷妹一樣搞了個打投組,所以倆人的票數很高,沈肯尼一度高居榜首。后來,網絡文學大咖江南看到了便給自己投了一票,并關聯(lián)在個人微博發(fā)了出來,江南的粉絲看到了也隨手投了一波票,票數很快便超越了“雙沈”。
“雙沈”的粉絲并不知道江南是誰,他們條件反射是十八線野雞作家刷榜了,便在粉絲官網上掛了江南,并開啟了反黑。這就鬧出了笑話。有路人好奇去搜了“雙沈”的文字,幼稚的文筆、清奇的文風一時成為網友的“快樂源泉”。吃瓜群眾開啟了超越沈肯尼拉力賽,自發(fā)給榜單上的其他作家投票,網友們不在乎誰是第一名,只要把“雙沈”拉下榜單就行,名次越靠后越好。目前“雙沈”的名次已經都滑落至二十名開外,但網友們的惡搞仍在繼續(xù)。
截至11月19日13時,沈肯尼在票選榜單里的排名已經跌出前20位
不少讀者或許會好奇沈肯尼、沈煜倫是誰,但大多數腐女對他倆的名字并不陌生。他倆都是80后,大概是從2012年前后火起來的。彼時沈肯尼還只是一個青春寫手,2013年出版了圖書《破碎的時光》,而沈煜倫是一家小型留學培訓機構的老板。但在眾多粉絲的擁躉下,他們火出了圈外,如今微博粉絲加起來超過一千萬人。他們也敏銳嗅到了商機,一方面通過微博上濃墨重彩的秀恩愛圈粉,另一方面也加快彼此的商業(yè)化步伐,在淘寶上做了某美妝品牌,并發(fā)家致富。
如果“雙沈”安心做網紅,像張大奕、雪梨那樣專注賣賣東西,也就沒有后面這些破事兒了。但“雙沈”的野心不止于網紅。他倆的文筆幼稚浮夸得很,是嚴重低配版的郭敬明。比如沈肯尼的《破碎的時光》,充分模仿了《夏至未至》的殘酷青春,深入學習了《小時代》的炫富與拜金,文字風格華麗、空洞、矯情、無病呻吟,《小時代》在它面前簡直就是杰作??杉幢銢]有寫作天賦,他倆的書出了一本又一本。尤其是沈煜倫2016年出版的《四世生花》,豆瓣評分3.3分,但該書簽售時破了多個紀錄;百科上介紹該書曾奪得“新浪亞洲年度總榜冠軍”“新浪亞洲好書榜年榜分享榜冠軍”“新浪亞洲好書榜年榜話題榜冠軍”等稱號,“讓網友不禁感嘆其作品的巨大影響力”。
沈煜倫網宣官博的聲明,并未平息事件,該條微博下已經有超過6000多條的留言
很顯然,“雙沈”是以流量明星的方式包裝運作自己的,因此除了出書外,沈煜倫還成立了影視公司,當起了編劇,出了單曲,拍起了MV,也不排除參演影視劇的可能。“雙沈”粉絲群的運作方式,也與流量明星的飯圈并無二致。
流量明星的本質,其實就是數據。受韓流的影響,中國演藝圈開始了一種新的造星模式:明星可以不通過作品,而是漂亮的數據讓公眾熟知。自此,數據成了流量明星的命門,微博粉絲數、評論數、轉發(fā)數,作品的點擊量,榜單排名、榜單實績等成了衡量明星商業(yè)價值最重要的根據。流量明星沒有作品,或者作品再爛都沒有關系(因為真正去看的人并不多),只要簽售的數據、榜單的數據漂亮,能夠唬住路人,能夠讓粉絲社群感受到認同感和凝聚力,能夠讓商家看到其商業(yè)價值,就可以了。
數據對于流量明星如此重要,數據便成了飯圈的KPI,粉絲們都是免費的“數據女工”。飯圈有一整套嚴密的組織架構,圍繞著數據,飯圈內部會設置數據組(制造好看數據)、控評組(將評論控制為正面)、反黑組(反擊對偶像的惡意抹黑)等多個小組。數據組有兩項主要任務,一是打榜,負責提升明星在各大榜單的排名,制造漂亮的排名,甚至一舉拿到獎項。比如迪麗熱巴憑借粉絲刷票拿到金鷹獎,沈煜倫也曾在粉絲助力下拿到新浪讀書多個榜單的冠軍。而此次“雙沈”風波,也是始于打榜。
另一個就是掄博,注冊數十個微博小號,分別轉發(fā)、評論、點贊包括明星本人、經紀公司(工作室),品牌合作方、其他有影響力的大V提到該明星的原創(chuàng)微博。如今一些流量明星發(fā)一條微博,動輒數十萬的轉發(fā)量,上一次某新晉流量明星微博轉發(fā)甚至突破1億次。是真的有1億人轉發(fā)嗎?當然不是,大家集體造假,數據泡沫就膨脹了。
可以說,每一個流量明星背后,站立著無數的“數據女工”,是他們共同制造了偶像。如果這是小圈子里的自娛自樂、自生自滅,也未嘗不可;讓人膈應的是,飯圈的數據戰(zhàn)役,尤其是數據造假,常常影響到飯圈以外正常的秩序和規(guī)則。
以這次的打榜為例。如果是像《偶像練習生》練習生們內部競爭,那路人也不想干涉。問題在于,現在不少榜單是將實力派和流量明星混雜一塊,沈肯尼跟莫言放一塊,票數還贏過莫言,就如同你讓李雪健和吳亦凡比演技,然后吳亦凡還贏了。此時“數據女工”瘋狂的數據注水,就顯得滑稽可笑,何況它還對實力派造成嚴重不公,甚至可能催生出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雖然這與榜單設置不合理有關,但粉絲們無知者無畏的愚昧和狂熱,也足以惹得路人反感。
此次網友對“雙沈”粉絲發(fā)起反擊的一個大背景是,流量明星的公共形象迎來轉捩點。從鹿晗人氣的下滑,迪麗熱巴擊敗孫儷、殷桃等人拿到金鷹獎后遭到全網差評,到不久前吳亦凡專輯的刷榜風波,足見網友對流量明星的印象已從以前的好感和中立,轉向當下的負面。公眾反感于流量明星實力的欠缺,反感粉絲們“數據達爾文主義”對正義規(guī)則和秩序的踐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粉絲文化的無知、暴戾和道德虛無。
網友們自發(fā)組織的超越沈肯尼活動,不過是這個大浪潮下,又掀起的一個小波瀾。但它給流量明星及其粉絲的教訓又是實實在在的:需以實力打底,數據才不會是“空中花園”;德不配位,老底被揭,必有群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