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歷史

你在《荔枝》里看到的盛唐時尚,都是這些年的考古成果!

由馬伯庸暢銷小說《長安的荔枝》改編的同名劇集正在熱播,劇集上線之后,該劇的服化道引發(fā)了關(guān)注。

2025-06-16

澎湃新聞

再談荔枝道:楊貴妃所吃荔枝來自何方

楊貴妃所吃荔枝來自哪里?這個問題在唐代似乎沒有什么疑問,就是來自嶺南,《唐國史補》、與楊貴妃同時期人杜甫、鮑防詩句等均可證明。但荔枝保鮮期短,嶺南路遙,宋代開始有人懷疑…

2025-06-16

澎湃新聞

荔枝之路:一騎紅塵妃子笑,荔枝如何到長安

楊貴妃嗜食荔枝。經(jīng)過晚唐詩人杜牧的演繹,世人一提到楊貴妃與荔枝,總會記起他的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p>

2025-06-16

澎湃新聞

山東考古取得重磅成果,全球首次考古證實母系社會的存在

6月5日,山東地區(qū)史前考古研究重大成果發(fā)布會在濟南舉行。發(fā)布會公布了山東考古又一項舉世矚目的成果。

2025-06-06

一百年前的今天,誰用影像紀錄了五卅運動

“五卅運動”發(fā)生當天及之后很短時間內(nèi),大量真實、連續(xù)的現(xiàn)場攝像畫面就傳播開,時人和后人對“五卅”的切膚感知,直接來源于這些影像。一圖勝千言,它們是誰拍的?又是如何傳播開…

2025-05-30

澎湃新聞

吏亦有道:秦漢官文書防偽術(shù)

熟悉今天文書運作流程的讀者們都知道:文書上的署名未必是當事人親筆簽名,很可能是使用了簽名章。

2025-05-29

澎湃新聞

中國龍再添新形象!7項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成果發(fā)布

今天(5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在北京發(fā)布7項“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chǎn)保護重大成果”。其中3項成果聚焦重要文物的保護修復(fù)。

2025-05-29

辛亥革命后德華銀行追索肅親王欠款案

辛亥革命后,肅親王善耆出走旅順。除對時局的態(tài)度外,他的債務(wù)問題也頗受時人關(guān)注。袁世凱對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說道:“伊久受川愚,負債二十余萬,赴旅亦有避債意?!?/p>

2025-05-29

石浦潮聲猶帶恨——清光緒十年中法戰(zhàn)爭“石浦海戰(zhàn)”舊聞瑣記

今年“五一”節(jié)后回石浦老家,正是每年五月一日開始的夏季休漁期。行走在從小長大的延昌道頭角碼頭,港灣里泊滿了掛著各色彩旗的鋼質(zhì)漁輪。

2025-05-27

澎湃新聞

一樁被律法輕判的殺女案,清代 “以禮入法” 的血色注腳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清晨,孝里十甲的劉彭氏外出歸家后持彎刀砍向年僅五歲的親生女兒劉壽姑。一時間,血流不止,劉壽姑當場殞命。劉彭氏出于何種原因要對親生女兒痛下殺手?

2025-05-27

澎湃新聞

清末民初的粵港合作——東華醫(yī)院與廣州善堂

我們今日談?wù)摗盎浉郯拇鬄硡^(qū)”建設(shè)時,更應(yīng)認識到香港與廣州在歷史上本屬一家人,兩地關(guān)系之密切遠超今人想象。

2025-05-27

澎湃新聞

“鄔先生安否”:烏思道如何影響清代幕制

清代民間俗稱幕友為“師爺”,是因官員對幕友有如對待師長般的敬意,官員聘用幕友時向其支付的酬勞常稱作“修金”或“束修”,而坊間最夸張的幕友修金傳聞,來自雍正時期河?xùn)|總督田…

2025-05-22

澎湃新聞

流散千年的金印歸藏故里,實證晉代冊封高句麗

一枚流散1700多年的“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近日被無償捐贈給了吉林省集安市博物館,歸藏故里。印文中的“高句驪”即“高句麗”,集安市在歷史上是高句麗的核心區(qū)域,金印的"回…

2025-05-22

澎湃新聞

覷功名如畫餅:盛世“做題家”的攀爬與墜落

只要細細勾勒,人人都是傳奇?!皻v史縫隙里的人”旨在調(diào)動密匝的清代史料,打撈歷史夾縫中的跌宕人生。

2025-05-21

澎湃新聞

信俗與共:清代新疆回疆儒釋道廟宇的中華政教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統(tǒng)一天山南北,中國歷代王朝自漢、唐、元統(tǒng)一西域以來,中央政權(quán)恢復(fù)西域的重新統(tǒng)一。

2025-05-21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