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首頁
新聞資訊
在線讀書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航
我的賬戶
我的書架
首頁
新聞資訊
在線讀書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航
古典作品
|
名家文集
|
世界名著
|
小說作品
|
社會科學
|
文學藝術
|
生活少兒
|
科學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在線閱讀
古典作品
續(xù)焚書
續(xù)焚書
作 者:
(明)李贄著
出版社:
無
叢編項:
無
版權說明:
本書為公共版權或經(jīng)版權方授權,請支持正版圖書
內容簡介
明代后期的隆慶、萬歷年間,即16世紀60年代至17世紀20年代,中國封建社會已發(fā)展到完全爛熟的程度,在經(jīng)濟生活與意識形態(tài)中都萌發(fā)了自我否定的因素。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產(chǎn)生出一批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或在經(jīng)濟上進行改革,如政治家張居正,或在思想上進行批判,如思想家李贄,從而在這數(shù)十年之間掀起了一陣陣軒然大波。
在李贄的著作中,《焚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該書共六卷,收集了李贄的書答、雜述、史論、詩作,于公元1590年(明神宗萬歷十八年)在湖北麻城刊行,又于公元1600年(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重刻。對于書名,李贄有過說明:是書“大抵多因緣語、忿激語,不比尋常套語??钟[者或生怪憾,故名曰《焚書》,言其當焚而棄之也”(《焚書。答焦漪園》。下引該書,只注篇名)??梢?,《焚書》典型地代表了李贄的異端思想。
在《焚書》中,李贄提出了“童心說”。所謂“童心”,就是沒有受到外界影響的赤子之心,即沒有為封建倫理、程朱理學所浸染、所扭曲的人的最初本性。他說:“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也?!保ā锻恼f》)人們一生下來,都具有“童心”,因而都有“真心”,都是“真人”。但是,由于理學家們不斷宣揚封建倫理,使之進入人心,“以為主于其內”,結果造成了“童心”的喪失、人性的扭曲?!笆s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保ā锻恼f》)因此,李贄認為,人們應當摒棄封建倫理,恢復“童心”、“真心”,喚起“最初一念”的覺醒,回復“絕假純真”的本性。李贄的“童心說”,無疑承繼了王守仁的心學傳統(tǒng),但他們言“心”又有不同。王守仁主張“心即理”,力圖將封建倫理置于人的主體之中,成為主體的自覺的活動;李贄則主張“心非理”,反對用封建倫理來規(guī)范人的主體,而保持主體的純真、自由的本性。這是李贄異端思想的哲學基礎。
從“童心說”出發(fā),李贄反對神化孔子,反對把儒家經(jīng)典變成壓抑“童心”、“扭曲人性”的教條。他說,歷史上的孔子,也不過是一個人,其言論著述只是“因病發(fā)藥,隨時處方”,針對當時的具體情況講的,并沒有教人把自己的學說當作永恒的真理,成為裁定是非的標準。但孔子以后的那些“迂闊門徒”、“懵懵弟子”,卻將這些言論著述視為“萬世之至論”,不管情況如何變化,千百年來都開此方藥方。這實際上是發(fā)假藥,醫(yī)假病,使孔子言論、儒家經(jīng)典成了“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與“童心”水火不相容。(見《童心說》)因此,要保持“童心”、恢復“童心”,就斷斷乎不可以孔子的言論著述為教條。他說:“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答耿中丞》)
人們應當把生而俱有的“童心”發(fā)揚起來,無須以孔子言論和儒家經(jīng)典為指南。
李贄又指出,理學家把“理”變成形而上學的最高實體也是根本錯誤的。
他說:“極而言之,天地一夫婦也,故有天地然后有萬物。然而天下萬物,皆生于兩,不生于一,明矣?!保ā斗驄D論》)因此,理學家所講的那種“一能生二,理能生氣,太極能生兩儀”,實在難以成立。在他看來,所謂的“理”,不在現(xiàn)實之上,而在現(xiàn)實之中。“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理矣?!保ā洞疣囀枴罚┮虼?,講“理”識“理”,不應皓首窮經(jīng),而應面向生活。他說:“凡世間一切治生產(chǎn)業(yè)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習、共知而共言者,是真邇言也?!保ā洞疣嚸鞲罚┱J為在這些關于百姓日用的淺近之言中,包含了真正的道理。
李贄進而對傳統(tǒng)觀念及現(xiàn)實社會進行了批判。例如,他反對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的觀念,認為那種“男子之見盡長,女之見盡短”的看法是沒有根據(jù)的。他說:“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設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見,樂聞正論而知俗語之不足聽,樂學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戀,則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保ā洞鹨耘藢W道見短書》)只要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遠大的目光,從世俗的小天地中超脫出來,就能干出一番勝過男人的事業(yè)。
又如,他反對將《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視為逆賊草寇,認為“嘯聚水滸之強人也,欲不謖之正忠不可也”。這些忠義之士之所以反對朝廷,是不合理、不公正的現(xiàn)實社會造成的。在現(xiàn)實社會中,“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理也”。這種勢力“驅天下之大力大賢而盡納之水滸”。
只要不改變這種不合理、不公正的狀況,就只能是忠義“不在朝廷,不在君側,不在于城腹心”,而“在水滸”。(見《忠義水滸傳序》)再如,他反對把理學家們美化為圣賢,認為他們講理學的目的在于“欺世獲利”。這些理學家本來同常人一樣,都有欲求,患得患失,但他們卻偏偏擺出清高姿態(tài),大講道德性命,從而名利兩得。因此,理學家實為偽君子,“名為山人而心同商賈,口談道德而志在穿窬”!(見《疊民焦弱侯》)
《焚書》之文,多短悍,力雄健,往往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顿潉⒅C》一文,便是一例。有一道學,高屐大履,長袖闊帶,綱常之冠,人倫之衣,拾紙墨之一二,竊唇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焉。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逼淙瞬蛔魃鹪唬骸疤觳簧倌?,萬古如長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劉諧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盡日燃紙燭而臨地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在這里,李贄以辛辣的筆鋒、詼諧的語調,對理學家迷信孔子的心態(tài)與丑態(tài),作了無情的嘲諷。
正因為這樣,《焚書》引起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恐懼和仇恨,曾在1602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年)和1625年(明熹宗天啟五年)兩度被禁毀,直至清代乾隆年間,仍被列為禁書。但結果恰與封建統(tǒng)治者的意愿相反,“卓吾死而其書重”(張鼐:《讀卓吾老子書述》),《焚書》不僅未被禁絕失傳,而且在民間流布益廣,甚至傳到了日本。李贄的學生汪本鈳,又將《焚書》未收的李贄晚年書答詩文編為《續(xù)焚書》,于公元1618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刊行。
《焚書》所倡言的異端思想,起了開風氣的作用,成為明清之際早期啟蒙思潮的先聲。直接受其影響的,首推湖北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在明代文壇上,“公安三袁”樹起“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袁宏道:《敘小修詩》)的理論旗幟,要求作家用自己語言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獨立自主地創(chuàng)作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作品,就與受李贄的“童心說”的啟迪密不可分。袁中道曾對其兄弟袁宏道所受李贄的影響作過描述:“先生既見龍湖,始知一向掇拾陳言,株守俗見,死于古人語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至是,浩浩焉如鴻毛之遇順風,巨魚之縱大壑,能為心師,不師于心,能轉古人,不為古轉。發(fā)為語言,一一從胸襟流出,蓋天蓋地?!保ㄔ械溃骸独舨框灧馑纠芍兄欣上壬袪睢罚┛梢娎钯椀漠惗怂枷氪_實有一種啟蒙的作用。
另一方面,《焚書》對封建倫理、程朱理學所持的尖銳批評態(tài)度,也受到了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反對。王夫之指責李贄“導天下于邪淫,以釀中夏衣冠之禍”,“逾于洪水,烈于猛獸”(《讀通鑒論》卷末《敘論三》)。顧炎武認為:“自古以來,小人之無忌憚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贄?!保ā度罩洝肪硎耍?。方以智也批評李贄“自負尖快小才,縱其偏見,欲一手抹天下,作第一人”(《東西均。名教》)。以后,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更是大肆攻擊李贄,稱:“贄所著述,大抵皆非圣無法”(《易類存目一。九正易因》),“故其深根固蒂,而外來之新思想,又來源淺觳,汲而易竭,其支細滅裂,固宜然矣?!保ǖ?1頁)”
蓋固有之舊思想,既人可誅,其書可毀”(《別集類存目五。李溫陵集》)。但這些反對意見,并未能阻止《焚書》的流布。
到了20世紀初,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焚書》又再度受到重視?!爸皇执虻箍准业辍钡膮怯荩牙钯椧秊樽约旱乃枷胂闰?。他寫了《明李卓吾別傳》,對《焚書》作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該書“剽剝當世儒者,可謂洞厥情狀,極嬉笑怒罵之致,無怪乎道學家之側目也”;又針對紀昀等人對李贄的攻擊,引了焦竑、袁宏道等人的言論著述加以反駁,為其辯誣。其中,所引近人鄧秋枚的評語尤為深刻:“卓吾之學與其理想,皆極高妙,不肯依傍人。
其集中之作,屢于孔子有微詞。自王充《問孔》后,二千年來,直斥孔子,實唯先生。則其中之所主,必具有大識力者矣。其書明季兩遭禁毀,而刊本猶留宇宙者,則以其申言佛理,能見有真是非,不隨人腳跟立說。于明季帖括專制,學術束縛之極,而得李氏一為推蕩廓清,故人之嗜愛其說者多也。
至今日,學術大通,萬端競進,而卓吾之學,益得以見稱于時,然而焚者焚,禁者禁,而藏者自藏,讀者自讀。帝王之力,固不足以加于儒生之后世也?!?br/>
這種毀譽參半的奇特現(xiàn)象,似乎更能顯現(xiàn)《焚書》的歷史文化價值。誠如李贄所說:“夫青松翠柏,在常青……與果木斗春,則花不如,與果木斗秋,則實不如。吁!安可以其不如而易之!”(《八物》)。
作者簡介
李贄,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生于公元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卒于公元1602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年),是明代后期最杰出的異端思想家。
李贄的出生地——泉州,是明代國際貿易的集散地。李贄的祖輩世代航海經(jīng)商,揚帆海外諸國,經(jīng)營規(guī)模很大。只是到了李贄祖父這一輩時,家境才逐漸衰落。李贄的祖輩都信奉伊斯蘭教,李贄在少年時也深受影響,“不信學,不信道,不信仙釋”(《陽明先生道學鈔》附《王陽明先生年譜后語》)。這些對于他的異端性格的形成,無疑是有潛移默化作用的。
青年時代的李贄,也曾試圖走傳統(tǒng)的仕途:26歲時,對時文作了一番誦讀之后,竟也通過鄉(xiāng)試,中了舉人;自30歲起,先后在河南、南京、北京等地做了20來年小官,官至云南姚安府知府。他為官清廉,疏于應酬,僅靠微薄的薪俸維持全家生活。河南大災時,他的兩個女兒因病餓相繼夭折。
但是,他卻與上司常相抵觸,所提出的安民利國措施總不為當權者采納。
這使他對官場生活深惡痛絕,進而對維系現(xiàn)存制度的程朱理學產(chǎn)生了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他開始為王守仁的心學所吸引;進而又轉向泰州學派,拜泰州學派創(chuàng)始人王艮之子王襞為師;再而又研究佛學,對禪宗思想加以汲取和改造;最后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異端思想。
公元1581年(明神宗萬歷九年),李贄辭官歸隱。借住在湖北黃安耿定理家中,一邊教授耿家子弟,一邊發(fā)憤讀書著述。耿定理是李贄志同道合的朋友,對他的學術活動給以了積極支持。但耿定理病亡后,其兄即與李贄鬧翻,迫使他離開耿家。李贄只好將妻子送回泉州,自己則住進湖北麻城龍湖畔的佛寺芝佛院。在芝佛院中,李贄住了17年,與晨鐘暮鼓、古佛青燈相伴。他置身冊籍,奮筆著述,先后完成并刊行《初潭集》、《焚書》、《藏書》等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講哲學,評歷史,對現(xiàn)實社會與程朱理學進行了大膽而激烈的批判。
李贄的異端思想,激起了封建豪紳及官府的仇恨。他們對李贄進行了一次次迫害。公元1601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九年),麻城的地方官僚拆了芝佛院。
李贄被迫離開湖北,北上通州,暫居友人家中。公元1602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上疏明神宗,誣諂李贄“刻《藏書》、《焚書》、《卓吾大德》等書,流行海內,惑亂人心”,主張“將李贄解發(fā)原籍治罪”,“將李贄刊行諸書,并搜簡其未刊者,盡行燒毀”(《明神宗萬歷實錄》卷三六九)。就這樣,李贄被統(tǒng)治者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入獄。數(shù)日之后,他以剃刀自刎而死,以示對暴政高壓的抗爭。
目錄
正文
序
卷一·書匯
卷二·序匯
卷三·讀史匯
卷四·雜著匯
卷五·詩匯
讀書推薦
01
支提寺志
01
支提寺志
02
二度梅全傳
02
二度梅全傳
03
溫公家范
03
溫公家范
04
趙飛燕別傳
04
趙飛燕別傳
05
云溪友議
05
云溪友議
06
續(xù)玄怪錄
06
續(xù)玄怪錄
07
十二樓·合影樓
07
十二樓·合影樓
08
思適齋序跋
08
思適齋序跋
09
蒹葭堂雜著摘抄
09
蒹葭堂雜著摘抄
10
警世通言:新注全本
10
警世通言:新注全本
掃描二維碼
關于讀書
免責聲明
讀書目錄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