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有一雙智慧、寬容、慈祥、充滿活力與愛心的眼睛注視著華夏大地。于是,諸多青年紛紛從中找到自信,看到希望,走上正途。
今天,這雙眼睛充盈著自信的柔和,要向世人傳遞最本質的智慧和至善的福祉。
青年叫他"鑄魂之師",家長稱他"良師益友",教育界稱他為"教育藝術家",中央領導稱他為"巡回大使"。
1977年,李燕杰的演講在北京掀起"李燕杰旋風",這股"旋風"隨即聲勢浩大地刮向全國,人們謂之"李燕杰現(xiàn)象"。1982年,"旋風"猶如暖流西進歐美,身在異鄉(xiāng)的華人與留學生一時頓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彈指間,已是三十年光陰不再,轟轟烈烈的市場經(jīng)濟使人們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昔日名揚全國的風云人物,沒有"馮唐易老",退居幕后,含飴弄孫,頤養(yǎng)天年。相反,他一直活躍在青年中間,一直從事著演講、創(chuàng)作、教育工作,而且,一直深受老、中、青年朋友的歡迎。三十年來,李燕杰的"風力"有增無減,它不斷滌蕩著一顆顆年輕的心、上進的心。
中學生稱他為"F5",大學生稱他為"奔騰5",企業(yè)家稱他為"智慧高參"、"中國的卡耐基"……"李燕杰現(xiàn)象"的效應還在持續(xù),七十八歲的李燕杰有顆像年輕人一樣奔騰的心。
"點燃心靈之火的人"-- 李燕杰是一個時代的名片,一個在全國享有美譽的人物。他的名字對于現(xiàn)在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來說,幾乎是一個象征。多年前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由于李燕杰的演講而更加具體,更加深入人心。當年的一代學子,可以說是聽著李燕杰的演講,讀著他的《塑造美的心靈》而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
他沒想當旅行家,卻去過世界上六百多個城市;他沒想當詩人,卻寫下了三千多首詩;他沒想當書法家,卻為海內外的朋友書寫了兩萬多幅作品;他沒想當社會活動家,卻有過七百多個社會頭銜;他沒想當教育家,卻與朋友們共同創(chuàng)辦了一所大學(北京自修大學,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1984年鄧小平親筆題寫校名),招收了三十多萬名學生;他沒想當藏書家,卻收藏了三萬五千多冊書。他是個演講家,在"地球村"演講超過四千場;當然,他還是個著作家,編寫了上千萬字的稿子。
每一個數(shù)字都飽含著希望與汗水,在這組數(shù)字后面,還有另一組數(shù)字:李燕杰《塑造美的心靈》等演講集發(fā)行超過一千萬冊,媒體讀者、磁帶學員、收音機聽眾過億;他作過四千多場演講,按平均每場一千人計算,就有四百多萬人;他收到的信超過十五萬封,其中回信萬余封;他親自接待青年上萬人次……
人是一切的根本,充滿詩人氣質的李燕杰深感"人類的一切都與我的血肉有關",他牽掛那些自己幫助過的人,牽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也感恩那些青年,那數(shù)以千萬計的聽眾與讀者,他拜青年為師,與青年為友,并且?guī)资耆缫蝗盏厣眢w力行。
李燕杰愈將青年為師、為友,社會各界愈尊他為師,和他做知心朋友,他的德、才、學、識遂得以充分發(fā)揮,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贊譽。自然,人們對他的期望也愈大。
實際上,李燕杰為了演講,為了與青年走得更近,他延遲了多本早該出版的著作,這些著作(有些只是初稿)得到社會諸多知名人士甚至業(yè)界泰斗的推崇,他們分別為之題詞:"智慧寶典"(蕭克、魏巍、王定烈),"李燕杰演講精選"(袁寶華),"燕杰詩選"(冰心、臧克家、艾青、賀敬之),"燕杰散文選"(魏巍),"李燕杰詩文選集"(文懷沙),"燕杰學術文選"(孟偉哉)……面對這些題詞,李燕杰滿懷神圣使命感,也滿懷感恩,他們有的已經(jīng)離世,但他們的典范風格與傾情支持,成為李燕杰更加奮進的動力,成為人們的楷模與標桿。
有人在尋找,他們需要李燕杰更多的作品,更多的信息;希冀得到更多的點撥,更多的啟迪。
于是便有了"創(chuàng)造豐盛人生"系列。
1.《走近智慧--李燕杰智慧語錄》本書以格言、語錄的形式闡述智慧與成功、智慧與人生、智慧與愛情等的內涵與關聯(lián),充滿哲理,振聾發(fā)聵,如航海之燈塔,導引人生之方向。
2.《大道有言--李燕杰演講精選》本書為李燕杰三十余年演講生涯的精品選集,催人深思、激人奮進,是數(shù)百萬李燕杰忠實聽眾不可多得的珍藏版本。
3.《總有一種方式讓你脫穎而出--李燕杰論演講美學400問》高品質的溝通成就高品質的共識與合作,成就高品質的團隊,成就高品質的事業(yè)與生活。做小事靠自己,做大事靠團隊。社會的大環(huán)境需要人們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演說能力。本書是企業(yè)、機關領導、職員、教育工作者、學生、培訓師、傳媒等人士的發(fā)言、演講工具箱,具有指點迷津之效。
4.《生命在高處--李燕杰詩歌散文集》李燕杰的詩與散文是他人生氣貫長虹的精神所在、意境所在,是他"讓躺著的文字站起來"的關鍵所在。
李燕杰的散文言之有情,有真情;言之有景,有實景;言之有理,有哲理。幾乎篇篇都是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別具一格地闡述了李燕杰的人生感悟、詩意的生活,于點滴、細節(jié)、碎片之中閃爍著真、善、美的色彩,以充沛的感情、深邃的意境、豐富的哲理為人們烹飪思想盛宴、審美大餐。
通過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努力,尤其在李燕杰、齊紹華、曾凡瑩、李穹、譚魯岳等老師的指導、協(xié)助與推進下,經(jīng)過李燕杰研究所各成員近一年的整理,這套精品集終于付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以虔誠地觸摸一顆不凡的心靈,也更加深刻地體味到魯迅先生的話:"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編者深感李燕杰思想與智慧之意義深遠,亦知我們僅行跬步,多有遺憾,謹此希望海內外的讀者朋友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系列叢書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