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老師上完課就走,因為老師拿的就是25元錢每小時的課酬,這個課酬是以時間為單位來定義結果的。
當我們以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來定義結果的時候,所有老師就會以教會學生為結果,所有老師都會非常關注學生有沒有真正學會。如果學生不會,老師就會留下來給他講解,直到他弄明白。如果一個學生學不會,他想走都走不了,結果導致教學效果非常好。
所有學生都滿意,老師的薪酬也翻番了。
由于這個班級學生的成績上升很快,導致其他班級的學生也想來實驗班上課,因為這個班的老師教得最好。
于是學校就把實驗班的學費提高了一倍,原來一年1 000多元,現(xiàn)在2 000多元,報名學習的學生反而更多了。
因為教育產(chǎn)品不能打價格戰(zhàn),一定要打價值戰(zhàn)?! 〗逃a(chǎn)品的威力在于一句話就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家長都關注孩子的成長,價值自然是越大越好。
多少錢算貴?多少錢算便宜?
如果沒價值,即使不花錢讓他們來學,他們都不會來,因為這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如果很有價值,他們傾家蕩產(chǎn),花上十萬、八萬也要來聽你的課,因為他們覺得未來的收益會比十萬、八萬更多?! ≈运屑议L在選擇教育產(chǎn)品的時候,一定會選最貴的、最有價值的項目讓自己的子女來學,就是基于這樣的道理。
通過這樣的改革,家長們都愿意花2 000多元錢來讓自己的孩子上實驗班,導致這個學校的實驗班嚴重超員,于是許多普通班也都變成了實驗班,又有更多的老師拿到了每小時50元錢的課酬。
老師的課酬翻番了,學校的收入也翻番了。
個人和企業(yè)也是一樣,你想薪酬翻番,就要先做好結果。你先作出了“果”,導致這個“果”的“因”就會自己出現(xiàn)。
很多人說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事情讓他們快樂,這是傳統(tǒng)意義的因果關系,而當你先作出結果——你先對別人笑起來,讓你快樂的事情就會接踵而至。
我們在讀大學時,一定要把任務和結果定義清楚,你來上學的結果究竟是什么?
你上完一堂課,會不會問問自己結果是什么?
你能不能定義出你每天的結果是什么?
你過完一個學期,知不知道自己的結果是什么?
許多學生讀大學,讀了一年、兩年、三年、四年,每年每學期每月每天都沒結果,上完一堂課忘記一堂課,跟黑熊掰玉米一樣,學了就忘,忘了再學,學完了再忘,不斷重復相同的任務,卻從不問未來的結果是什么。
他們上完整個大學就是在完成任務,而任務本身,不可能給你帶來高薪職業(yè)這一結果。
態(tài)度不等于結果:小李該不該受罰
在贏鼎教育有個青年小李,他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年輕人,每天都工作到很晚,領導交給他的工作他總能很好地完成。
有一次,贏鼎教育推廣一個新項目,急需印制2 000份宣傳冊,小李主動請纓承擔起宣傳冊的制作和印刷工作。他先后找了三家設計公司,經(jīng)過詳細的詢價和比較,最終挑中了一家價格便宜服務又好的設計公司。
接下來的幾天,他忙里忙外,不斷在公司、印刷廠和設計公司之間協(xié)調(diào)各項事務,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12個小時,辛苦了好幾天,宣傳冊終于完工了!
可是宣傳冊交付以后發(fā)現(xiàn),上面有關公司的介紹有嚴重錯誤,原來是小李在寫原始稿件時出現(xiàn)了筆誤。這時,距離新項目開始的時間已經(jīng)非常近了,公司只好將宣傳冊重印,為此公司損失了15 000多元。
按照公司的規(guī)定,如果員工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員工要接受損失數(shù)額1/3的罰款。
問題1:如果你是公司領導,你會怎么做?
問題2:企業(yè)一方面鼓勵員工承擔更多的責任,另一方面又要員工承擔做錯事的責任。做得越多,錯得就可能越多,那誰還敢主動承擔責任?企業(yè)應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