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目山古稱“浮玉”、“天眼”,又名“西峰”、“西山”,素有“浙江諸山之祖”的美譽。這里古木參天,修竹蔽日,奇石嶙峋,谷幽泉清。諸峰之下,有青龍、白虎兩山對峙?!傲舸晃荨本妥湓谇帻埳侥下?。與西天目大名鼎鼎的“禪源寺”相距不遠。來此之前,我聽說這幢貌不驚人的小樓曾是三十年代著名電影皇后胡蝶的別墅,當年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曾和胡蝶在這里幽會。來此之后才知道這傳說有誤。事實上,這幢別墅是上海怡和洋行的小開潘志銓為其父潘澄波頤養(yǎng)天年,于1936年向禪源寺租地營建的。門前石碑上“留椿屋”的題字乃是清末榜眼朱汝珍的手書。胡蝶當年拍電影《桃園春夢》時,這里的確是外景地,胡蝶也確曾下榻留椿屋,至于她是否真的在這里和戴笠幽會,那就不得而知了。倒是另有兩位大人物先后在留椿屋住過,一位是蔣介石,另一位是周恩來。
我不知道歷史的巧合是否隱含著冥冥的天意。當年,作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為敦促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積極抗日,曾專程從重慶來浙江。1939年3月22日,周恩來到西天目,下榻留椿屋,當天晚上就與黃紹會晤,共商國事。第二天,黃紹就在留椿屋會客室主持召開浙西行署軍政要員座談會,周恩來在會上做了團結抗日的重要講話。周恩來此行時間雖短,卻鞏固和擴大了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使西天目一度成
為浙江抗日救亡的中心。
西天目留椿屋前的石碑見證了1976年的風雨煙云
多少年以后,已經長眠于地下的周恩來恐怕不會想到,有一群熱愛他、景仰他的熱血青年和他們的父母,因為痛恨和反對迫害他、殘害國家人民的“四人幫”而被抓捕關押,其中有五個人就囚禁在留椿屋。
現在回想起來,曾經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叱咤風云,又身為共和國堂堂總理的周恩來,在那場生死存亡的政治路線斗爭中,卻也有著旁人無法想象和理解的無奈。在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時,周總理對祖國和人民的命運其實是充滿了憂慮的。1975年9月7日,在北京城內北海西岸邊一座不引人注目的灰色樓房里(周總理病重以后一直移居在這里,這兒臨時做了他的醫(yī)院,又是他工作和會客的地方),病情已經十分嚴重的周總理從病床上起來,撐著虛弱的身子,在這里接見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這是周總理生前最后一次接見國際友人。周總理當時說的第一句話讓所有在場的人都震驚不已:馬克思的請?zhí)?,我已經收到?雖然周總理在接下來的談話中不無欣慰地告訴羅共中央書記維爾德茨:現在,我們的副總理已經全面負起責任來了(周總理所說的副總理指的就是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但當接見完畢,總理應身邊的工作人員請求和大家一起合完影后,誰也沒有料到,總理竟一反常態(tài),意味深長地說:希望你們以后別在我臉上打叉。這句看似調侃的話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心情都沉重起來。周總理對鄧小平的充分信任和對中國在他離去以后會走向何方的巨大擔憂,在這一次外事活動中表露無遺。
以后的事實證明,周總理的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而是他作為一個有豐富革命歷史斗爭經驗的政治家,面對黨內那些急于篡黨奪權的陰謀家所產生的某種預感。果然,周總理尚在病榻彌留之際,一系列再揪走資派的言論又開始甚囂塵上。